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貝遠征:日後的三巨頭成員 如何為羅馬征服東方

冷炮歷史 發佈 2020-03-06T01:12:53+00:00

外圍較量澤拉戰役後羅馬的東方駐軍也變得士氣低落早在公元前67年冬季,原本順風順水的羅馬駐軍已在東方戰場變得舉步維艱。


公元前66年,第三次米特拉達梯戰爭已變成羅馬的東方頑疾。儘管總能靠少量軍隊去力挽狂瀾,但終究不能將根深蒂固的本都霸業撲滅下去。甚至在澤拉之戰潰敗後,許多東方君主依然對局勢抱有騎牆心態。


為此,羅馬元老院決心以雷霆之勢結束這段漫長鏖戰。他們派出年輕的龐貝出任主帥,並動員起遠超對手想像的資金和兵力,準備直接重塑地中海東部的國際秩序。


外圍較量


早在公元前67年冬季,原本順風順水的羅馬駐軍已在東方戰場變得舉步維艱。盧庫魯斯麾下的部隊,因懼怕後勤斷絕而被迫從兩河流域撤退。除繼續駐紮在卡帕多西亞協防盟友,已不再有實施其他行動的可能。不少士兵因戰爭延期而怨聲載道,幾乎到了要策動兵變地步。作為對手的米特拉達梯,則已成功奪回了本都王國控制權。


此時,更多的麻煩來自南方海面。由於海軍力量早早崩潰,本都人轉而收買和發動大量海盜干擾國際航運。這些船隊利用羅馬的無暇東顧與埃及托勒密王朝的衰敗,在各港口之間橫行無阻。加上有周遭地區的長期戰亂,讓不少人口破產逃難,使得潛在兵源非常易於招募。最終,其勢力從乞里西亞海岸迅速擴散,最遠甚至抵達義大利和西班牙海岸。許多城鎮因無力自保,被迫委身於海盜集團,進而讓這支非正規武裝發展出類似正規軍的龐大艦隊和維持體系。


最終,羅馬當局被迫施展自己的強大動員能力。他們將120000人的海陸軍士兵交給龐貝,並輔以數百艘大小戰艦幫助運輸,誓要將海盜與其幕後支持者們都消除乾淨。由於義大利的內鬥已經趨於平息,讓共和國有足夠精力應付這個問題。龐貝也得以從容分配兵力,將艦隊和士兵都調配到特定海岸。利用每個戰場的數量優勢,將海盜們限制在各自的常駐港口。然後再採取強攻大型據點等方式,徹底抹除搗亂者們的力量根源。


結果,羅馬的掃蕩行動迅速收到奇效。許多城鎮面臨大軍壓境,迅速宣布倒向共和國當局。至於被迫入伙的海盜成員,也幾乎沒有多少抵抗意志。由他們交出的大量艦船和武器,又反過來強化羅馬在東方海岸的力量存在。至此,不僅米特拉達梯的外圍戰略迅速破產,羅馬軍隊在亞洲戰場的後勤運力也不再有任何阻礙。


後勤攻略升級


公元前66年,龐貝率領近10個軍團登陸小亞細亞半島,正式開啟對本都的陸上攻勢。由於盧庫魯斯麾下的老兵已被成批遣散,這些新募軍團便成為摧垮東方帝國的主心骨力量。雖然其主力步兵就多達50000人,但依靠周遭所有國家的支持,已基本不用擔心出現後勤困難。


相比羅馬軍隊的從容,米特拉達梯麾下的本都新軍則是困難重重。在前兩年的反覆拉鋸中,原本富庶的本都鄉村慘遭對手蹂躪,已無法像過去那樣提供充沛物資。作為重要盟友的亞美尼亞,正因之前的對羅馬戰敗而陷入內鬥,也無力為姻親盟邦輸出支援。而東方式宮廷的潛在內鬥,又讓兒子馬查理特控制的博斯普魯斯王國態度曖昧,不再對老爹的戰爭事業無條件付出。


本都國王自己的暴虐作風,又讓軍隊每到一處就化身為劫掠財產和壯丁的蝗蟲。其結果,就是逼的幾乎所有半島居民都對其發動抵制。因此,儘管總兵力已壓縮到不足40000人水平,依然需要時刻關注囊中的極少儲備。


作為應對之策,米特拉達梯在羅馬人搞定海盜問題前,就率軍沖入乞里西亞境內。儘管當地一直在數次戰爭為其提供傭兵部隊,依然不能避免遭本都軍隊的劫掠。許多無法立刻帶走的糧草,也被東方暴君下令立即焚毀。這種只顧眼前局勢的短視之舉,也註定了區域內各城市在隨後的迅速倒向羅馬。何況到龐貝的主力軍抵達為止,通過劫掠獲得的物資又已經不夠自己消耗。


於是,詭異的相互包抄戰略就在兩軍之間展開。米特拉達梯始終將主力放置在本都與卡帕多西亞之間紮營,力圖消耗對手可得的潛在資源,並分擔己方的後勤壓力。龐貝索性將大型設防營地建立在敵軍與其本土的道路之間,以另一種方式將對手吸引在原地。


到了戰爭的這個階段,本都的騎兵優勢已大不如前。大量黑海沿岸的僱傭牧民,取代了原先的希臘-波斯裔貴族,也造成整體戰力的削弱。龐貝的部隊則有大批來自義大利、西班牙、馬其頓和小亞細亞本土同盟,在騎兵的數量與質量上都有顯著改善。再加上設防營地與押運武裝給力,讓米特拉達梯的截糧道計劃不能得逞。


長此以往,更靠本土的東方大軍便再次面臨糧食短缺。本都國王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可用資源已少之又少。加上龐貝選擇的刁鑽紮營位置,讓自己很難安全退回本土重振。對手卻可以安坐營內,依靠滿布地中海的大型船隊和同盟民夫,享用來自各地的優質口糧。


無奈之下,米特拉達梯決定反其道而行,迅速下令全軍拔營南下。利用龐貝對自己的追擊,將戰場從本都邊緣移開。一路上不斷橫徵暴斂,並逐步朝最富庶的愛琴海沿岸推進。每當羅馬的少量尖兵靠近,就會被其部署的騎兵後衛驅逐。一直到弗里吉亞境內,才再次出現新的對峙局面。


營地死局


由於周遭城市的普遍抵制,米特拉達梯只能選擇在狂野中的呂科斯河附近設立基地。他麾下的步兵已經因戰損、逃亡和疾病,減少到30000人左右。其中還有許多裝備不良的複合弓射手,無法在近戰中對抗精銳的軍團士兵。因此,他特意選擇在毗鄰河流的小型山谷駐足,利用地形優勢拱衛自己。


羅馬軍營則位於開闊地上,除了有更多活動空間,也在實際上封鎖了對手去路。但龐貝還是希望儘快將對手吸引出來,在開闊地形下展開最後決鬥。他為此特意派出一些輕裝部隊挑釁本都人,並成功將部分斯基泰牧民吸引出來。當更多敵軍走出山谷加入混戰,羅馬的同盟輕步兵便不斷佯裝潰敗逃跑。然後讓埋伏多時的騎兵從側翼殺到,引發本都方面的巨大傷亡。一些牧民調頭跑向營地,準備找到自己的戰馬再出擊報復。但這個舉動卻在己方營地引起了巨大騷動,讓很多不明所以的士兵覺得友軍已被徹底擊敗。若非米特拉達梯及時派精銳穩住局面,整個營地可能在當時就因混亂而直接淪陷。


眼看對手的士氣如此低下,龐貝在前哨戰結束後就準備第二次強襲。羅馬人在當天日落後就沒有卸甲休息,還是等待夜幕降臨能掩護自己突擊。本都軍隊由於自信處於安全位置,只有一條主要通道能容納大部隊進入,所以只按日常條例規範作息。然而,看似固若金湯的防禦陣位,實際卻是容易四面遭圍的戰略死地。一旦山谷入口被對手掌控,則大部分人連安全脫離的空間都尋覓不到。


當天晚上,軍團士兵藉助月光前行,悄悄靠近由塹壕和重裝弓箭手防禦的谷口。守軍在他們接近後也有了察覺,並本能的開始射箭還擊。只是由於無法判斷距離,讓大部分箭矢提前落到了羅馬人跟前,幾乎沒有對突擊部隊造成任何實質性損傷。隨著遠程火力減弱,訓練有素的重步兵便高舉盾牌衝刺,瞬間就殺到塹壕內側。重裝弓箭手雖有頭盔、鱗甲護身,卻無法用隨身匕首抵禦劍盾搏擊,便毫無懸念的將重要出入口丟給了對方。


一些警惕性較高的本都重步兵也開始出來應戰。但因準備不充分,他們只能三五成群的以小隊趕來支援,完全敵不過大批湧入的軍團精英。更多人則從睡夢中驚醒,還來不及披掛完整,就被潰散的同伴裹挾著匯入逃亡者行列。那些需要整頓人馬的騎兵,就更沒有時間對羅馬人發起反撲。毀滅性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以最短時間摧垮了整支本都軍隊。米特拉達梯如往日那樣帶少量精英騎兵突圍,在混亂中憑高強武藝逃出生天。另有3000人的山寨軍團也緊隨其後,在突破口被重新關閉前殺出山谷。但更多人卻無此好運,只能在近乎完全封閉的山谷內慘遭屠戮。


這場持續時間不長的呂科斯戰役,幾乎註定了第三次米特拉達梯戰爭的結局。本都君主失去了他好不容易重組的新式軍隊,也被所有勢力判定為徹底失敗者。儘管他還將為自己的夢想再掙扎幾年,卻已無力鬧出什麼實質性的威脅。相反,整個東方世界的大門已向羅馬徹底敞開,新的國際秩序將以最短時間完成構建。留下心高氣傲的東方君主,面臨所有潛在勢力的密集清算。


群起攻之拉清單


公元前65年,羅馬軍團再次向北殺入本都王國境內。此前,米特拉達梯希望逃入女婿提格蘭二世的亞美尼亞王國境內,卻被後者斷然拒之門外。考慮到自己的國家已無力繼續抵抗,便率領殘軍沿著黑海海岸向北轉移。結果,沿途的希臘城市與土著部落都不再攝於其威嚴,紛紛跑出來群起攻之。好在本都國王與麾下殘部都是精銳老兵,才得以過五關斬六將的通過科爾基斯山區。


此後,東方式的宮廷內鬥又在黑海北岸上演。由於當地城市和貴族都不願意繼續為戰爭買單,使得統領當地的馬查理特王子也開始與羅馬方面媾和。結果,米特拉達梯就被設防的刻赤海峽攔住,不能順利到至關重要的克里米亞半島重整旗鼓。最後還是靠著收買斯基泰部落首領和花錢僱傭蠻族部隊,才終於湊出一支艦隊和陸戰兵力。靠著最後的餘威逼著自己兒子自殺,從而在表面上穩住了北方局勢。但這種東方宮廷所固有的深層次裂痕,不會因頂層強權的彈壓而被直接抹除。


在此期間,龐貝正不緊不慢的揮師進攻東方各國。那些曾加入本都和亞美尼亞軍隊高加索山民,在數次一邊倒的對抗後就敗下陣來。分布在沿海的希臘城市則紛紛向軍團和羅馬艦隊敞開大門,順便也堵住了米特拉達梯可能的反攻路線。東征軍接著沖入亞美尼亞境內,逼迫忙於內戰的提格蘭二世與國內反對派和解,並為戰爭花銷支付高昂的報銷費用。至於那些依靠武力吞併的卡帕多西亞與敘利亞領地,也被勒令強制退還出去。更東方的帕提亞帝國,也第一次與羅馬人有了正式會晤,還落井下石的向亞美尼亞東部發起軍事行動。


然而,龐貝的東方之旅還遠不止如此。數萬羅馬大兵又接著南下敘利亞,進入了復國不久的晚期塞琉古帝國。但早已分崩離析的希臘貴族,已經從亞歷山大的最大遺產繼承者,淪為在安條克城內械鬥的政治黨派。因此遭意圖恢復秩序的羅馬統帥廢黜,並將整個敘利亞變為共和國的一個東方行省。更南方的猶太馬卡比王朝和阿拉伯部落,也因各自騷動而與軍團兵戎相見。但在不出意外的潰敗後,被有條件的收納為羅馬同盟。最後是遠在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也被迫恢復向義大利償還貸款。至此,產自尼羅河兩岸的穀物,將被永久擺上羅馬城市民的餐桌。


到公元前64年,整個地中海東部已完全被龐貝的軍事遊行所搞定,米特拉達梯卻還在北方籌備自己的復仇大業。他一方面大量招募斯基泰騎兵加入部隊,又派人到歐洲聯絡色雷斯與高盧人。希望在日後共同出兵,同時進攻小亞細亞半島、巴爾幹和義大利本土。


但在對方完全同意其謀劃前,本都暴君發現自己連眼皮子低下的城市都已控制不住。許多隸屬博斯普魯斯王國的希臘城市,紛紛為抵制高額徵稅而閉關自守。國王派去擔任稅吏和監軍的太監,都會在城中或半島上被市民擊殺。他的軍隊則早已失去了圍攻大城市的財力、技術和兵源。內部反對派還能繼續搬出其他王子,作為取而代之的血統大旗。


最終在公元前63年,龐貝的軍隊開始嚴重黑海東岸追擊而來。克里米亞半島的希臘城市群也搬出法那巴祖斯王子,將米特拉達梯限制在亞速海以東的個別要塞。許多先前還笑納政治獻金與公主和親的斯基泰首領,幾乎在同一時間不再給予協助。就連原本一直忠於國王的核心軍隊,也出現了士兵的集體投向羅馬。殘酷的局勢終於讓米特拉達梯感到心灰意冷。他也害怕會在投降後被送到羅馬元老院拉清單,所以選擇以毒藥結束自己的生命。


諷刺的是,由於常年飲用小計量毒素培養抗藥性,這位暴君在服毒後也沒能順利斷氣。最後還是讓身邊的高盧侍衛動手,以短劍終結了自己的曲折人生。儘管這樣的結局總會讓人有些唏噓,但米特拉達梯也是即漢尼拔之後,又一位折騰羅馬幾十年的頑敵。在他死後的幾個世紀內,都不會有類似人物出現。只是相比當初輕啟戰端時的目標明確,他的後半生決策都像是在故意製造對抗。可能是受限於自身稟賦與路徑依賴,才在這條不歸路上急速飆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