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育兒先靜心

光明網 發佈 2020-03-05T14:45:24+00:00

疫情還在持續吃緊,家長要讓自己的心先靜下來,與孩子一起涵養身心,再通過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幫助孩子沉心靜氣,少受外界干擾,保持穩定的身心狀態,甚至通過這次危機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加豐盛而強健。

全民抗擊疫情,信息紛繁蕪雜,情緒跌宕起伏,人容易焦躁不安。心理發展還未成熟的孩子們,心情難免受到衝擊和影響。疫情還在持續吃緊,家長要讓自己的心先靜下來,與孩子一起涵養身心,再通過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幫助孩子沉心靜氣,少受外界干擾,保持穩定的身心狀態,甚至通過這次危機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加豐盛而強健。

靜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以靜克躁。《道德經》有言:「靜為躁君。」水靜才能清澈,才能映照世界。人心也一樣,心靜才能看清世界。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和被打亂的生活節奏很容易讓人產生躁氣,唯有靜下來,才能克服人身上的煩躁、焦躁、急躁之氣。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做一些放鬆肢體的練習,比如有節奏地呼吸,使氣息順暢,逐漸消除孩子內心的焦躁不安。人的身體和心理情緒是緊密相連的,孩子居家學習生活的安排中要有適當的身體鍛鍊,對孩子的身心調理有益無害,還能豐富孩子的生活,充實孩子的心靈。

以靜求安。古人云:「每臨大事有靜氣,靜而後能安。」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專注,我們才能更加理智深入地思考問題,才能正確判斷事情的來龍去脈,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安定我們的生命狀態。一味的抱怨或者無節制的憤怒、悲傷,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人做出錯誤的研判或行為。

家長可以讓孩子說出他此時的心理狀態,也可以與孩子交流自己的內心狀態,在交流中與孩子共情,讓孩子慢慢做到沉心靜氣。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如果能做到安心居家隔離,安心學習,那也是在為抗擊疫情作貢獻。

以靜致遠。《淮南子·主術訓》有言:「寧靜致遠。」只有心境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能保持定力、有所作為,與外部世界有效對接。對此,家長在孩子情緒穩定的前提下,可以與孩子一起談論疫情給人類帶來的警示和反思等,引導孩子用良好的心態去正確看待這場疫情。

讀書也是能幫助孩子靜心的靈丹妙藥,家長要充分利用這個時機,引導孩子多讀書,讀好書,用讀書豐富心靈,安定孩子那顆煩躁的心。另外也可以鼓勵孩子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獻出一點兒愛心,比如為一線的醫護人員畫一幅畫,朗誦一首詩,捐一點兒壓歲錢……幫助孩子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增強孩子的幸福感、存在感,讓疫情帶來的煩躁不安煙消雲散。

(作者系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05日第10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