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提問中國人防疫難道不是因為專制?世衛專家:不,他們是自願

北晚新視覺網 發佈 2020-03-06T23:32:25+00:00

當地時間3月4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記者與世衛組織訪華專家組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的訪談內容,艾爾沃德介紹了自己在中國之行中了解的情況。

世衛組織訪華專家組組長:「中國的抗疫方式是可以複製的,但需要速度、資金、想像力和政治勇氣。」

當地時間3月4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記者與世衛組織訪華專家組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的訪談內容,艾爾沃德介紹了自己在中國之行中了解的情況。

在被問及「中國的病例是否真的在減少」時,艾爾沃德坦言:「我知道有人懷疑」。他表示,他走訪的各處都表示,相比中國疫情峰值時,情況已經大不一樣了。此前每天都有約4.6萬人要求檢測,而在他離華時,這一數字下降為約每天1.3萬人。

「我看不出任何操縱數據的跡象。」艾爾沃德進一步回應:「疫情已經趨於穩定了,而且進度要快於預期。」

他還稱:「中國嚴格的防控措施,使得大約數十萬中國人能免於感染」。

艾爾沃德對比了中美在疫情檢測上的區別:在中國的醫院裡,每台CT機一天大概做200次掃描,每次掃描大約需要5-10分鐘。而在西方國家,一家醫院每小時大約掃描1-2次。

中國將PCR測試的時間縮短到了4小時,而在此前不久,在完成同樣的測試時,美國仍需要將所有樣本送去亞特蘭大的指定地點。

針對美國民眾普遍關心的治療費用問題,艾爾沃德也做了一番對比:中國政府明確表示:測試是免費的。確診患者的醫療保險滿額後,國家會承擔一切治療費用。

相比之下,艾爾沃德認為美國當前的醫保體系「存在速度上的障礙」。高昂的檢測和救治費用,使得不少民眾會因為猶豫而耽誤救治,也對防控疫情進一步傳染非常不利。

此外,艾爾沃德還提及了中國的其他防控措施,如居家隔離、「封城」、關閉學校等做法。

在採訪最後,《紐約時報》記者提問:「這一切在美國不都是不可能的嗎? 」、「中國能這麼做,難道不是因為它是專制國家嗎?」

對這類說法,艾爾沃德做出了回應:「(某些西方)記者們會說,人民是出於對政府的恐懼才配合防控措施的,中國政府就好像是個會噴火、吞食嬰兒似的惡魔。」但我也和許多體制外的人交流過——在旅館裡、火車上、街頭。

艾爾沃德表示,中國應對疫情的準備是全國範圍的, 「人們都有這麼一種強烈的信念:『我們必須幫助武漢』,而不是『武漢讓我們落到這種地步』。其他省份派出了4萬名醫療工作者,其中許多人是自願的。」

「他們像應對戰爭一樣被動員起來,驅使著他們的,是對病毒的恐懼。他們相信自己是站在了第一線,相信自己的行動,是在保衛中國其他地區乃至整個世界。」

延伸閱讀:

世衛組織總幹事:疫情可以被擊退,病毒的致命程度取決於如何應對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在3月5日的媒體通報會上,首先感謝了媒體在打擊謠言和錯誤信息以及向公眾傳遞準確信息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譚德塞博士指出疫情是可以被擊退的,但只有通過集體、協調和全面的辦法,調動整個政府的力量,才能戰勝疫情,並呼籲各國堅定採取迅速和大規模的行動。譚德塞博士強調,這種病毒的致命程度不僅取決於病毒本身,也取決於每一個人如何應對它。

閱讀講話全文:

下午好,再次感謝在座的和在線的各位參加通報會。

我想首先向所有媒體同事表示感謝。作為信息的提供者,你們在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打擊謠言和錯誤信息是抗擊這種病毒的重要內容。我們仰賴你們確保大眾獲得關於所面臨的威脅以及如何保護自己和他人的準確信息。

現在談談數字。

目前全球共報告了95265例2019冠狀病毒病病例,3281例死亡。

在過去24小時裡,中國報告了143例病例。大部分病例仍舊來自湖北省,8個省份在過去14天裡沒有報告任何病例。

在中國境外,33個國家報告了2055例病例。約80%的病例仍然來自三個國家。

我們看到大韓民國出現了令人欣慰的跡象。新增報告病例的數量看來在減少,而且報告的數量主要來自已知的聚集性病例群。

少數國家報告了大量病例,但115個國家沒有報告任何病例。

21個國家只報告了一例病例。

5個曾報告病例的國家在過去14天內沒有報告新增病例。

這些國家和中國的經驗繼續證明,這不是阻擋不住的疫情。

這種疫情是可以被擊退的,但只有通過集體、協調和全面的辦法,調動整個政府的力量,才能戰勝疫情。

我們呼籲每個國家堅定採取迅速和大規模行動。

儘管我們仍看到大多數病例發生在少數國家,但我們對越來越多的國家報告病例,特別是那些衛生系統薄弱的國家深感關切。

這種疫情對每個國家,無論貧富,都是一種威脅。正如我以前說過的,即使是高收入國家也應防備,否則會措手不及。解決辦法是大力開展防範工作。

我們擔心一些國家不夠重視,或認定無能為力。

我們感到擔憂的是,一些國家政治承諾的程度和具體落實行動與我們所有人面臨的威脅程度實不相稱。

這不是演習。

現在不是放棄的時候。

現在不是找藉口的時候。

現在是全力以赴的時候。

幾十年來,各國都在為這種情況做計劃。現在是將這些計劃付諸實施的時候了。

這些計劃是,從最高領導層開始,協調政府的各個部門,不僅衛生部,安全、外交、金融、商業、運輸、貿易、信息等部門都應參與進來。

政府各部門應通盤協作,執行應急計劃。

教育本國民眾,使人們了解這一疾病有哪些症狀,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和他人。

提高本國的檢測能力。

本國各醫院需做好準備。

確保基本用品的供應。

培訓本國的醫務工作者識別病例,提供審慎和富有同情心的治療,並保護自己免受感染。

如果各國大力行動,發現、隔離和治療病例,並追蹤每一個接觸者,就能改變流行疫情的發展軌跡。

而如果我們採取一種無所作為的放任態度,這很快將會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最終我們會束手無策。

我們需要做出抉擇。

世衛組織發布了詳細指南,供各國按照八個關鍵領域制定國家行動計劃,並提供了詳細的技術指導。

我們呼籲所有國家加快制訂這些計劃。我們隨時準備協助各國加快制訂計劃。

正在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有需要和已制定計劃的國家。

如你們所知,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提供了資金,以穩定衛生系統和減輕疫情的經濟後果,重點是使人們能夠獲得關鍵用品和設備。

我還與非洲開發銀行行長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討論。

根據世衛組織的戰略防範和應對計劃,現在有需要的國家可以獲得這方面資金。

這些資金對於支持現在的應對措施至關重要,而且對於長期防範也是必不可少的。

雖然目前2019冠狀病毒病是一個嚴重威脅,但各國絕對不能失去加強本國防範系統的機會。

我們知道人們感到害怕,這是正常合理的反應。

這種恐懼可以通過準確的信息加以管理和減輕。今天,世衛組織發起了一場新的社交媒體運動,名為「為2019冠狀病毒病做好準備」,敦促人們要保持健康、機敏和知情。

如果你被恐懼所籠罩,請向周圍的人伸出求助之手。了解你所在社區的應急計劃,你在其中的角色,以及如何能助一臂之力。

我們還有很多不了解的東西,但我們每天都在學習,我們夜以繼日地工作,以填補我們的知識空白。

說到底,這種病毒的致命程度不僅取決於病毒本身,也取決於我們如何應對它。

這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對大多數人來說它並不致命,但它能夠致命。

我們都有責任降低自己被感染的風險。如果我們被感染,我們也有責任降低感染他人的風險。

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做些事情來保護我們社區中的脆弱人群。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在提倡團結互助。

這並非只是對個別人或個別國家的威脅。

大敵當前,我們唯有同舟共濟,拯救生命。

世衛組織專家:中國為世界樹立標準,其他國家不必「從零開始」

前不久剛剛率領專家組赴武漢考察的世界衛生組織赴中國考察專家組外方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4日在日內瓦接受了總台記者從北京的視頻連線專訪。他就當前中國國內除湖北省以外其他地區的新增確診病例快速下降,及其他國家確診病例快速增長等大家關心的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世界衛生組織赴中國考察專家組外方組長 布魯斯·艾爾沃德:我認為,這是我們期待的結果。從我們在中國看到的情況進行流行病學分析,比如採取的防控措施,以及這些措施取得的效果,我就期待中國(新增)確診病例將在某一個時間點開始快速下降,這就是我們在中國看到的情況。這對於全世界都很重要。這進一步肯定了儘管在某個時候、在某些地方情況看起來已經失控了,但疫情實際上依然可以控制住,這一切令人印象非常非常深刻,中國為世界樹立了標準。

艾爾沃德:其他國家不必「從零開始」

談到當前除中國外,其他國家的新增確診病例正在快速增長的情況,艾爾沃德說,有中國的經驗,其他國家不必「從零開始」。

世界衛生組織赴中國考察專家組外方組長 布魯斯·艾爾沃德:新冠病毒傳播很快,我們必須盡力阻止感染人數迅速上漲。我們在義大利、在韓國看到的正是這種人數迅速增長的情況。但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很多國家都把中國的方法用到了實處。我們一直強調,要迅速發現感染病例,後迅速隔離,可以採用中國已經採取的措施,而不是「從零開始」。

艾爾沃德:放鬆警惕才是最大的風險

艾爾沃德說,在中國考察時他發現,疫情暴發後,很多地方做到了「未雨綢繆」,即使確診病例不斷減少,也不鬆懈,防止復工復產後疫情出現反覆,他對此非常讚賞。他再次提醒,放鬆警惕才是最大的風險。

此前,艾爾沃德曾多次肯定中國的防疫工作,他表示,他的報告都是基於事實,並沒有刻意為中國做宣傳。

世界衛生組織赴中國考察專家組外方組長 布魯斯·艾爾沃德:這份報告就是事實的客觀呈現,你必須尊重中國和中國人民取得的成就,特別是在面對如此危急的疫情時。

談到對中國醫務工作者和科研人員的印象時,艾爾沃德說,中國的醫務工作者和科研人員令人欽佩。

世界衛生組織赴中國考察專家組外方組長 布魯斯·艾爾沃德:那些與我一起工作的人讓我印象深刻。他們的人道主義精神,他們的辛勤工作,他們非常願意分享,他們為自己的工作驕傲,他們謙遜而不傲慢、有責任心。我之前就說過,那些一起工作的中國人讓我欽佩,也很受鼓舞。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環球時報 澎湃新聞 央視新聞

流程編輯:TF02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