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科學院首次用動物模型完成16種藥物的評價驗證

中國吉林網 發佈 2020-03-05T03:15:21+00:00

記者4日從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了解到,該所成功構建了適合中藥治療新冠肺炎藥效評價的病證結合動物模型,並用此模型完成16種藥物的評價驗證工作。

中藥治療新冠肺炎有效終於有了在動物模型上被證實的實驗數據。記者4日從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以下簡稱「中藥所」)了解到,該所成功構建了適合中藥治療新冠肺炎藥效評價的病證結合動物模型,並用此模型完成16種藥物的評價驗證工作。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紛紛強化中西醫結合,促進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數據顯示,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6萬例。中央指導組中醫藥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此前曾介紹,根據前期對34個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患者觀察來看,中西醫治療患者臨床症狀消失時間更短,臨床治癒率更高。數據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的臨床症狀消失時間為5.15天,體溫恢復時間為2.64天。

一個新藥的研發,離不開臨床前動物實驗的藥理與毒理學研究,其目的在於確定藥物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此前,缺乏動物模型一直是中藥研究的瓶頸,而鑒於細胞實驗的結果與活體動物實驗的結果可能會有較大差異,建立適合評價治療新冠肺炎中藥的動物模型,是藥理、毒理學研究的重中之重。

疫情發生後,中藥所第一時間投入抗新冠肺炎的中藥藥物的篩選評價工作。該所根據新型冠狀病毒「寒濕疫毒邪氣致肺失宣降」的病機,首次在中醫寒濕證的基礎上結合西醫的感染性病原,構建了「人冠狀病毒肺炎寒濕疫毒襲肺證小鼠病證結合模型」,形成了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理改變相似的動物模型,避免了P3/P4實驗條件的限制,突破中藥評價缺少動物試驗依據的瓶頸。

該動物模型的肺部病理變化、機體炎性因子風暴及免疫功能紊亂與新冠肺炎疾病相吻合,並從中醫證候、炎症反應、機體免疫、病毒核酸載量及重要臟器病理變化多方面形成評價標準,為當前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用藥,以及中醫藥治療經驗向世界推廣提供了手段。

該模型已全面用於國家診療方案、湖北疫區臨床用藥及各省診療方案推薦用藥的緊急評價,並對具潛在價值的上市中成藥開展篩選。該模型驗證了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推薦的系列方劑、連花清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疏風解毒膠囊;疫區及各省診療方案推薦方藥咳速停糖漿、複方芩蘭口服液、熱炎寧合劑、體外培育牛黃、清開靈注射液、金柴抗病毒膠囊、柴銀顆粒、咳清膠囊以及苦參鹼注射劑等一批已用於臨床抗新冠肺炎中成藥品種,結果顯示,這些藥物可顯著減輕模型小鼠肺部炎性損傷、降低肺組織中病毒載量及炎性因子含量、並提高外周血中免疫細胞比例,藥效與本次臨床療效相吻合。

「新藥研發是一個漫長過程,從藥學製劑工藝的研究、質量標準研究、穩定性考察、中式放大研究,到藥效學研究以及安全性評價,各期臨床研究,這個程序和西藥是完全一致的。」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崔曉蘭表示。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再次強調,要加快藥物研發進程,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加快推廣應用已經研發和篩選的有效藥物。「我們現在只是做了初步評價,發現一些單體成分,或者單體成分形成的藥物,對肺部炎症的抑制率非常高,接下來將繼續做深入的評價工作。」崔曉蘭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