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葉問4》看詠春拳:武術不是花拳繡腿,實戰才能出英雄

古典書城 發佈 2019-12-30T09:41:02+00:00

廣大觀眾期待已久的功夫大片《葉問4》終於上映了。作為《葉問》系列的終結篇,講述了葉問現身美國唐人街,引導李小龍為中國人樹立威信,令洋人折服的故事。對於這部電影,眾主創在各個細節都做到了精益求精,展現出了詠春拳一代宗師的個人魅力與家國情懷。電影一上映,便好評如潮,票房也很快便破億。



廣大觀眾期待已久的功夫大片《葉問4》終於上映了。


作為《葉問》系列的終結篇,講述了葉問現身美國唐人街,引導李小龍為中國人樹立威信,令洋人折服的故事。對於這部電影,眾主創在各個細節都做到了精益求精,展現出了詠春拳一代宗師的個人魅力與家國情懷。電影一上映,便好評如潮,票房也很快便破億。


如今的電影市場,功夫片略顯疲態。相比起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功夫片無論從數量上還是票房口碑上都遠不及當年。直到2008年,電影《葉問》橫空出世,依靠演員精湛的演技和劇組的優良製作,獲得了票房口碑雙豐收。正是通過這部電影,詠春拳這一古老的拳種也隨之換髮生機,獲得了不少關注度。


不知從何時開始,中國功夫已經變成了一種符號化的存在。作為獨屬於中國的一個標籤,它的發揚光大,對於當時還背負著東亞病夫惡名的中國人而言,無疑是一針強心劑。它將中國文化用另一種帶有力量、美感、套路、甚至玄幻色彩的形式傳播到世界各地。


無論是民族主義、英雄主義,還是刻意誇大功夫的威力,本質上都是把「功夫」視為「工具」,以展現它的強大來輸出一種「文化自信」。


但這種傳播手段,永遠是影視作品中的表現形式,而不是在擂台上真刀真槍地擊敗對手。


那些飄來飄去的仙俠感,亦或者是帶有反科學性質的神功,都已經漸漸背離了功夫,或者是武術原本存在的意義,那就是防身自衛。


前些日子,詠春拳的宗師親傳弟子輸給了業餘的散打選手的新聞上了熱搜。看到這則消息,有人痛斥輸掉比賽的某大師名不副實,有人批判其炒作賺噱頭,而絕大多數的人,評價武術只是形式主義,根本比不上拳擊、散打等肉搏技術。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01 詠春拳的起源


詠春拳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相傳創始人一個為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的朱紅梅師太,還有一個就是她的女弟子嚴詠春。當然絕大部分沒有史料可考,都是口耳相傳得來。


不過所有的傳聞都有共同點,第一是發源地是福建南部,第二創始人大部分是女性。


詠春拳最開始,確實是為了女子防身而創造。它講究輾轉騰挪,通過手部力量見招拆招,化解對方的攻擊,從而再使用巧勁攻擊對手。所以也適合力量薄弱,體型嬌小的女性練習。


我們經常看到詠春拳練習者使用插滿木棍的樁子進行擊打,它的學名叫木人樁。將木樁做成人型,鍛鍊手部接觸部分之剛強性,充分全身整體活動性,步法之靈活性。這也充分體現了詠春拳的實戰意識與技擊方法。

02 詠春拳的一代宗師


傳聞在南少林被燒毀後,詠春拳的發展終於紮根佛山並歷經坎坷。20世紀初,詠春弟子陳華順於1901-1907年間授拳,傳人共有16人。而能得陳華順之技者,有吳仲素、何漢侶、雷汝濟、其子陳汝棉及封門弟子葉問。


葉問年幼時雖體弱多病,但天資聰穎,由於當年陳華順租用葉問家宗祠設館授徒,葉問便有幸拜陳華順為師。隨後他的能力日漸突出,一步步成為宗師級人物。


1949年,57歲的葉問離開佛山赴香港定居。此後二十多年裡,他在多地設館授徒,在社會上和武術界很有威望,跟其習武者遍及社會各階層。


葉氏門下高徒輩出,最知名的便是將中國功夫揚威世界的李小龍。


說到武林高手,要麼風清揚狀,要麼黃藥師式,不是鬍子隨風飄,就是怒目圓睜,作李逵張飛狀。


所以單看葉師傅的形象,實在很難讓人聯想到「宗師」兩個字——他文質彬彬、和顏悅色、腳步輕輕、始終面帶微笑。比起那些活動起筋骨都虎虎生風,凌厲十足的對手,葉師傅的舉止投足都透著儒雅斯文,進退有度。


然而,正是這位看起來文文弱弱的葉師傅,卻利用他瘦小身體里含蘊的巨大能量,將名為「詠春」的浪潮推向了全世界。


他或許不如孫祿堂一樣浪跡天涯、畢生追求無上武道,或許也不像霍元甲血氣方剛、時刻準備捐軀赴國難,但他卻帶領著一干弟子,實現了中國古往今來的武術家們竭誠奮鬥、卻鮮能完美實現的理想。



03 詠春拳的發揚與傳承


說起來為何詠春不像太極那樣廣受普通百姓歡迎,主要是它需要的技術比較多而全面,不是簡單模仿便能學來的。練習時間長、套路繁瑣、比起拳法還要加強力量和耐力的培養……種種原因都讓詠春拳的大範圍普及備受阻礙。


更關鍵的是,由於需要師傅對徒弟手把手教學,葉問的師傅陳華順當年公開招徒時需要收取學員高額學費,導致學徒極少,詠春拳因此也被稱為「少爺拳」。


想必這麼高深的拳種,若是真下決心苦練個幾年,真的能夠一個打十個嗎?



在詠春以快打快、以守代攻的基礎上,攻擊與防守常常是瞬間轉化。其精準和靈巧等特點卻得以更完好展現,打關節和打要害成為了詠春的致命殺招。畢竟鋼筋鐵骨無法顧及五臟六腑,詠春傷及內里、痛達全身。


詠春拳本質是一門制止侵襲的技術,其以「中線理論」等理論基礎為內容,具有南拳拳術的特點。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詠春拳,雖然有誇張的成分在內,但也是基於最傳統的詠春技法。


如今很多地方都開始使用詠春拳法編制「女子防狼術」保證獨身女孩不遭到侵害。福建的警察學院還將詠春拳作為基本課程編入教學。這也用事實證明,詠春拳完全可以用於實戰,並且事半功倍。


任何武術都能打,前提你得真的去面對敵人並敢於出手。只有打才能出真功夫,否則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