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終局營救》:鍾漢良顏值實力雙在線

小小龍之旅 發佈 2019-12-30T13:06:12+00:00

12月27日上映的電影《解放:終局營救》,由鍾漢良和周一圍主演,改編自史建全的小說《解放了》。影片以解放前天津之戰作為背景,講述在解放前夕的故事背景下,講一群人在戰爭中尋找親人、解放祖國、保衛家園的使命歷程,展現了每個人面對生死時的人性考驗與悲歡離合。

12月27日上映的電影《解放:終局營救》,由鍾漢良和周一圍主演,改編自史建全的小說《解放了》。影片以解放前天津之戰作為背景,講述在解放前夕的故事背景下,講一群人在戰爭中尋找親人、解放祖國、保衛家園的使命歷程,展現了每個人面對生死時的人性考驗與悲歡離合。

天津一戰決定是否能夠解放北平的決定性一戰,而大戰前的天津城已是一座人間煉獄。為了給總攻的發動掃平道路,解放軍炮兵偵察別動隊蔡興福一行,喬裝潛入天津城,並與帶著女兒出逃的國民黨軍需官姚哲產生不少糾葛。

隨著目標任務的逐步明晰,姚哲被暗算的秘密浮現出來,眾人為了破解錢卓群企圖破壞北平和談的陰謀,做出了各種努力。

本文就將從兩條故事線、兩層利益關係以及對現實社會的啟示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上映不久的影片的核心意義。

01、劇中「解放」的雙重含義:作為兩條故事線貫穿在情節的始終,完美地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結合在一起

第一,解放祖國:如何為天津之戰掃平障礙取得北平和談,是故事發展的整體線索。

此部影片的大背景就是為了天津之戰掃平所有的障礙。這條主線之下,以蔡興福為隊長的別動隊與錢卓群為代表的國民黨反派,兩者之間的鬥智鬥勇是這條是決定這條戰役能否最終勝利的一個關鍵點。

這條故事的主線之下,每一個人在完成自身任務上的拼盡竭力,人性的不斷呈現,在各個角色在自身位置上的各種考量與思考,推動著整個劇情的不斷發展。

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個人的利益被進一步地削弱,如何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保證最終任務的完成,成為對人性的一個極大的考驗。影片就是在這種人性的衝突與任務的執行之間,不斷產生著矛盾與交織。

第二,尋找解放:蔡興福尋找兒子解放,姚哲為保護女兒小蘭,父親對子女的溫情成為故事的另一條脈絡。

蔡興福從開頭到結尾,一直都在尋找著自己的兒子解放。作為別動隊的隊長,兒子最終是否逆水是他心中的一個謎。在國家利益的面前,他只能把內心的想法潛藏在心底,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尋找兒子的下落。因此在故事的呈現當中,這一條脈絡不是很清晰,但卻又貫穿於始終。

因為他把國家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在心裡默默的想念著自己的兒子。當然,影片最終給了一個鏡頭,就是解放的出現。很有可能解放並沒有在水中溺死,而是被別人救出來,這也是對他個人情感的補償,讓故事的情節顯得不那麼殘忍。

作為一條明著的脈絡,便是姚哲與他女兒小蘭之間的故事。軍需官姚哲的出逃是為了維護自己女兒小蘭的利益,並且在蔡興福一行綁架的同時一直考慮著女兒的安危。甚至在面臨著正反兩派激戰的時候,為了小蘭開走了汽車。但他最終在女兒的哀求聲與人性的考驗中,返回了戰場,帶上了蔡興福一起出逃。

女兒是姚哲的軟肋。作為一個父親,女兒一直是他的心頭肉。但於此同時,女兒也促使他的意識得到了覺醒。他最終領悟到,不僅要考慮女兒的個人利益,也要考慮他人乃至整個國家的利益。強烈的父愛使他從個體的軟弱害怕,演變成一個英雄氣概的人物。影片以他個人的犧牲作為終結,完美呈現了一個人從唯唯諾諾演變成一個英雄的過程,將劇情以這樣的一種方式推向高潮。

影片對於個體父親對子女的溫情做了一個濃重塗抹的筆墨,以這樣的方式不斷的展現個人在命運當中的糾結和人性的呈現,既是影片的淚點,也是一種探究和考驗。

02、影片通過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生與死的思考,對戰爭背景下的人性進行了深度探索

第一,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之間,小我與大我的對立統一。

戰爭的背景下,對於人性的考驗是嚴峻的。個人利益在面臨大是大非的時候,往往經受著折磨與考驗。

軍需官姚哲一開始只考慮的是自己與女兒的生存,尤其是女兒的生命,比他個人的利益更為重要。隨著劇情的發展,他意識到除了個人利益之外,他人利益也十分重要的。

如何去營救被囚禁在監獄中的軍屬,如何去配合特別行動隊的行動奪取天津之戰的勝利,這使他對於利益的思考不再只困頓於個人利益,而是將格局放大到整個戰場乃至整個國家利益的面前。

同樣,特別行動隊的隊長蔡興福,在面對著自己隊友二毛的死亡時,雖然內心極度的痛苦,但依然沒有出賣軍需官姚哲。即使姚哲的女兒小蘭與他沒有任何關係,但依舊為了營救小蘭而採取了進一步的行動。

知曉自己的兒子可能是溺死的結局,一邊是人性的衝動下個人憤怒,一邊是大是大非乃至國家利益。最終他克服了自己人性中的弱點,選擇了將大局擺放在自己的面前,將悲痛隱藏在身後。最終故事裡,他成為了小蘭的另一個「父親」,撫養著小蘭,這也就是他人性得到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所以,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並不是一種矛盾。相反,正因為將國家利益擺在個人利益之前,人性的得到了升華,也使得自己的生命有了更寬的厚度和更加豐富的意義。即使影片的最後沒有揭露解放的出現,那麼小蘭成為他的「女兒」也是另外一種彌補。

如果他沒有這麼將人性提高到一種新的高度,那麼這樣的結局也不會出現。一味用衝動情緒來處事的話,甚至有可能會毀掉此次行動的成功,使未來的和平談判面臨失敗的結局。

第二,通過生與死的探索,影片中的死亡反而是另一種新生。

影片中多次出現面對死亡時的場景。蔡興福從兒子解放的生死不明,到直面二毛的死亡,再到面對老婆的去世,他人生的悲痛達到了極點。蔡興福選擇了跳入水中,想以通過這種自殺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被姚哲救出來之後,他反而想通了一個關鍵點,那便是即使面臨著喪失親人戰友的悲痛,我們也要直面自己的人生。只有贏得任務的成功,才不會造成更多的犧牲和死亡。只有通過「我」的努力,才能換來更多的幸福。

對於姚哲來說,直面生與死也是這樣的一種歷程。姚哲原本只是一個軍需官,甚至從來沒有拿過槍。但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面對二毛的死亡到後面馬嬸為了保護他的犧牲,讓他領悟到了生命的意義。

一個人不僅僅考慮自己的生與死,而是要將生死放到一個更大的格局當中。只有將整個國家的生死存亡考慮在最前面,那麼才能給更多的人換來幸福。他的思維最終與蔡興福殊路同歸。而影片的最後,姚哲為蔡興福擋掉了一顆子彈,通過這樣的一種犧牲,使得他的人性轉變形成了一種完美的迴路。

姚哲的犧牲,不僅為小蘭的人生換來了一種新的存在方式,同時他的死亡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他自我的一種新的存在。

戰爭的背景下,生與死不斷交錯,每個人既面臨著親人的死亡,也面臨著自我生命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之下,一方面是本能下的自我保護,另一方面卻讓人從更深的角度去思考生死的問題。

魯迅說過,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

只有將生與死放到一個更加哲學的高度,只有放到一個國家層面的高度,我們才能夠深入思考這個問題。一個人有意義地去死,某種程度上它就是一種新生。一個人毫無意義只顧自己地活著,某種程度上它就是一種死亡。

影片通過小人物的內心糾葛,將人性的光輝不斷彰顯出來,在戰爭的殘酷下讓人體會到人格的強大力量。

03、殘酷戰爭下彰顯的人性光輝,對我們現實社會的啟示

電影的背後必然折射著對現代社會的哲學與思考。影片的故事背景設置在解放前夕天津之戰的時候,但裡面所折射出來的人性因素,對於我們的現今社會有著不少的啟示意義。

第一,親情是血脈的聯結,是每個人不可分割的存在。

影片中姚哲作為一個父親,付出考慮著女兒的利益,而另一面,蔡新福對兒子解放的牽掛也自始至終存在著。

作為一個活生生的個體,親情永遠都是我們心中最美好的存在。我們每一個人都牽掛著自己的父母和子女,為自己的親人們奮鬥著,為他們而奔走著,這也是我們社會所連接的最強紐帶。

因為這種血脈的不可分割,使得我們人性的美好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讓我在我們在的不可分割中體會到了什麼是親情,什麼是付出和奉獻,感受到人性中的溫暖和美好。

我們必須善待自己的親人,同時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為他們而辛勤付出。這是作為我們每一個人生來的使命,是人間溫情的體現。

第二,戰爭是殘酷的,我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應當珍惜每一個當下。

今年是天津戰役50周年。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城市攻堅戰天津戰役。影片以震撼的場面再現了戰爭的殘酷和犧牲。影片紀念天津戰役的同時,也是在告訴我們,我們的生活都是無數將士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有多少兒女犧牲了自己的性命,有多少家庭妻離子散。正是因為他們的流血犧牲,才換來我們來之不易的今天。因此,我們必須珍惜當下,把握現在。

愛國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我們需要付出自己的每一份行動,做最好的自己,把握好時間,為個人的奮鬥國家的未來而努力創造不斷前行,才能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第三,必須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之間的關係。

在影片中由於戰爭的殘酷性,往往會產生與他人利益矛盾的情況。片中的人物面對這種情況,通過更大的格局觀來對待他人和個體間的矛盾衝突,視角不是僅放在個體利益關係上,而是放到整個戰爭的背景之下,人類命運未來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在和平年代的生活環境下,我們不需要把利益放得這麼高遠。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如何處理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依然是一個需要正確處理的話題。

個人利益我們需要去維護,但是個人的利益應當與他人的利益互為前提,尋找兩者之間的契合點。在不損害個人利益的情況之下,要儘可能地去幫助他人。如果為犧牲小我可以成就大我,那麼在必要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犧牲掉個體的利益。

我們要把利益的格局視野,不僅僅放在個人的身上,而是要放在更多人的身上,要把視角放得更深更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更大的格局觀,更宏偉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總結:

作為一部戰爭溫情片,在戰爭下個人的命運,人性的光輝,生與死的探討一直是不變的話題。影片當中通過父親對孩子的那種保強烈的保護欲,讓觀影者留下了不少的眼淚,看到了父愛的偉大,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卑微。

影片的背後,就是讓我們要珍惜生命,展望未來。在利益面前,不能困頓於自我,而應當有更大的格局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