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必須經歷三個階段

收藏行者 發佈 2019-12-30T06:34:42+00:00

身邊的朋友都在以藏養藏,不斷買進賣出,對我不賣收藏精品的行為很不理解,「幹嘛要苦自己呢」?是啊!我為什麼不隨大流,讓自己手頭寬裕些呢?  一,古玩店的消失  前幾天偶然碰到張老闆,問他怎麼這麼長時間不來古玩市場,張老闆報以苦笑。

  身邊的朋友都在以藏養藏,不斷買進賣出,對我不賣收藏精品的行為很不理解,「幹嘛要苦自己呢」?是啊!我為什麼不隨大流,讓自己手頭寬裕些呢?

  一,古玩店的消失

  前幾天偶然碰到張老闆,問他怎麼這麼長時間不來古玩市場,張老闆報以苦笑。張老闆是最早一批開古玩店的玩家,堅持經營真貨,他的古玩店在幾年前歇業。我是他店裡的常客,在他手裡得到不少好貨:清光緒淺絳彩汪章作西施浣紗圖帽筒,25元;清順治淡描青花仿倪雲林山水圖粥罐,50元;清康熙官窯豇豆紅釉蘋果尊,70元......現在說這些讓人很難相信,是神話?是奇蹟?但都曾經在張記古玩店上演。

  張老闆為人忠厚,有自己的一套生意經,就是肯讓利於人,用薄利多銷吸引顧客。十多年前,市場上各類古瓷很豐富,破的就更便宜,張老闆進一批貨,先把最好的賣掉拿回本錢,剩下的普品賣掉就是純利,生意一直很好。但市場的變化之快讓人始料不及,真品古瓷日益枯竭,仿古贗品越來越逼真,張老闆的眼力逐漸跟不上了,真東西越賣檔次越低,最後完全變成垃圾,高檔貨利潤高但風險大,一出手就上當,經過十餘年的淘洗,張記古玩店已經全剩下贗品和垃圾,張老闆是錢也沒了,貨也沒了,「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

  二,收藏的三個階段

  「再回首,雲遮斷歸路,再回首,荊棘密布」。回望20年的收藏曆程,我發現收藏必須經歷三個階段:

  1,初藏階段:又名品相階段,這個階段的愛好者看什麼都新鮮,分不清真偽,沒有目標胡亂購買,但對品相要求很嚴,因為品相是最直觀的,看得見摸得著。初藏階段的愛好者在市場占絕對大多數,因此古玩市場是為初藏階段的藏友服務的。

  2,入門階段:又名品種階段,這個階段的藏友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鑑定知識,開始規劃自己的收藏方向,往往集中精力和財力對某一品種的古瓷進行系列收藏,有了一系列的藏品,實際上已經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在學術上很快可以取得話語權,在投資上也容易獲得定價權。能夠入門的藏友,在初藏者中不到1%。

  3,成熟階段:又名品位階段,這個階段的藏家已經有了深厚的功底和大量的精品,對多個古瓷系列都有獨到的研究,對每個系列中的精品都有透徹的理解,對高仿精仿有很強的免疫力,能夠組織運作專題博物館,有能力引導學術研究的方向和指導市場價格的走向。成熟的藏家,在已經入門的藏家中不到10%。

  三,收藏的階層分析

  從西方的收藏觀點看,只有處於社會上層的,有投資需求的階層才能介入古玩收藏,有錢人玩收藏都帶有經濟目的,不同的階層投資手法各異:

  1,工薪白領:有比較固定的收入來源,如果能夠實現低消費,每年都會有一筆余錢用來收藏。但對於節節攀高的古瓷價格,無奈之下只有用兩種辦法應對,一是撿漏,二是以藏養藏,撿大漏的機會千載難逢,在以藏養藏的旗幟下,精品在工薪階層手裡呆不久,沒有了精品,就失去了向上的動力,所以工薪階層往往難以入門。

  2,千萬富翁:往往是在官場和商海比較成功的人士,他們涉足古瓷收藏,最關注的就是市場行情,買東西時就考慮兩點,一是藏品是否物有所值,二是藏品的未來升值空間如何。如果藏品是確定無疑的真品,自己又喜歡,那是絕不會賣的,即使賣出一部分藏品,那也是為了檢驗自己的收藏水平和調查市場行情。即使有些人誤入歧途也不要緊,只要能夠脫離玩贗品的圈子,隨著真品精品的入藏,千萬富翁的入門機會是很大的。

  3,億萬富豪:處於社會頂層,掌握著一個行業的命脈,精品古瓷對他們而言,是儲藏財富,彰顯實力的手段,所以行情對他們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他們用資本的運作手法,主導古玩市場的價格。如果有可靠的大藏家把關,億萬富豪可以一步到位,很快進入成熟藏家行列。(據小編所知,國內資深藏家聯合組建了一個集藝術品自由交易/投資/交流的私密平台,百度搜「荒嶺藏珍」即可找到入口)

  四,藏家是怎樣煉成的

  民國時期的古瓷大藏家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擁有大量的歷代古瓷精品,如仇炎之、孫瀛洲等前輩。在上世紀20年代,隨著清王朝的崩潰,大量古瓷散落民間,很多人倒賣古瓷發了財,陸續在北京上海開設古玩店。到了抗戰結束時,大量古玩店倒閉,與法幣的貶值密切相關,很多鼠目寸光的古玩商都在干一件蠢事,把古瓷精品換成法幣,再把法幣換成銀元,用銀元收購古瓷,再把古瓷換成法幣,最終因為留下的都是法幣,法幣迅速貶值,古玩商倒了大霉。其中一些精明的古玩商只留貨不存錢,以普養精,以新養老,有些人移民海外,富可敵國。

  建國後文物商店的經營始終遵守一個法則,值得大家借鑑,那就是「少出高賣,細水長流」。「少出高賣」就是賣得要少,獲利要高,古瓷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資源,薄利多銷根本行不通,厚利少銷才可以勉強維持。「細水長流」是指即使行情再好,也不能賣光,古瓷的行情雖有起伏,但價格從未降過,從長遠看,升值是無法阻擋的。有些文物商店,仿品當真品賣,真品當寶貝賣,寶貝非賣,生意還是很好,想賣不一定有人買單,非賣不等於沒有人喜歡,出高價的大有人在。

  五,我推薦的收藏投資技巧

  1,從普品玩起,從瓷片玩起,進入玩真品的圈子。

  網上很多朋友提議從小器玩起,從國寶玩起,其實是對當今古玩市場狀況的無知,無知者無畏,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結果,就是被老虎吃掉。現在的國內古玩市場,95%以上是贗品,就是把整個市場包下來,也不一定有像樣的好藏品,因此從標本學起,從低價的普品玩起,對新手來說是切合實際的。搞收藏交學費正常,但不能永遠交學費,進入玩真品的圈子,行內相互提醒,可以少花很多冤枉錢。

  2,用交易檢驗學術,有理,有利,有節。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新手入行有三部曲:

  一是購買古瓷專業書籍,一千元差不多了,《中國古陶瓷史》和《明清瓷器鑑定》必讀,覺得難以看懂可以買馬未都的普及讀本。

  二是有計劃購買瓷片,不超過一萬元可以擁有歷代瓷片一整套。

  三是嘗試進行普品買賣,有幾萬元夠了,在買賣中能結交業內人士,很快可以摸清各類古瓷行情,能夠消化書本知識。買賣藏品把握有理(有理論)、有利(有利潤)、有節(有節制)的原則,在儘量掌握藏品鑑賞信息的前提下進行交易。

  3,確定收藏方向,為自己打造理財計劃。

  在擁有基本的鑑定知識,摸清各品種行情後,就可以著手為自己量身定製收藏計劃。古代瓷器浩如煙海,沒有全能的神仙,可以根據喜好確定收藏方向,對自己的財力進行評估,有多大腳穿多大鞋,千萬不能一次性大規模投入,一定要留有後備資金,因為隨著認識的加深,個人的喜好也會發生變化,最怕碰到喜歡的藏品,拿不出錢真叫人左右為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