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興和愛因斯坦為什麼都說自己「不配」?成功者的這種心理跟失敗一樣可怕 | 遠讀重洋

遠讀重洋 發佈 2019-12-29T04:59:08+00:00

出品 | 遠讀重洋轉載授權請在本文後留言前段時間,張藝興的一段視頻引發了熱議。視頻中,他坐在深夜的街頭,黯然神傷地坦露了自己的自卑,他說:「我又感受到了自卑,你為什麼不會打鼓?你為什麼不會滑板?……你為什麼不會這個?為什麼不會那個?我覺得張藝興就應該啥都會、啥都懂,為什麼你不會?

出品 | 遠讀重洋

轉載授權請在本文後留言

前段時間,張藝興的一段視頻引發了熱議。視頻中,他坐在深夜的街頭,黯然神傷地坦露了自己的自卑,他說:

「我又感受到了自卑,你為什麼不會打鼓?你為什麼不會滑板?……你為什麼不會這個?為什麼不會那個?我覺得張藝興就應該啥都會、啥都懂,為什麼你不會?」

雖然張藝興在視頻里說自己「什麼都不會」,但其實在現實中,他是這樣的:

張藝興:我不會打鼓

現實:

張藝興:我不會滑板

現實:

張藝興:我什麼都不會

現實:在2019年騰訊娛樂盛典上,他一舉拿下了巔峰歌手、最受歡迎男歌手、年度暢銷數字專輯三個大獎。

你看,外界已經給了他足夠多的認可,他也成為了不少人眼中的寶藏男孩,但是他還是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會。

由此可見:張藝興的自我認可度,明顯要比外界低。

其實,像他這樣自我認可度很低的人,並不在少數。在很多成功人士身上,都有這種現象。

比如說愛因斯坦。他在去世的前幾年,一直跟朋友說:「我的成就都被誇大了,這讓我感覺極其不自在,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騙子。」

實際上,現在所有人都知道,當時所有對愛因斯坦的讚譽都不過分,他的確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再比如,《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瑪蒂爾達的扮演者娜塔莉·波特曼,她在第一次試鏡的時候就驚艷到了導演。

後來,她又出演了《星球大戰》、《復仇者聯盟》、《雷神4》等多部大片,還成功斬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她是公認的集「演技」和「顏值」於一身的優秀演員。然而,她曾經在哈佛的一次演講中,說出了這樣一段話:

畢業12年後的今天,我仍然對自己的價值毫無自信……這跟我99年初到哈佛,成為新生時的心情一樣。

當時,我感覺肯定是哪裡出了錯,感覺我的智商不配來這裡,而我每次開口說話時,都必須證明我不只是一個白痴女演員而已…

其實,不管是張藝興、愛因斯坦,還是娜塔莉·波特曼,他們本身都已經足夠優秀了。那他們為什麼還會對自我的評價這麼低呢?

其實,像他們這樣的情況,都是因為同一種心理障礙:冒充者綜合徵

什麼是冒充者綜合徵?

其實就是指,一個人無法內化自己的成就。說白了,就是他們做不到從內心深處接納那些被外界認可的成就。

哪怕已經有很多外在的證據表明,自己已經很優秀、很厲害了,但他們仍然會覺得自己配不上這樣的認可。

他們總覺得,自己所有的成績都不過是碰巧、運氣好等原因,自己根本沒有別人想像的那麼好。甚至他們還會覺得自己是一個騙子,騙了所有人。

存在這種心理現象的人,並不在少數。有研究表明:大約有70%的人都曾經都出現過這樣的心理,尤其是成功人士,更容易出現這種心理。

這種心理,如果沒有及時得到處理,也可能引發緊張、焦慮、低自尊、抑鬱、羞恥感和自我懷疑等等更嚴重的問題。

我曾經讀過一本回憶錄,回憶錄的作者就曾飽受這種心理的困擾。這本回憶錄的名字叫:「The Empress Has No Clothes」,翻譯成中文就是《皇后的新衣》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叫喬伊斯·羅琦的女性企業家

羅琦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畢業十幾年就成為了化妝品巨頭雅芳集團的全球副總裁。

她也是雅芳集團有史以來第一位黑人女性高管,你可以想像能夠做到這一點,她本人有多麼優秀。

但是,儘管在外人看來光芒萬丈,但羅琦卻總覺得別人對自己的所有讚美都是假的。

她覺得自己獲得的讚美就好像是「皇帝的新衣」一樣,遲早有一天會有人看清真相,並且指出「她沒有穿衣服」這個事實。

那羅琦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這可能跟她的成長經歷有關。

羅琦是一個非裔美國人,出生在美國的紐奧良,家境非常貧寒。

在羅琦的小時候,黑人在美國的地位並不高,很多黑人家庭也都不太注重孩子的教育,但是羅琦的媽媽卻非常支持羅琦讀書,希望她能夠通過讀書出人頭地。

在媽媽的鼓勵下,羅琦從小成績就不錯。後來,羅琦還跟著一位親戚搬到了一個新的社區,這個社區的教育資源更好,更加適合羅琦學習。

但是,換了一個環境之後,羅琦身邊的同學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以前,羅琦的身邊都是一些家境和自己差不多的孩子,但是來到新社區之後,周圍都是一些家境非常好的孩子,所以羅琦在他們面前,心裡總是有一些自卑。

但是羅琦並不想把這種自卑表現出來,而是試圖模仿身邊的同學們的生活方式。

為了維持這種表面上的光鮮,她有時候不得不自己偷偷地賺錢,來維持這種偽裝。

這時候的羅琦,心裡特別沒有安全感,總覺得自己必須考更高的分數,攢更多的錢,才能在同學面前抬起頭來。

她也非常擔心自己的偽裝會被別人拆穿,也許就是這種心理,導致了羅琦的「冒充者綜合徵」。

哪怕後來她不斷取得成功,這種擔心也沒有消失,反而變得越來越嚴重了。

上大學的時候,她就覺得自己並不屬於大學,她總覺得周圍的人都對她有敵意,都想迫不及待地撕下她的面具,向全世界宣布:「看,她不屬於這裡!」

畢業之後,這種感覺也沒辦法擺脫。

為了減輕「冒充者綜合徵」的折磨,羅琦非常努力地工作,試圖用工作證明自己的價值。

但是這種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羅琦取得了成功,但是卻對緩解「冒充者綜合徵」帶來的心理壓力沒有任何作用。

哪怕她後來成為了雅芳集團的全球副總裁,依然還是陷入在深深地自我懷疑之中。

不過後來,羅琦還是成功地擺脫了這種心理。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她靠的不是成功,而是放下。

羅琦後來又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本來做得風生水起,成為了這家公司的總裁。

但是幹了幾年之後,公司換了一個新的CEO,這個新的CEO比較專橫,想獨攬大權,但是羅琦並不喜歡這種做法,所以她就選擇離職了。

離職之後的羅琦,卸下了所有的包袱,自己也突然開悟了。

她發現自己不再需要通過工作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也不再需要別人的肯定來證明自己的價值。這麼一來,「冒充者綜合徵」的心理反而就消失了。

羅琦回想自己的經歷,認為自己的開悟並不是突然而來的,而是她在之前的工作中,其實已經得到了足夠多的肯定,只是當時自己的注意力並沒有放在這些肯定上,而是放在自我懷疑上。

反倒是離職之後,因為也沒什麼可失去的了,反而讓她注意到了人們以前對她的肯定,讓她逐漸擺脫了「冒充者綜合徵」。

從羅琦的經歷我們也可以發現,想要擺脫自我懷疑的心理,一味地想用自己的成就證明自己是不可行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讚美。

這句話聽上去很簡單,但是對於「冒充者綜合徵」的人來說,要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

因為「冒充者綜合徵」患者一般都對別人的讚美都很抗拒,如果有人誇他說:「你真棒!」他的第一反應可能並不是高興,而是會覺得:

這個誇獎肯定不是真心實意的,要麼就是客套話,要麼就是別有目的,甚至可能是在諷刺我。

其實,這個現象也可以反過來,檢查我們自己到底有沒有「冒充者綜合徵」。

如果你發現自己也有這個心理,那就一定要轉變想法,在別人夸自己的時候,告訴自己:「是的,我就是很棒,就是很優秀。」

可能一開始你這麼想的時候,會感覺有一些彆扭,但是你只要多試幾次,你的自信心就會慢慢地找回來了。

除了接受別人的讚美,還有一個方法也可以幫助你擺脫「冒充者綜合徵」,那就是向比較可靠的人傾訴你的恐懼。

這個人可以是你的朋友、親人,也可以是專業的心理導師,如果你通過傾訴把心理的擔心釋放出來,那這種擔心就會慢慢消失。

甚至,如果你內心還是很抗拒把這種擔心告訴別人的話,你也可以在紙上把它們寫下來,這也是一種釋放的途徑。

但是千萬不能一直把這種擔心憋在心裡,這樣做很可能會像羅琦一開始一樣,陷入到和擔心做鬥爭,結果卻越陷越深的地步。

今日話題

你有沒有遇到過有「冒充者綜合徵」心理的人呢?

他最終有沒有擺脫這種心理呢?

關注公眾號:遠讀重洋

與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保持同步

關注我們

每次閱讀都會有驚喜

是的,我就是很棒,就是很優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