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啦!阿拉楊浦榮獲建築界「奧斯卡」!

上海楊浦 發佈 2019-12-30T08:25:48+00:00

阿拉楊浦又拿大獎啦~這個獎可不一般哦!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示範段入圍決賽,獲得城市景觀類別獎,並最終獲得年度景觀大獎。

號外!號外!

楊浦的筒子們,

你們知道嗎?

阿拉楊浦又拿大獎啦~

這個獎可不一般哦!

↓↓↓

近日,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al Festival,簡稱WAF)頒獎典禮於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示範段入圍決賽,獲得城市景觀類別獎(Landscape Urban Category Winner),並最終獲得年度景觀大獎(Landscape of the Year)。

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簡稱WAF),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建築評選盛事,自2008年起由英國EMAP集團主辦,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二屆。其獎項設置不僅表彰已建成的傑出建築作品,也對未建成的優秀方案給予關注,被譽為建築界的奧斯卡。

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設計公司及事務所通過緊張的全英文的項目匯報和答辯,經歷三天的比拼,角逐出:建築年度大獎、室內年度大獎、未來項目年度大獎、景觀年度大獎及小項目年度大獎各一名。由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章明教授主持設計的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示範段經過激烈競爭,在景觀類別21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入圍項目中以精準恰當的設計把控、精彩的項目呈現、深刻的學術思考和巨大的社會價值,摘得今年的年度景觀大獎。

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示範段改變了曾經「臨江不見江」的城市空間結構,實現了「還江於民」。面對楊浦濱江這樣一個有著百年工業歷程的區域,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示範段強調了歷史和記憶的重要性,扭轉了曾經漠視歷史、大拆大建的城市改造趨勢,振興了工業文化遺產,使其重新融入城市日常生活。公共空間建設使得工業遺產煥發生機,開啟了城市更新的步伐,促使周邊區域的發展和產業升級。

楊浦濱江示範段的建成為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的建設乃至整個45公里黃浦江兩岸貫通工程都起了重要的示範作用,同時,對於在全中國範圍內存在的大量產業轉型期的工業遺地,楊浦濱江示範段在城市更新方面所作的探索具有引領和示範作用。

而今,旅遊達人提供的濱江遊覽手冊

已將楊浦濱江列入上海遊覽的「打卡」地

被贊為「最美濱江」

一到節假日,這裡就遊人如織

這麼迷人的楊浦濱江,TA是怎樣煉成的呢?


楊浦濱江改造記

楊浦濱江,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

楊浦濱江位於黃浦江岸線東端,被稱為上海濱水「東大門」,其濱江岸線是黃浦江沿岸五個區中最長的。楊浦濱江岸線主要分為南、中、北三段,南段從秦皇島路到定海路,中段從定海路至翔殷路,北段從翔殷路至閘北電廠。

楊浦濱江見證了上海工業的百年發展歷程,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1869年,公共租界當局在原黃浦江江堤上修築楊樹浦路,拉開了楊浦百年工業文明的序幕。隨後的歲月里,楊樹浦工業區在發展歷程中創造了中國工業史上眾多之最。至1937年,區域內已有57家外商工廠,民族工業已發展到301家,成為中國近代重要的工業基地。據統計,中國近代工業上海約占其中的70%,而楊浦約占上海企業比重的1/3。楊浦有中國最早的機械造紙廠,擁有最多船塢的修船廠、最早的外商紗廠、最早的工業自來水廠、遠東最大毛條生產廠、中國最早綜合性塑料加工廠、中國最早的紡紗廠、中國最大電站輔機專業設計製造廠、遠東最大制皂廠、遠東最大火力發電廠等。目前,中國最早的自來水廠——楊樹浦水廠仍在運行中。

老工業區更新,僅楊浦濱江南段,規劃保護/保留的歷史建築總計24處,共66幢,總建築面積達26.2萬平方米,除此之外還保存了一批極具特色的工業遺存。例如,中國最早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廠房(怡和紗廠廢紡車間鋸齒屋頂,1911年)、中國最早的鋼結構多層廠房(江邊電站1號鍋爐間,1913年)、近代最高的鋼結構廠房。這些遺存都是中國近代工業史留下的重要遺產。黃浦江沿岸的楊浦老工業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稱為"世界僅存的最大濱江工業帶"。

「銹帶」變「秀帶」從規劃開始

新世紀以來,上海沿黃浦江兩岸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企業搬遷勢在必行,但空出大量的土地、廠房如何安置,「銹帶」如何轉身進入新時代?結合上海邁向全球城市、打造五個中心的目標規劃,在深入調研區段特色的基礎上,章明團隊提出了「以工業傳承為核,打造生態性、生活化、智慧型的楊浦濱江公共空間濱水岸線」的設計理念,將楊浦南段濱江的開發建設視為楊浦轉型發展過程中奏響的一部交響樂,提出了「後工業、新百年——百年工業博覽帶、楊浦濱江進行曲」的願景,並提出了「三帶、九章、十八強音」的構想。

「三帶」是指5.5公里連續不間斷的工業遺存博覽帶,漫步道、慢跑道和騎行道「三道」交織活力帶,以原生植物和原有地貌為特徵的原生景觀體驗帶。

20世紀30年代,沿著黃浦江邊在楊樹浦路以南擠滿了工廠、倉庫和碼頭。因此,楊浦濱江南段有獨特的條件可以形成5.5公里連續不斷的工業遺存體驗,且在時間秩序上也有相當的完整性,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國民族工業在20世紀的發展歷程。

「九章」就是對於整個楊浦南段濱江的區段劃分,在場地遺存的特色廠區基礎上進行不同空間形態、情緒體驗、功能傾向的規劃設計,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九個章節。

從宏觀到微觀設計,章明團隊都圍繞工業傳承這個核心展開。從總體布局到章節段落再到特色節點,在充分調研場地工業遺存的基礎上,提煉出包括「十八強音」在內的工業遺存改造新亮點。「十八強音」分別是船塢秀場、鋼雕公園、編制倉庫、工業博覽、焊花藝園、創智之帆、舟橋競渡、浮島迷宮、蘆池杉徑、沙灘碼頭、漁港晚唱、生態棧橋、鋼之羽翼、塔吊浮吧、綠丘臨眺、深坑攀岩、知識工廠、失重煤倉,設計這些景觀,目的是要體現節點設計的趣味性、開放性和互動性。

煥新始於楊樹浦水廠棧道

現在,從丹東路、安浦路口的轉角進入楊浦濱江段的棧道,你首先看到的就是曾 經的全國第一——上海魚市場,舊時的黑白影像印刻於規整的透水混凝土步道之上,形成一套獨特的魚市相冊。

眼前,漁碼頭的鐵軌上放著吊軌花車,其造型酷似碼頭上曾經的吊機輪腳,兩端的花壇、中間的長凳,面江而坐,濕潤的江風習習拂面。再走,進入響響的木棧道,奇特的路燈映入眼帘——那是輸送水電的管道變來的。楊樹浦水廠江面一側 550米鋼木結構棧橋懸浮於水面上,棧橋以「舟橋」為理念,頗像條靠泊的大船。

550米的菠蘿格木材橋面上,結合江上原有的工業痕跡以及水廠的部分設施,設置了八個景點:「箱亭框景」,鋼結構翻折形成箱型涼亭,成為棧橋上一個遮陽點,從一側望去,濱江景色盡收框中,其效果如同一個相機「取景框」;木質結構的座椅從棧道上「生長」出來,座椅背後是花池,花草綠樹生機盎然,它就是「楓池閒坐」了;與英式水廠最親密的接觸發生在「迴廊高台」上,棧橋在這裡以坡道接駁二層液鋁碼頭,你迂迴登高,便可一覽江天。忽然,身後傳來嘩嘩水聲,原來水廠大圓柱的長「舌頭」開始吐水,水流飛泄成瀑。知情人說,能看到「小瀑布」靠的是運氣,有時幾天才有一次。再往前,棧道開始變窄,進入上海船廠濱江區域,你會看到軌道、登船梯、塔吊,憑欄望江,遊目騁懷,說不定就心生「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感喟。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中,提出了要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突出中央活動區的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楊浦濱江(內環以內)作為中央活動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決心把封閉的生產型岸線轉變為開放共享的生活岸線,努力打造成為百年工業文明展示基地、後工業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按照這一理念,團隊利用曾經輸送水電的管道設計為路燈,讓它們輸送光,在濱江平台上,形成獨具特色的水管燈序列;原有的混凝土地面最終得以保留,採用了局部地面修補、機器拋光處理、表層固化的施工工藝,實現了老碼頭地面原有肌理的保留與提升;防汛牆採取保留或後退隱藏於綠坡之下的方式,形成緩坡式的開放空間。

章明表示,防汛牆是場地遺存的重要特徵物,因而在示範段保留了近300米的防汛牆,斑駁的牆面和厚重的牆體提示著場所的記憶;設計沒有刻意填平碼頭之間的空隙,而是通過搭建鋼棧橋連通路徑的方式,讓人感受到碼頭空間的變化和江水拍打駁岸的聲響;植物配置打破了模式化配置方式,一方面利用原來廠區已有的野生植物,另一方面注重同後工業景觀粗獷氣質相吻合的植物選配,如細葉針芒、蒲葦、狗尾巴草等,有意區別於普通的小區景觀;保留的錨栓列陣布置,可以穿行、休憩,可以在其間滑板、平衡車;團隊利用防汛牆後原怡和紗廠的低洼地設計了一個雨水花園,配置了如蘆葦、水杉等,新建的鋼構廊橋穿越其中,不同長度的圓形鋼管頂部的LED燈亮起來就像螢火蟲閃爍明滅在樹林草叢之中。

規劃改造,亮點多多

何謂工業遺產?章明引用李格爾(Alois Riegl)的理論說,建造之初都是用於生產實踐,長期使用之後,由於觀念轉變,其中一些結構與建築,成為被觀賞、欣賞的對象。這些建築與結構一旦被認為是值得保存的東西,觀念上就成為工業建築遺產。

楊浦濱江一期示範段的項目中章明團隊就提出了「有限介入,低衝擊開發」的設計策略:工業遺存再生利用——強化場所記憶,增強居民歸屬感與認同感;路徑線索梳理整合——營造公眾體驗,實現社會公共資源的共享;原生植物復原保留——根植生態理念,修復改善城市生態水文條件,打造綠色生態友好型城市景觀;周邊地塊溝通聯繫——促進城市更新,通過公共空間營造帶動城市發展與激發城市活力。按照這些原則,團隊不僅評估房屋建築,對設施設備、特色構築物、地坪肌理甚至原生植物都仔細評估,凡是對場所精神的存留有幫助的「痕跡」能留盡留。

場地原生性的錨固、海綿城市理念指導下的生態修復,營造出極具後工業景觀特色的濱水區風貌區。按照這些原則,團隊儘可能地保留場地上原有喬/灌木,新增植物選擇濱江場地原生的植物品種。主創設計師張姿介紹,現場踏勘時,發現場地上大片芒草、狼尾草及水生植物水蔥、蘆葦等,與工業建築相互呼應,對比強烈。於是,它們依然保留並有意識地恢複種植。

團隊介紹,楊浦濱江煥新設計貫徹的是海綿城市理念。鋪裝系統均採用透水鋪裝,並結合綠化和地形條件設置下凹綠地、滯留生態溝、雨水花園、雨水濕地等,還在有條件的地方設置雨水收集和回用裝置。景觀用地總體實現了滲、蓄、滯、凈、用、排6項功能,雨水經滲透、儲蓄、滯留、凈化、再利用之後,多餘水量才通過排水系統輸出到市政管網中。水廠防汛牆後那片低洼積水區,團隊有意留下的水蔥、蘆葦現在已經綻放出越來越旺盛的生命力,又在低洼地中配種了水杉,窪地蓄積雨水的調節功能繼續發揮,窪地的江南味兒越來越濃郁了。

濕地中穿梭的鋼結構廊橋結合露台、涼亭、展示等功能,成為了濕地林木花草中的多功能景觀,高低不同的圓形鋼管LED燈光高低跳躍,在林間、蘆葦間星星點點、浪漫隨性,行走其間,人想吟詩。

信息來源: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編輯:葉佳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