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ICU護士的樂與悲

中國吉林網 發佈 2020-03-05T04:59:42+00:00

謝得力,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RICU)重症監護室的一名90後男護士,浙江省第二批馳援武漢的志願服務醫療隊成員,定點支援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危重症病區(ICU)。

謝得力,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RICU)重症監護室的一名90後男護士,浙江省第二批馳援武漢的志願服務醫療隊成員,定點支援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危重症病區(ICU)。

在ICU輪班的4小時內,謝得力是站在生命最後一道關口,與病毒展開生死爭奪、守護患者的「戰士」;而在4小時外,他是「救治」自己的「擺渡人」,也有著普通人的樂與悲。

「得力,我口渴了,想吃個橘子。」7號床73歲的張爺爺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情況下,需要打開無創呼吸機面罩才能進食。這也意味著,可能會有大量病毒從病人口中和呼吸機面罩里飛散出來,具有極大的傳染風險。

謝得力毫不猶豫,在合適的時機斷開呼吸機,用氧氣面罩保證供氧,直到張爺爺吃完橘子。「在ICU的很多工作,只能靠著本能與肌肉記憶快速地完成,根本沒時間去考慮風險。」

「護士啊,你也吃點橘子吧!」張爺爺在呼吸困難的情況下,用武漢方言說的這句簡短的話,讓謝得力紅了眼眶,「從未這麼強烈地希望電視劇的美好結局能在現實中實現。」謝得力在前線隨筆里寫下了這句話。

然而,事與願違。由於病情惡化,第二天,張爺爺便離世了。

用消毒水全身沐浴、洗臉、整理頭髮、擺好體位……將張爺爺體面地送走後,來不及傷感、也不能任性掉淚的謝得力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直到7號床住進了新的病人,我才真正意識到張爺爺已經離開了。」自2月2日謝得力正式「上崗」以來,ICU病區的11張床位也都處於滿員狀態,「我們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熟悉院感防控操作、適應工作強度、調整好心態。」

在謝得力抵達的前一周,天佑醫院被列為武漢市第三批收治發熱病人的醫療機構,軟硬體設備齊全的ICU病房也才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不久。

輪班一次,工作4小時,來迴路上耗時約40分鐘,1個半小時左右的穿脫防護用具時長,1個小時左右的交班流程,半個多小時洗澡消毒,共近8小時。

有段時間,為節省醫療物資,醫院輪班從4小時變為6小時,高強度的工作挑戰著醫護人員的身體極限。

2月14日凌晨3時30分,謝得力接到了護士長洪優優的求助電話。同事小燕因體力不支,出現心跳加快、心慌、乏力的症狀。

「在ICU病房內暈倒後,防護服會帶有大量的病毒,人扶出來後,要幫其脫防護服,此時感染的風險會增加。多待一秒就多一分危險。」幸運的是,小燕在察覺到身體不適時,就自行走出病房脫去了防護服。

病房內,口鼻上罩著呼吸機面罩或身上插著氣管的患者、監測儀不斷發出的警報音、螢幕上時刻跳動的數字;病房外,冷清的街道、不斷推送的疫情消息、對在「疫」線戰鬥的妻子和未滿兩歲女兒的牽掛,身心都「超負荷」運轉的謝得力有時也覺得「壓力山大」,甚至曾夢到自己的防護服破了。

但是,救死扶傷的醫護職責讓他克服了每一次顧慮和不安。他在朋友圈寫道,自己能做的就是一個勇敢的正常人,和所有的醫護人員並肩走進ICU病房,履行職責。

謝得力把這種心理建設比喻成自我「救治」。

近一個月以來,他能說得上話的,只有病人、同組醫護人員以及酒店的送餐員。為了調節緊張、壓抑的氛圍,他總在上下班的路上主動跟同事們聊業務操作、談自我防護並互相加油打氣,「醫好自己的心態,才能醫好病人。」

8床的李大伯就被謝得力樂觀的心態鼓舞著。

此前,李大伯因親屬新冠肺炎去世,心態比較消極,缺乏活下去的信念,常常用力搖頭、揮手,拒絕打針、吸氧、進食。

為此,謝得力每次值班時,都會到李大伯的病床前坐坐,「你要帶著家人的希望活下去,與病魔抗爭到底。」做完思想工作,完成打針等治療操作後,謝得力還會鼓勵大伯,「你的病情有很大機會好轉,不能放棄。」

「我要喝熱牛奶,不要涼的。」在謝得力的不斷鼓舞下,李大伯重拾了生的渴望,病情與精神狀態也一點點地好轉,轉入了普通隔離病區。

「病人恢復健康是我最想聽到的消息,這樣的好消息能讓我們受到鼓舞,堅定信心。」

原本2月25日過生日的謝得力,和其他醫護人員於20日集體過生日,「第一次在異鄉過了個『團購生日』,滿滿的感動。」謝得力在朋友圈寫道。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謝得力告訴記者,在吹熄蠟燭的片刻,自己默默許下了「希望不再有病人逝去,希望戰鬥在『疫』線的所有人平安歸來,也希望能早些回家抱抱女兒」的生日願望……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姍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