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感人的愛?明明是一個女人的悲慘一生

羊城晚報娛塘 發佈 2019-12-29T09:49:14+00:00

《只有芸知道》是一個有真實原型的故事,男女主人公是馮小剛的多年摯友,兩人相濡以沫,且愛情並沒有因為其中一人的提早離世而終結。或是因為實在太被打動,馮小剛這次做的是一種極度接近真實的還原——據男主角黃軒的說法,全片有八九成的細節都真實發生過。

《只有芸知道》是一個有真實原型的故事,男女主人公是馮小剛的多年摯友,兩人相濡以沫,且愛情並沒有因為其中一人的提早離世而終結。或是因為實在太被打動,馮小剛這次做的是一種極度接近真實的還原——據男主角黃軒的說法,全片有八九成的細節都真實發生過。

這便產生了一個奇妙的誤差:因為真實的故事自有其邏輯與生命,它最終竟與作為導演的馮小剛想在片中「總結」的主題漸行漸遠。

馮小剛想在《只有芸知道》里讚頌的感情觀很簡單,就是「一生只愛一個人」。這一點在片子剛開始,便已通過男主角黃軒旁白的那段《從前慢》開宗明義。他扮演的隋東風和楊采鈺扮演的羅芸在海外相識相戀,剛結婚便雙雙搬到少有人煙的紐西蘭偏遠小鎮,開了鎮上唯一一家中餐廳。因此,這段感情的開始與其說是「只愛一個人」,不如說是並無其他選擇的相依為命。

接下來,兩人的相處便是年復一年地開餐廳,我掌勺來你收銀,生活中除了彼此就只有一個當地女招待,此人還時不時地週遊世界不著家。到最後,羅芸患病去世,中年隋東風則一一走過他們生活工作過的地方緬懷。

這樣的愛情到底因何感人,作為平常人的我其實是困惑的。不離不棄、互幫互助自然是好,但這不就是我等平常人的婚姻日常?只不過在我們的故事背景里,並沒有片中那一望無際的紐西蘭大草地罷了。

但更令我困惑的還不是片中情感的平淡,而是我驚訝地看到了片中女主人公短暫人生中留下的巨大遺憾。她甚至已經在片中說出了口,她覺得自己被這種生活給困住了。

關於女人的一生怎麼活,片中還有另一個模板——同樣有真實原型的梅琳達,那個經常全世界做公益、始終未婚卻收養了一個非洲孩子的女招待。羅芸如此羨慕她,甚至將自己不想再開餐館的心愿偷偷告訴了她。但她卻到死都沒有告訴自己的丈夫。顯然,她知道隋東風並不能理解。

從兩人剛結婚,隋東風便有一個傳統東方男人的心愿:讓自己的女人過上好日子。這也是他們來到小鎮定居的原因,這裡恰好有一份中餐館的生意,可以讓他們過得不錯。

但是,從小就知道自己身體先天不足的羅芸,真的希望自己或許不長的一生就這樣度過嗎?片中,她多次提到有一個談不上偉大的理想:親眼看一看鯨魚,但在隋東風「趁年輕我們再多賺一點」的理念主導下,她直到死都沒能有機會完成心愿。

因此,當馮小剛最後用慢鏡頭處理隋東風將羅芸的骨灰撒入大海,而鯨魚就在四週遊動的場景,我非但不為這個男人的痴情感動,反而為這個女人當初選擇嫁給他而感到惋惜和痛心。誰說遇到一份真誠的愛情,就一定是一個人生命中的幸事?

關於我看到的一切,馮小剛是否完全沒看到?我覺得不一定。真實地在人間走過一遭的羅芸,通過他的電影而「復活」,她在片中發出不止一次對自我價值實現的吶喊,他不可能沒聽到。

只不過跟隋東風一樣,馮小剛覺得相對於「一生只愛一個人」的堅守來說,這些婚姻以外的小雜音並不算什麼大事。徐帆演的房東太太,不也在片中宣揚了類似「婚姻中誰都有過不下去的時候,但你換個人或許更不能忍」的觀念麼?

說起來,《只有芸知道》的片名還真是準確,畢竟到最後,羅芸在強大的傳統婚姻觀壓迫下那點倔強的小自我,也只不過是飄散在風中的嘆息,從來也沒人真正聽見過。

編輯:劉虹

本塘原創,抄襲必究,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