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常用詞典 北京亮相

中央社 發佈 2012-02-08T16:10:14+00:00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北京8日電)由兩岸專家共同編撰的中華語文工具書今在北京發表「兩岸常用詞典」及「中華語文知識庫」,未來還將推出科技詞典。詞典主編李行健說,兩岸專家平等協商,解決雙方許多分歧。 總統馬英九2008年提出建立中華大辭典的構想,經中華文化總會和大陸中華語文工具書大陸編委會的專家學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北京8日電)由兩岸專家共同編撰的中華語文工具書今在北京發表「兩岸常用詞典」及「中華語文知識庫」,未來還將推出科技詞典。詞典主編李行健說,兩岸專家平等協商,解決雙方許多分歧。

總統馬英九2008年提出建立中華大辭典的構想,經中華文化總會和大陸中華語文工具書大陸編委會的專家學者從2010年3月起的2年來,經6輪工作會談和多次分組會議商討,大陸方面上午在北京舉行成果發表會。

李行健坦承,在詞典編撰過程中,的確遇到雙方認識不一致,無法解決的問題,但遇到這樣的事情都平等協商,實在達不成共識「就先放下來」;但是透過相互協商,畢竟還是解決了很多問題。

他舉例說,大家稱台灣使用繁體字,大陸使用簡體字,其實「既不確切也不符合使用習慣」。台灣不認為自己使用的是繁體字,而是標準字體;大陸也不認為使用的都是簡化字,簡化字只占大陸常見漢字的1/5,大陸稱所用的字為規範字形。

因此,經兩岸專家協商,李行健指出,中華語文工具書出版兩種版本,台灣出版標準字體版,大陸出版規範字體版。

中華語文工具書首席顧問許嘉璐致詞時表示,近60年來由於各種原因,海峽兩岸儘管有相同的思想文化傳統,使用同一種語言文字,但具體到字詞的形、音、義、用語層面,還存在一定差異。

許嘉璐舉例說,如大陸的計算機「軟件」,台灣稱為「軟體」;同為「脫產」,大陸指脫離生產,台灣則指轉移出脫財產;「綠色食品」是大陸特有詞,「草莓族」則為台灣特有詞。

因此,許嘉璐認為,兩岸透過合編詞典,使雙方語言文字「從異中求通到逐步化異為同」,對於消除影響兩岸溝通中的語言文字分歧,進一步推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共擔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使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不過,對大陸傳聞已開始逐步讓部份簡體字回歸正體字(繁體字),李行健說,兩岸專家在就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時,並未研究這樣的問題,只是按照雙方通行的字來編詞典。

主持這場發表會的大陸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副司長張世平也立即補充說,大陸的語言文字政策是「堅持漢字簡化的方向,保持漢字字形的穩定性」。

大陸編委會表示,目前,「兩岸常用詞典」大陸版全稿已經付梓,共收7000多個字、收詞3萬5000多條,全書約250萬字,預計今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大陸中國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劉青說,大陸擬於2015年出版「中華科學與技術大詞典」,計畫收錄100個學科的兩岸對照名詞,目前已完成8個學科4萬4352條名詞對照工作,另17個學科11萬多條詞也將在近期發表,共計25個學科16萬條名詞。

此外,北京的發表會上,大陸也公佈了「中華語文知識庫」,提供民眾上網查詢兩岸的漢字和名詞的解釋與對照。1010208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