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仁義有什麼用?反正劉備在三十歲時遭遇僱傭刺客,還活下來了

正聊三國 發佈 2019-12-30T14:20:04+00:00

但是,在領導能力方面,難能可貴的是通過親善讓團隊有凝聚力,在遇到困難時,隊員能夠自發的沒有顧慮地克服困難。

前言:近幾年,網上談論劉備到底是真仁義還是虛心假意的問題鋪天蓋地。筆者不曾一次說過,看待三國時期的人物,我們首先要把他當做一個政治家。在朝不保夕天下大亂的環境下,每個人做事要從表面看,也要由外向內分析。回到劉備的話題,劉備無論是真仁義假仁義,但有一件事是很有代表性的。那就是一本連「敵對書刊」都記載的,劉備因仁義感動他人而活命的事件。到底發生了什麼?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給大家樹立了劉備仁義的形象。在國民素質不斷提高的今天,《三國志》的讀者越來越多。很多人從歷史資料中,找到了很多劉備的「黑歷史」。當然,我們不需要過度解讀,因為學習歷史的價值在於從歷史事件中我們能借鑑什麼。雖然很多網友找到劉備假仁義的史料支持,但有一件事我們不可否認,在劉備「實歲」三十的那一年,劉備因自己的仁義躲過一劫。

以前我們提到過,劉備雖為漢室宗親,但已經屬於遠枝兒中的遠枝兒。劉備幼年喪父,家境也不是很好,和母親織席販履為生。在同郡同宗親戚的幫助下,十五歲的劉備外出求學,拜在盧植門下學習。劉備應該是在涿郡沒見過什麼大場面,他到了外邊後不愛讀書,反而喜歡一些狗馬、音樂和時尚服裝。按理說這些都是公孫瓚式的「二代」們才會喜愛的東西,劉備卻玩得很溜。


劉備雖然看似讀書能力欠佳,他卻有一些好習慣。我們雖然不能說這些習慣多好,但在東漢當時的社會,這些習慣將成為他謀生之法。劉備雖然愛好奇特,卻沉默寡言,而且喜怒不形於色。劉備在人際關係方面,喜歡交結豪俠。別看劉備年齡不大,後邊總是跟著一幫小老弟。劉備也善用關係,當年中山國的大商人張世平和蘇雙等人來到涿郡做買賣的時候,和劉備關係非常融洽。甚至商人們會主動對劉備提供巨額資助,劉備憑藉自己的能力和關係,在老家拉起了一支小隊伍。

不久後黃巾之亂,劉備積極響應。在立功後就任安喜尉,後因劉備對政策不滿鞭打督郵棄官,從此只能再謀生路。經過一段時間的周折後,劉備被封為平原相。實歲30的劉備,在這裡將要面對一起謀殺。而這起謀殺未遂事件,讓劉備吃到了仁義的甜頭。對於此事,後來魏國的史學家也對劉備的仁義表示肯定。


話說劉備在平原相任上時,有一個叫劉平的人從很早以前就看不起劉備,對於自己官位在劉備之下心懷不滿,於是僱傭殺手打算做掉劉備。我們都知道,這位殺手失手了。而這次失手並非能力不行,而是一次人格感動的真實寫照。

根據「敵對書刊」《魏書》記載,劉平派遣刺客刺殺劉備採用的方法是假裝百姓登門拜訪。劉備當時並不知道面前的這人就是刺客,還禮節齊全厚待刺客。刺客受到劉備優待而感動,在席間直接表示自己是來幹嘛的,誰指使的,最終刺客轉身離開。我們肯定能猜到,刺客不是因劉備待人有禮就放棄刺殺,其實刺客還可能考慮到另外一件事情。


話說劉備來到平原國就職時,因天下大亂百姓已經吃不飽肚子了。再加上很多不法武裝分子燒殺搶掠,百姓面臨滅頂之災。劉備得知後,立刻組織人手對外抵禦賊寇,對內發展經濟。另外,劉備還非常重視屬下和百姓,和他們在同一場合時,一定是與各位同席而坐,吃同樣的飯菜,絕對不會因自己是行政長官而有任何例外。劉備的名聲,也因此打響,附近的人聞聽後都積極投奔劉備。

《魏書》的說法令人深思,也許那位刺客一開始就是奔著劉備沒有架子,為民謀福而選擇在平原國發展。即使接到了刺殺任務,當發現劉備現實中和傳說一樣好的時候,刺客也起了尊重和同情之意。劉備並不知道,因為他「親民」的特點,讓他晚領了三十多年的盒飯。


這件事情,讓筆者突然想起現如今職場的一個情況。現如今很多普通管理者,仍然在基層工作者面前拿架子。對待這些實實在在給你辦事給你打工的人,還吆五喝六。手下員工遇到點生活難處,領導置之不理甚至假模假樣安慰的話也不惜地提一句,甚至冷嘲熱諷。就好像,自己所謂領導的位置天生優越,作為人,比手下更有尊嚴。

其實作為領導,肯定有一部分能力是相對優秀的,這個一般情況下都難以反駁。但是,在領導能力方面,難能可貴的是通過親善讓團隊有凝聚力,在遇到困難時,隊員能夠自發的沒有顧慮地克服困難。

筆者有一個朋友,曾經在大學勤工儉學時就應聘為勤工儉學的餐飲主管。在面對年齡比自己大一輪的手下夥伴時,他能夠主動拉低身段,和老員工拉家常打成一片。在他值班的時候,大家非常配合,遇到困難,大家也都積極幫助。


不一定叫放下身段,稱之為打成一片更好。即使你打成一片是有管理方面的目的,但不脫離「群眾」,應是最基本的處世之道。

文:正聊三國作者XXY

了解更多三國趣事,請多多關注,正聊三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