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秩序的制定者「核武器」,世界平衡的重要保障,決不輕易動用

進擊的小魏 發佈 2020-03-05T15:12:40+00:00

自從1945年7月16日,美國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實驗,核武器的時代正式到來。今天,我們就再次帶領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新秩序的制定者「核武器」走過的路。

武器的發展也在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展,槍的誕生使人類逐漸的邁入了現代化社會,戰爭的方式也比以前大刀、肉體的碰撞更加多樣化。而核武器的誕生更是令世界陷入了一種微妙的平衡之中,像以前那樣大規模的戰爭隨著核武器的不斷完善已經漸漸地銷聲匿跡,但是局部的戰爭和碰撞依然在每時每刻的發生著。自從1945年7月16日,美國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實驗,核武器的時代正式到來。1945年8月6日,核武器第一次被人類用於實戰,8月6日美國用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運載「小男孩「2萬噸當量原子彈對廣島進行轟炸,8月9日10點58分美國又將第二枚原子彈啊「胖子」投送至長崎。在這兩枚原子彈第一次被用於實戰就展示出了毀天滅地的能力,強大的威力令世界為之震驚。其他國家也紛紛的將自己國家的核武器研究計劃提上了日程,從此核武器作為世界新秩序的制定者時代緩緩的拉開了競賽。直到今天,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已經達到了9個之多,還有部分國家已經掌握了關於核武器的製作計劃,如果有需要很快就可以研究出核武器。今天,我們就再次帶領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新秩序的制定者「核武器」走過的路。

迄今為止,核武器試驗已經達2000多次,衍生出三代核武

所謂核武器試驗,是指通過核裝置爆炸進行的試驗研究工作,旨在鑑定核裝置的威力、驗證理論計算與結構設計。按試驗目的,可分為武器原理試驗、武器改進試驗、武器定型試驗、武器安全試驗、效應研究試驗、和平利用核能試驗等。

自1945年7月16日美國進行首次核爆以來,迄今全球8個國家大約進行2086次核試驗。核試次數排在前三名的是,美國1056次、占51%,俄(蘇)715次、占34%,法國210次、占10%。核爆方式主要包括,地下核試驗,占75%,大氣層核試驗,占22%,水下核試驗,占2%,外空核試驗,占1%。

這四種核爆炸方式中,地下核爆危害最小。1954年3月1日,美國在太平洋比基尼環礁上空爆炸了一枚當量1500萬噸的氫彈,核爆產生的放射性殘餘物和塵埃隨風飄落到附近的一艘日本漁船上,導致23名船員罹患嚴重的射線病,1人隨後死亡;受污染的海洋生物進入食物鏈後,導致大批民眾受到放射性污染。為此,國際社會強烈要求核大國終止核試驗。美、蘇等國,一方面考慮已進行了足夠的大氣層核試,另一方面為維護其核壟斷地位,限制他國發展新型核武,相繼於1963年8月簽署了《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於1974年簽署了《限制地下核武器試驗條約》,於1976年簽署了《和平利用地下核爆條約》。此後,在國際社會的不懈努力下,1996年9月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全面禁止任何目的的核試驗。

通過核試,美俄等國主要驗證了三代核武技術。第一代,裂變技術-原子彈(裂變彈)。由 TNT炸藥引爆,擠壓數塊核裝料迅出合找達到臨界體積,引發核裂變的鏈式反應,瞬間放出巨大能量。核裝料主要為鋪-235或鈽239,其核爆臨界質量(最小質量)分別為52千克.10千克。二戰明間,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的兩枚原子彈就分別為鈾彈和鈽彈。理論上1千克鈾裂變可釋放出2萬噸當量的能量,原子彈爆炸當量通常為幾千至幾十萬噸級。

第二代,聚變技術氫彈(熱核武器、聚變彈)。由原子彈引爆,核爆產生的高溫高壓使氘、氚迅速聚合,發生鏈式聚變反應,釋放出巨大能量。氫彈的爆炸當量通常為百萬至千萬噸級。1961年10月,蘇聯實施了人類歷史最大當量- 5000 萬噸級的氫彈爆炸,殺傷半徑700千米、電磁脈衝輻射半徑4000千米。

第三代,效應可控核爆技術。旨在通過設計調整性能,增強或削弱核爆的某一項殺傷破壞能力,以適應不同作戰需求。主要包括,增強污染核彈「髒彈」 ,最具代表性的是氫鈾彈(三相彈)在氫彈的外層加裝-層可裂變的鈾-238產生裂變-聚變-裂變三次核反應,破壞力更大,污染更重。增強輻射核彈-中子彈與傳統氫彈不同的是,該塑彈無須服子彈引爆,改用高能中子源復擊懷-239產生裂變反應引爆,是一種以高能中子束為主要殺傷手段的戰術氫彈,適合打擊堅固掩體內有生力量,「只殺人、不毀物、污染小」。

根據其威力人們對這些武器的威力也作出了一個排序:

威力排序:氫鈾彈>氫彈>原子彈>中子彈

輻射排序:中子彈>氫鈾彈>氫彈>原子彈

污染排序:氫鈾彈>氫彈>原子彈>中子彈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簽署後,世界範圍仍進行了約15次(印度5次、巴基斯坦6次、朝鮮4次)地下核試驗。目前,各主要國家均加強對核試驗的監測分析,其公開的測量與分析方法主要有兩類。一是,放射化學測量分析法。主要出動飛機收集核爆附近(下風向)空域的空氣樣本,出動地面設備收集核爆區的土樣,從樣品中分析核爆產物的生成量,推斷核爆的種類、當量等數據,是測定核爆當量最可靠的技術方法。目前,美國裝備有專司大氣中放射性微粒採樣任務的WC-135「不死鳳凰」核爆監測偵察機,朝鮮第四次核試後,該型機就頻繁到核爆附近空域偵察採樣。

二是,物理測量分析法。以核輻射能量隨時間、方向的變化,來確定核爆的物理特性,測量核爆電磁脈衝效應判斷爆炸類型。最方便易行的是地震震級比對

根據核爆產生的地震等級計算核爆當量。芮氏規模每級之間的震動(爆炸)能量相差31.6倍,0.1級相差1.41倍。芮氏2級、3級、4級5級地震分別相當於1噸、32噸、1000噸、3.2萬噸當量的爆炸。1月6日朝鮮實施第四次核試驗,周邊國家地震台網測定的地震等級為4.8至4.9級,相當於16萬至2.3萬噸當量爆炸。

從這些發展歷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核武器的威力和破壞力隨著代數的更迭一步步的增強,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也在逐漸增多,世界各國也對核武器做出了嚴格的使用準則,不到生死存亡之際絕不會輕易地動用。

迄今為止,人類製造的核彈頭已經突破萬枚

1945年至今,70餘年間,核技術在全球迅速發展,涉核國家與日俱增。為消弭核危害,1968年1月7日,英、美、蘇等59國締結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有效期25年。1995 年178 個締約國一致決定無限期延長該條約。根據該條約,涉核國可分為四類:

一是,合法核武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九條第三款規定:條約所稱有核武器國家,指在1967年1月1日前製造並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的國家。故而,只有「及時」加入該條約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國(中俄美英法)被普遍認為是合法核武國。二是,「非法」核武國。指於1967年1月1日後成功核試的印度、巴基斯坦、朝鮮。三國,以反對核大國的核壟斷與核訛詐為名,分別於1974、1998、2006年進行首次核試驗並宣布擁核。三是准核武國。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以色列、日本等國擁有成熟的核技術,可迅建研製出核武器。俄媒認為,以色列最多可能擁有150至200枚核彈頭,日本可在事年之內研製並生產出核彈。四是,棄核武國。主動棄核國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南非,隨著冷戰結束宣布銷毀境內核武;被動棄核國包括伊拉克、利比亞。其中,伊拉克的核設施毀於1981年以色列的空中打擊,利比亞核研究被美國用特殊手段摧毀。

根據俄《觀點報》統計,目前世界核彈頭數量已由冷戰時期的峰值近5萬枚,下降到7850至8018枚,但累計爆炸當量仍達百億噸,主要集中於美、俄、英、法、中、印、巴、朝八國。

核彈爆炸時能夠產生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核電磁脈衝5種殺傷破壞因素。按毀傷對象區分,前4種破壞因素能直接毀傷人和物體,毀傷力依次占核爆總毀傷力的約50%、35%、5%、10%;核電磁脈衝主要干擾、破壞通信系統和電子設備。按作用時間區分,放射性沾染持續的時間較長,多達數日乃至數十年,為延續殺傷破壞因素;其餘4種因素均發生在爆炸後幾十秒鐘內,為瞬時殺傷破壞因素。較之常規武器,核武器殺傷破壞效應空前複雜嚴重,殺傷破環範圍空前增大,具有延期、積累的殺傷作用,具備常規武器無法比擬的大規模毀傷效力,因此成為世界各國最大的底牌,只要有核武器在手。

其實,核彈頭並不是完整意義上的核武器,俄美《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就將核彈頭分為可部署的核彈頭和封存的核彈頭。完整的核武器由戰鬥部(核彈頭)運載工具和指控系統組成。

按投射技術,核武器可分為:一是,人工投送。如自殺式核恐怖襲擊,正成為人類面臨的最大核威脅。二是,無制導投射,如核炮彈、航空炸彈等。冷戰期間,俄美均裝備了百噸級當量的核炮彈,用於打擊數十公里內的戰役-戰術目標。目前媒體廣泛報導的

按作戰效能核武器可分為兩大類:一是 ,用於打擊/防禦戰略目標的戰略核武器通常為大當量、遠射程核武器,主要用於戰略威懾。二是用於打擊戰鬥力量的戰術核武器,當量為百噸至千噸級。據信,目前美、俄均在研發「低污染、可實用」的、當量為10噸級的小型戰術核武器和亞核武器。

時代的變化,新型核武研究被提上日程

儘管有《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約束涉核國、《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制衡擁核國,但是,在核武器強大的威懾力與廣闊的軍事用途面前,不少國家仍對其陰奉陽違。為此,不少國家也不斷調整核戰略,發展威懾力更強、實用性更好的新型核武器。

首先,進行不核爆的核試-計算機模擬核試驗。最初,計算機模擬計算用於核反應過程的理論設計與研究計算,以便從多套設計方案中遴選最佳方案,從而節省費用、減少核試次數。1996年,聯合國通過《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但並未限制計算機模擬核試驗,俄美等核強國遂將核技術研發重點轉向於此。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資訊時代的來臨,極大推動了計算機模擬核試驗技術與能力的發展。儘管各國的研究方向理論方法、技術成果屬於國家機密,外界不得而知,但由主要國家核建模理論的學術發展可以推知,計算機模擬核試驗正向兩大方向快速發展。一是,核爆建模技術。用計算機的強大計算能力,計算億萬個原子核裂變和聚變的鏈式反應,旨在不核爆的情況下,精確計算爆炸當量與核裝藥的關係,評估武器結構設計對殺傷效果的影響等。二是,核打擊建模技術。通過仿真建模,計算大氣層、地下/水下核爆產生的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核電磁脈衝對特定目標城市、掩體、武器裝備、人員等的殺傷力。全面禁核試以來,美俄仍能對核武器進行升級改造,並研發出鑽地核彈、核電磁脈衝彈等新型核彈,由此可見核武器仍然在不斷地繁衍著下一代。

其次,研發無污染的核武器之第四代核武器。研發「實用型"核武器,一直是核強國致力的目標。當量小型化、污染輕量化、效能專一化成為新型核武器的研發方向。因為核武器失去核輻射之後,即便這片土上所有的生物都被摧毀,依然可以在短時間內重新建立和居住,這樣的戰略意義也符合戰爭的本質-掠奪土地和資源。

一方面,對核武器進行去污染、可實用化改造。世界主要國家正在研發:一是,金屬氫武器。氫氣在高壓下可轉化為固體金屬氫,其爆炸能量是同質量TNT的25至35倍,是目前威力最大的化學爆炸物。二是,反物質武器,反物質(與正物質)湮滅釋放的能量是同質量TNT的100億倍,威力巨大且無放射性污染。據報導,為克服上述新概念武器造價昂貴的缺點,美國就正在醞釀研發新觀的純熱核武器,理論上聚變反應本身並無放射性污染,氫彈的放射性污染主要來自其引信-原子彈。為此,美擬用金屬氨或反物質取代原子彈引爆氫彈,從而形成「乾淨的"的熱核武器進一步增強「實用性」。

另一方面,研發毀傷效果類似於核武器、爆炸威力僅次於核武器的常規武器-亞核武器。一是 ,溫壓武器,採用溫壓炸藥,利用溫度和壓力效應產生殺傷效果。已實戰裝備部隊的有溫壓炸彈、溫壓榴彈、溫壓火箭彈和溫壓飛彈。2001年,美國首次在阿富汗戰場空投BLU-82B溫壓炸彈。該型炸彈為6750千克,爆炸後劇烈燃燒,產生高溫熱輻射和高壓衝擊波,可一次性「清除」以爆點為中心250米半徑內的全部有生力量,尤其適合「窒息和蒸發」封閉空間(坑道、洞窟)內的生命體。二是,貧化鈾彈(貧鈾彈),指用核廢料貧化鈾為主原料製成的合金彈頭,硬度高、穿甲能力強。美國曾在實戰中使用過貧鈾彈,貧化鈾的化學毒性與弱放射性給戰場環境造成巨大污染,導致作戰雙方大量士兵染病。此外,美國還在研發可穿透60米混凝土打擊地下目標的巨型鑽地彈、以「上帝之杖"為代表的動能武器以粒子束武器為代表的定向能武器等亞核武器。

再次,不使用的使用-隱形核戰。目前,美俄等強國均建有「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對等核威懾構成世界軍事格局的主要框架。在這種情況下,使用核武器必然招致核報復,無異於自殺。因此,不使用核武器而能達成核武器的作戰效果,成為各國軍事戰略發展的首選項。一是,「打擦邊球",使用亞核武器作戰。亞核武器游離於核武器與常規武器間,其作戰方式也是介於核戰爭與常規戰爭之間的中間模式,能在較短時間內高效達成作戰目的,而不必擔心招致國際社會的過度譴責與批評。二是,發展全球快速打擊系統壓制敵方核武器,從而形成已方核武器-一方獨大的戰略威懾優勢。俄軍事專家分析認為,美積極打造以「全球快速打擊系統"為核心的空天攻擊系統,目前已具備6小時內動用3500至4000件高精度常規武器,.次性摧毀俄80%以上核潛力的作戰能力。三是,使用常規武器打擊敵方核設施,造成等同於核攻擊的毀傷效果。模擬試驗顯示,打擊一個工作狀態中的8兆瓦(熱功率)核反應堆,放射性污染最大範圍可達400至1400千米,其半徑10至50千米範圍的人,2個月內死亡率高達80%至100%。 打掉一顆核衛星更可造成數萬平方千米的核污染。1978年,蘇聯核動力裝置海洋偵察衛星「宇宙- 954」號墜毀,導致加拿大西北部近10萬平方千米土地受到核輻射碎片污染,蘇聯為此賠償千餘萬美元。

核武器的飛速發展帶給我們的反思

目前,雖然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已經漸漸增多,但是其武器真正的威懾能力對於強大的擁核國家作用並不是很大,強大的擁核國的核武器發射方式多樣化,而且其射擊距離也足以對全球任意一個敵方進行核打擊。同時,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二次核反擊能力,那些強大的擁核國家已經在海陸空三方面都建立起了完善的核打擊措施,其二次的核反擊能力非常強的強大,那些小國的核武器不管是在生存能力還是射程以及威力方面都和大國有著明顯的差距。當然,我們也能夠理解那些小國家迫切擁有核武器的願望,畢竟有了這個東西自己國家的安全就能夠多一分保障。在這一方面,我們有過深刻的教訓,在我們剛剛建國的時候針對我國的核威脅、核訛詐一直就沒有停止過,直到1964年我們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之後,核威脅、核訛詐的局面才得以結束。讓小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國的一位將軍說的話:「別的國家有原子彈,可是我們自己沒有,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我記得當時在戰爭期間我們俘虜了一個小小的下士,可是這個下士居然在我面前放肆的說到要給我們頭上扔一顆原子彈,給我們做一個外科手術。武器不好,受氣;沒有原子彈,受氣。我還記得我的士兵在戰場上被炸彈炸成了活人,我想救他們,可是我做不到,所以我們要在這片大戈壁之上搞出自己的爭氣彈。」直到後來,我們終於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器,但是就是這樣依然還有國家要對我們進行核打擊,當時我國也沒有屈服,把自己的核武器也拉了出來,最後這場威脅才得以接除。所以,小編就在想如果我們當時沒有核武器,那核訛詐、核威脅的局面就一直會籠罩在我們的頭上。因此,小編也殷切的希望核武器能夠一直處於戰略威懾的狀態,永遠不要發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