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密碼解開國人「肺癌之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發佈 2019-12-30T13:56:57+00:00

肺癌已成癌魔首惡據國家癌症中心2018年統計,我國肺癌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已連續10年位居惡性腫瘤之首,每年新發肺癌約78.7萬人,因肺癌死亡約63.1萬人,每天有1700多人死於肺癌。

當前,肺癌已成為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癌種。12月27日,上海市肺科醫院在肺科醫院專科聯盟管理論壇上宣布,擬籌備成立「長三角肺科聯盟」,35家醫院將聯手對抗愈加兇險的肺癌。

現實中,為什麼有些人吸菸卻不得肺癌,有些人不吸菸卻患上了肺癌?中國人的患病機制又有哪些不同?肺癌的發病風險可以預測嗎?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沈洪兵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肺癌是一種複雜性疾病,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他的課題組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找到19個國人肺癌易感基因,構建中國人群肺癌多基因遺傳風險評分指標,可實現前瞻性預防。

肺癌已成癌魔首惡

據國家癌症中心2018年統計,我國肺癌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已連續10年位居惡性腫瘤之首,每年新發肺癌約78.7萬人,因肺癌死亡約63.1萬人,每天有1700多人死於肺癌。

沈洪兵院士認為,儘管大多數肺癌可歸咎於菸草暴露,然而僅有不到20%的吸菸者發展為肺癌,而且非吸菸者和年輕人中也有肺癌病例,這一事實表明,不同個體對環境暴露的反應存在遺傳易感性。

「易感表示某人容易患有某種疾病,沒有易感位點則患病風險降低。而且攜帶易感位點越多,患病風險越高。」沈洪兵說,「目前,全基因組關聯研究被公認為是鑑定複雜性疾病遺傳易感基因的重要方法。」

尋找國人易感基因

2011年,作為「肺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的領銜者,沈洪兵團隊完成了首個中國人群的肺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了4個染色體區域的6個遺傳變異與肺癌發病相關,其中有4個易感位點為中國人群首次報導。2012年,團隊在進一步研究中發現,部分肺癌易感基因與吸菸存在基因—環境交互作用,解析了吸菸致肺癌的遺傳學基礎。

課題組還進一步細化了肺癌不同亞型群體之間易感基因的差異——肺腺癌和肺鱗癌的發生各有相關聯的易感基因,同時中國人群獨有的一個肺鱗癌易感區域也被找到。

近年來,沈洪兵課題組在前期中國人群肺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的基礎上,篩選出19個獨立易感位點,並構建了中國人群肺癌多基因遺傳風險評分PRS-19,從而定義了低、中、高遺傳風險人群。

結合中國慢性病研究隊列9.5萬人10年隨訪數據發現:隨著遺傳評分PRS-19的增加,肺癌發病風險顯著增加;遺傳高風險的中度吸菸者肺癌發病風險,與遺傳中風險的重度吸菸者相近。

同時,團隊還利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了一批與中國漢族人群肺癌、胃癌、乳腺癌、先天心臟病等疾病相關的易感基因,這些發現對指導疾病預防和高危人群篩查具有積極意義。

基因辨癌精準治療

類似肺癌這種高發惡性腫瘤,臨床醫學實踐證實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其5年生存率可達90%。所以,前瞻性的預防比治療更加重要。

根據中國人群特有的肺癌易感位點,就可以精準化指導癌症早期的篩查,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據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科研人員介紹,現在只需取血液、毛髮、口腔黏膜等進行基因型檢測,受測者就可以了解自己是否容易患上癌症(發病風險)。可以根據發現的位點專門定製某種檢測用的基因晶片,看看自己是否有這些易感基因型。

目前,南京醫科大學已與相關高校、醫院、企業和政府共同創建「腫瘤個體化醫學協同創新中心」。建成了腫瘤組學研究平台、腫瘤分子分型與治療新靶點研究平台、腫瘤新型干預產品研發平台等,建立了2萬餘例腫瘤患者和8萬餘人社區隊列人群生物樣本庫和相應腫瘤的基因組學資料庫,研發了肺癌等腫瘤危險度評估試劑盒及個體化藥物靶點檢測試劑盒,應用於多種腫瘤生物樣本檢測,指導個體化診療。

本文來自:科技日報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科普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其它相關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