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健康的中場戰事:突圍網際網路醫療3.0時代

全國產經平台 發佈 2019-12-30T09:54:41+00:00

19世紀70年代,當電話逐漸在民眾中普及後,就有醫生通過電話與患者溝通,並給出初步診療建議。 04 結語毫無疑問,網際網路醫療3.0時代會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是裸泳者的殘酷結束。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網際網路醫療3.0時代會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是裸泳者的殘酷結束。

在如何縮短醫療距離、節省就醫時間的問題上,人類一直在嘗試中。

19世紀70年代,當電話逐漸在民眾中普及後,就有醫生通過電話與患者溝通,並給出初步診療建議。 20世紀初期,盧森堡科幻作家、工程師 Hugo Gernsback專門設計了一個命名為teledactyl遠程醫療系統,嘗試用無線電遙控檢查設備來遠程檢查病人身體。 1989年,一家名為MedPhone Corporation的公司利用電話來遠程問診需要心臟復甦的患者。

羅永浩有句名言,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在如何拯救更多生命這件事上,人類的「折騰」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如今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如何用網際網路賦能醫療更是值得「折騰」的一件事。近日,在「網際網路醫療合作與發展論壇暨京東健康心臟中心上線發布會」上,京東健康對外展示出完備的網際網路醫療實力與思路。

01 網際網路醫療加速步入3.0時代

回頭來看,從2010年開始到現在,網際網路醫療完成了「醫療網際網路化」到「網際網路+醫療」的進階過程,而每一個階段大多伴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

這種引導是必然的,畢竟醫療產業相當複雜並且與民眾健康密切相關,市場化的醫療也需要嚴格的政策做指路人。

2010年~2016年 ,是「線上輕問診」模式統治的網際網路醫療1.0時代。在此期間,個人醫生開始提供線上的診前服務,用戶登錄醫療網站就能諮詢自己的病情。

這種模式的出現有其時代的必然性。一是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使得網民人數大規模增長,從而帶來了移動醫療的大潮;另外便是2009年提出來的新醫改在2012年逐漸落實,創業者與資本尋覓著商機開始湧入移動醫療行業 據艾媒諮詢《2012—2013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年度報告》,中國醫療健康類App在2013年就已超過2000款,而國內從事醫療App開發的企業也已超500家,其中就有不少輕問診醫療平台。

不過,當以輕問診為核心的網際網路醫療模式迅猛發展時,卻很快走到了瓶頸。事實上,輕問診模式最大亮點是方便、經濟,用戶不用遠赴線下醫院去挂號問診,隨時隨地都可以諮詢病情,但一旦到了診斷或者開處方的環節,線上醫生就會建議患者到線下進行面對面診斷,擠壓了後續的商業想像空間。

這種弊端讓諸多網際網路輕問診平台陷入了盈利難題。雖然輕問診也存在諮詢付費模式,但根據健康點智庫研報顯示,只有11.67%的人傾向於付費問診,其實用戶真正願意付費的部分還是診療服務。

顯然,輕問診模式的需求是存在的,但作為診前純粹的諮詢式醫療,顯然猶如隔靴搔癢,無法找到長期、穩定的盈利模式。 事實上,把病情諮詢、就診、藥品銷售以及健康服務結合起來,並逐步推進遠程醫療產業化進程,才可以真正可以把輕問診的流量實現商業化的最大變現。 而這種模式,便是網際網路醫療2.0時代的網際網路醫院。

2016年被稱為網際網路醫院元年,當年有33家網際網路醫院項目誕生,數量超過往年的總和。同樣在這一年,2016年約有38家網際網路+醫療企業「死亡」,其中大部分是輕問診平台。 這一年網際網路醫院的大量湧現,要歸功於此前一年醫療政策的推出。2015年7月與9月,《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和《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兩份醫療改革文件相繼推出,旨在鼓勵醫療機構積極探索網際網路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絡醫療健康服務應用。

隨後,2015年12月全國首個網際網路醫院——烏鎮網際網路醫院發布,並開出國內首張網際網路在線處方,由此拉開網際網路醫院創立潮,第二年眾多網際網路醫院便如雨後穿筍般冒出。 但此時,究竟何為網際網路醫院依然沒有一個清晰的定論。直到2018年4月25日,國務院發布《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了兩種網際網路醫院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利用網際網路拓展服務的醫療機構,「網際網路醫院」是其第二名稱;第二種是已經申辦了網際網路醫院的網際網路企業,他們擁有優質的醫療資源,以此為患者提供服務。

也就是說,網際網路醫院其實分別對著線上線下兩種模式,只是主體的側重點不同。更為重要的是,網際網路醫院開始連接診前、診中、診後環節,常見病問診、慢病複診等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醫療實現。

而從商業角度看,網際網路醫院的出現讓在線問診真正開始進軍診療環節,開啟網際網路醫療的商業化新階段。截至今年4月28日,全國落地的網際網路醫院數量已經增長158家。 當網際網路醫院的勢頭不斷白熱化時,從目前的趨勢來看網際網路醫療正在進入3.0時代,即網際網路醫院將轉向以「線上+線下」、「藥+醫+險+養」一體化為核心的商業閉環。

這種轉變體現在,一方面網際網路醫院將規模化、區域化地連接頭部醫療資源。另一方面網際網路醫院將打通醫療健康大數據,轉向覆蓋健康全場景、醫療全流程、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服務角色。

而在此過程中,整個國內網際網路醫療市場將保持持續高增長。根據Mob研究院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國內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7千億元左右。

02 京東健康的網際網路醫療戰事

可以看到,從網際網路醫療1.0時代開始到如今的3.0時代,一路伴隨的是眾網際網路公司的跑步入場。

比如2010年百度與「好大夫在線」的合作、2012年騰訊依託微信推出挂號等醫療業務、2014年阿里巴巴創立阿里健康等等,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觸手早已伸至了醫療版圖。

如此看來,京東進軍醫療的腳步似乎落後於人——直到今年5月,京東才宣布拆分大健康業務、成立京東健康子公司。但其實回過頭來看,在進入醫療健康行業這件事上,京東的腳步早就開始了。 從2013年開始,京東就初涉保健品等非藥品類,2016年5月上線的京東大藥房則標誌著京東正式進入醫藥行業,隨後京東陸續上線藥京采、網際網路醫院等業務。

今年京東健康的成立,其實暗含著京東全力進軍網際網路醫療的野心。目前,京東健康已經全面打通醫藥電商、網際網路醫療、智慧醫院、健康服務等業務,11月完成A輪融資,目前估值70億美元,成為京東集團下繼京東數科和京東物流之後第三隻巨型獨角獸。

每一個新時代的帶來,都意味著場內的選手將展開激烈的貼身肉搏,倖存者才能享受到時代的紅利。對於成立僅7個月的京東健康而言,自身差異化的優勢體現在何處,或許是它整裝待發前首先要向市場回答的問題。

其實透視整個京東健康的業務架構,不難發現其在「零售、供應鏈、技術」這三個方面,擁有明顯的差異化優勢。我們逐個來分析。

依託於京東集團強大的電商基因,京東健康自誕生之日起,其在醫藥零售領域,就已經占據了行業的絕對領先地位。

京東大藥房成立於2016年5月,可以說是京東健康中成立最早的一塊業務,當年雙11便取得單日10萬單的交易成績。如今來看,便捷的購藥解決方案顯然是它的最大亮點。

據某位經常在京東大藥房購藥的消費者稱,「京東大藥房的藥品品類全、配送快,用藥諮詢在線上就可以完成,省去了不少時間」。

事實上,京東大藥房之所以能帶來用戶購藥的優質體驗,本質上是其「醫、藥聯動」理念的外化體現。而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上,其服務體系與產業鏈鏈體系的雙重聯動作用在做支撐,比如京東大藥房的用藥諮詢體系基於自有醫生和藥師團隊,而產業鏈體系則基於聯手上下游夥伴構建的「銷、數、場、雲」藥事生態。

這種對用戶購藥體驗的投入,也讓京東大藥房獲得了持續而強勁的增長。從2016至2018年期間,京東大藥房藥品品類收入年複合增長率超過了300%,成為京東業務中增長最為迅速的板塊之一;目前,京東大藥房已成為線上線下規模最大的零售藥房之一。

根據中康CMH的數據顯示,預計2019年中國藥品市場規模將達1.74萬億元,增長4.0%。然而,藥品市場的規模擴大並沒讓藥品銷售第二終端的零售藥店感到振奮。根據米內網數據顯示,從2011年開始零售藥店終端銷售額增速就一直呈下滑趨勢,直到近兩年才有所回升。

事實上,零售藥店終端銷售增速放緩,一個很重要原因在於信息不透明帶來的效率低下。 目前國內大小醫藥批發公司有近2萬家,中間的批發環節盤根錯雜。有醫療零售業內人表示,為了進一批藥品,光是拜訪批發商以及詢價就花費了一個禮拜的時間,而且大多數時候都無果而終,反而在另一端批發商在耗費大量精力耗費尋找客戶。

零售、批發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拉低了效率的運轉,自然也就拖累了銷售額的增長。

在這種背景下,2017年3月京東醫藥旗下的B2B平台「藥京采」上線,通過定製化營銷計劃的制定、執行和監控來驅動專業動銷能力。簡而言之,醫藥零食商或者批發商成為入駐「藥京采」平台後,能夠隨時隨地下發訂單和受理訂單,實現高效匹配。

而「藥京采」最終的目的,是打通醫藥工業企業、商業零售企業、醫療機構之間的產業鏈條,為產業賦能提供一體化服務。

這種一站式的醫藥批發服務效果很明顯。截止今年7月,「藥京采」已經覆蓋全國19個省級行政區、47個城市,下游採購商家近10萬名,年度活躍率近70%,去年全年GMV同比增長超500%。

除了基於京東電商基因而發展起來的B2C和B2B醫藥電商業務之外,真正能夠讓京東健康讓傳統醫療行業眼前一亮的,則是京東健康將前沿的網際網路技術應用於醫療行業、來幫助其解決在成本、效率和體驗方面的問題和難點。

以人工智慧的應用為例。在傳統醫療模式中,合理用藥的實現面臨著臨床藥師少、藥學服務效率低,以及各級藥師審核能力及標準不統一等問題。而信息化、智慧化的解決方案,能夠進行用藥安全提醒,與醫生、藥師互相補充輔助——在醫生開方環節進行合理用藥的干預審核,在藥師審方環節提供臨床輔助決策,攔截不合理用藥;在醫生、藥師交互中,對處方或醫囑進行實時高效的干預和在線文獻等查詢,及時預警潛在的不合理用藥問題,幫助醫生、藥師等在用藥過程中及時有效地掌握和利用醫藥知識,預防藥物不良事件的發生、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京東健康基於AI能力,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合作,共同開發出了人工智慧藥學知識圖譜「PharmCoo」。據介紹,PharmCoo的目標功能可以在藥品說明、藥物相互作用、禁忌證檢查等方面及時提醒醫生,防止藥物的錯誤搭配、抗生素濫用等情況發生。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則能夠幫助實現不同藥師審方標準的一致性、規範性,同時大大提升審方環節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這也是京東健康繼「AI分診」之後,在智慧醫療領域裡的一項新的研究。京東健康通過這類與線下醫療機構的合作模式,將能夠基於雙方各自優勢,實現更廣的醫療技術覆蓋,提升就醫效率和體驗,推動醫療的智能化升級。」

03 網際網路醫療是線下的補充者,而非掠奪者

在京東等網際網路平台開始湧入醫療領域時,不難發現市面上開始出現「網際網路吞食線下醫療資源」的擔憂言論。

譬如有部分醫療界人士就稱,線下的醫療資源轉移至了線上,將會搶走醫療人的飯碗。

事實上,這實在是杞人憂天的說法。正如線上零售誕生後,它並沒有搶走線下實體業的生意,更是用一種更高效的方式來加速消費的運轉、產業的更替,實際上它扮演的是補充者的角色。

同樣,網際網路醫療也一直都是線下醫療的補充者,而非掠奪者。 首先毫無疑問,網際網路當下時代最重要的一場技術革命,其本質是加速資源的流通,而非占為己有。

當新興的網際網路遇上傳統的醫療,它賦予後者的是資源整合的新概念。我國醫療市場近幾年雖然發展迅速,但總體上仍存在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基層人才缺乏等問題。網際網路的出現將重塑傳統醫療建設的思維和經營模式,加快資源的整合與流轉。

從這個角度來看,「網際網路+醫療」其實是傳統醫療的縱向深化和橫向拓寬,而網際網路扮演的推動者的角色。 從另一個角度看,線下醫院擁有網際網路難以取代的優勢。比如中醫的「望聞問切」,西藥的現代化檢測等等,這些線下的就醫需求都無法被線上的網際網路所替代,二者不存在互相掠奪的商業動機。

事實上,二者未來應該是以有機結合的形式共生、互融。線下醫院藉助網際網路的高效促進醫療資源的均衡化,提升基層醫療水平等,而網際網路則藉助醫療產業補充自己的業務版圖,穩固自己的商業護城河。

在京東健康看來,未來其自身與醫療的結合將從醫生、醫院兩個方面發力。一方面,京東健康利用平台和技術優勢,連接頂級醫生群體,同時將技術知識傳播給基層和青年醫生,從源頭上保證人才供給。另一方面,京東健康將加強網際網路醫療專科中心與實體醫院的合作共建,實現 京東健康+醫生資源+線下醫院的三方連接。

04 結語

毫無疑問,網際網路醫療3.0時代會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是裸泳者的殘酷結束。

在這場「線上平台+醫生資源+線下醫院」的生態構建中,京東健康的實力凸顯。這一方面體現在它在供應鏈、技術、流量等多位一體的醫療投入成果上,另一方面體現在它對於網際網路+醫療的本質,以及未來走向的深厚洞察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TMT觀察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全國產經信息平台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