從隋文帝到唐太宗,為什麼父母越完美,孩子越沒出息?

新東方家庭教育官方號 發佈 2019-12-30T07:09:23+00:00

楊廣的母親是北周貴族獨孤信最寵愛的女兒獨孤伽羅,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書香門第,兼修文物,是楊堅的賢內助好幫手,一路和楊堅相濡以沫,兩個人情比金堅。

作者:主創團·三清妙音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歷史則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歷史上那些成就一番偉業的人物,往往都有著偉大而不平凡的父母。但是那些偉大的父母卻未必能夠讓孩子繼承自己的傳奇,恰恰相反,往往偉大的父母光環下的孩子多半不成器。


我們縱觀歷史,會發現,隋文帝楊堅節儉,唐太宗李世民勇敢,清聖祖康熙果斷,但是看他們的太子:楊廣貪婪、李治懦弱、胤礽優柔。


其實,父母的執念,往往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囚籠。


強行灌輸的父母

往往成為子女人生的「殺手」


在楊廣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近乎完美的父親和母親。楊廣的父親是開國之君隋文帝楊堅,他開創「開皇之治」將隋朝建設的富饒強盛。楊廣的母親是北周貴族獨孤信最寵愛的女兒獨孤伽羅,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書香門第,兼修文物,是楊堅的賢內助好幫手,一路和楊堅相濡以沫,兩個人情比金堅。這樣的模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怎麼會成為楊廣那樣的暴君?


更何況,隋文帝從小就寵愛他的這位小兒子,親自傳授他治國之道,教導他要節儉,要努力聽信自己身邊前輩們的正確意見。為了培養楊廣,讓他十八歲就帶兵討伐南方的敵國,為他聘請最好的老師。但是這樣的執念讓楊廣明白,自己只要表面上迎合父親的意見,就可以獲得父親的寵愛。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聽話」就是好


自己教給他們的那些「規矩」只要他們不折不扣的遵守,教育就成功了。但是這種遵守,一定是要發自內心的,不能「陽奉陰違」。楊廣表面節儉,但是背地裡呢?奢侈無度,只是在父親面前裝裝樣子,實際上父親一走就開始花天酒地了。但是楊堅卻認為他聽話,真的節儉。



這就是教育的失敗。父親並沒有讓他從內心上認識到自己的教育是正確的,沒有「以理服人」,而是因為自己的執念去強行灌輸給孩子。結果孩子不理解不認同,但是出於對父母權威的畏懼卻勉強遵從。這樣的逆反心理使得孩子最終變得崇尚暴力,崇尚權威,不再聽取正確意見。因為他認為,自己掌握了權勢就可以隨便給別人訂下不合理的規矩。這就是隋文帝教育的悲哀。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如果真的愛孩子,自己每一個貫徹執行的理念都應該慎重對待,教育孩子必須「以理服人」「以德化人」即便不得不「以力壓人」也應該「以情感人」。自己的執念往往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可理解的,即便它可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怨天尤人的父母

往往給子女樹立最壞的榜樣


唐太宗李世民早年以武功著稱於世,掃蕩天下,威名遠揚。但是他的兒子李治卻十分懦弱。其實並非基因問題,而是李世民對李治的教育一直就是怨天尤人的。


李世民一直就覺得自己的兒子李治不成器,曾經對長孫無忌說道:我的三個兒子一個弟弟都如此的不成器,我還活著幹嗎?說罷居然要揮刀自殺。


李世民一直覺得自己的兒子李治就是個窩囊廢,能力差,性格懦弱遠遠不如自己。很多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真是不成器,殊不知在這種「恨鐵不成鋼」之中,孩子的自尊心和進取心都徹底崩潰。



孩子們本來有一顆昂揚向上之心,聽到父母如此看待自己,久而久之怎能不「心寒」?怎能不「自卑」?


批評教育過甚,就會導致孩子懷疑自己,否定自己,進而真的就自暴自棄,這豈不是大錯特錯?李世民經常對李治出言貶低,在他當上太子之後更是多番說他不像自己這樣英明神武。但是事實證明,李治本來是有一顆進取之心的。只是這顆心在李世民的批評之下逐漸磨滅。


很多史學家分析,李治之所以對武則天如此依賴,就是因為武則天對他確實非常尊重,而且經常鼓勵他前行。武則天雖然剽悍,但是對丈夫卻是一直鼓勵而支持的,李治對待武則天就像對待姐姐和母親一樣,不僅僅是愛情,更有親情。父母們覺得自己是「狼爸」「虎媽」但是更要知道,孩子畢竟只是孩子,需要有人呵護與疼愛,需要有人肯定與鼓勵。否則日積月累,只怕適得其反,反而難以成材。


因勢利導的父母

往往給子女出人意料的成功


著名的飛機設計院士顧誦芬先生,早年出生於一個國學世家。父親顧廷龍是大師顧頡剛的族親,如果按照一般家庭的「執念」培養,顧誦芬院士也該是個研究國學的國學家。



但是顧誦芬的父親顧廷龍很早就看出顧誦芬熱衷航模與飛機,並沒有執意讓他繼承家學。顧誦芬院士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會用高價買下當時普遍被視為「玩具」的航模,讓他利用航模學習航空知識。長成之後,又毅然讓他學習航空,最終才有了我們祖國的兩院院士,一代飛機設計大師的誕生。


可以說顧誦芬院士的父母就是善於「因勢利導」的父母。放棄對於「家學」的執念。堅持讓孩子在自己的興趣愛好方面展翅高飛,這種教育的理念和境界,才造就了顧誦芬院士的成果。


如果顧誦芬院士的父母和康熙一樣,只顧及自己的執念,不停地灌輸自己理念,結果必然會適得其反。康熙一味地希望兒子兄弟和睦,希望兒子能夠顧全大局。結果呢?兄弟們認為太子懦弱可欺,紛紛爭奪太子大位,太子卻無法反擊,最終被趕下了台。可以說是康熙的「執念」最終害了自己培養了二十年的太子。


佛經有云:捨得。有舍才有得。


放棄自己心中的執念,才能換來孩子更廣闊的的天空。很多家長都希望能夠子承父業,這樣固然可以繼承自己的社會資源,但是未必最適合自己的孩子。


所謂「富不過三代」那些繼承了萬貫家財的孩子,未必就都是「敗家子」,他們可能不如父輩那樣有商業頭腦,但是也許他們在其它方面比父輩更加出色,可以開闢另外一番天地。



歐洲足壇的大腕國腳們很多都出身豪門,卻能夠在綠茵場上一展身手;徐霞客的祖輩屢試不第,但是他卻成了大旅行家,至今令人稱道;愛因斯坦家族以藝術出名,但是他卻醉心科學,最終名震世界。


莫讓你的眼界遮蓋了孩子們發展的天空,魯迅說過一句十分尖銳而犀利的話: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善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優秀的父母,不會讓孩子變的唯唯諾諾,會讓他學會思考選擇;

優秀的父母,不會讓孩子終日誠惶誠恐,會讓他學會昂首挺胸;

優秀的父母,不會讓孩子自覺一無是處,會讓他學會揚長避短。


好父母,不會把自己的意志和執念化為枷鎖,而會讓它變成羈絆,進入家族的血液和文化之中。


最大的成功,莫過於當將來孩子成了父母的時候,他可以自豪的對他的孩子們說:你們的爺爺奶奶,是最懂得教育的人。


作者:三清妙音。歷史大學堂、中國國家歷史等常駐作者,教育歷史學作者。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