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皇帝我首創,千古一帝我獨享,不信看西歐之路

資深人士說文史 發佈 2019-12-29T14:09:48+00:00

導語:為何說,千古一帝只配秦始皇一人?

導語:為何說,千古一帝只配秦始皇一人?他轉變社會性質,統一文化,避免走西歐分裂之路,他不是最偉大的,卻是舉足輕重,看看今天的西歐,秦始皇的功績,便一目了然

「千古一帝」是明朝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李贄,對秦始皇的評價,這個稱號在歷史上可謂是非常具有分量的,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很多的皇帝,其中不乏像唐宗、宋祖這樣的傑出人物,可是在絕大多數人們的心目當中,在許多的歷史研究學者的敘述當中,千古一帝卻為秦始皇一人而已,像是漢文帝、隋文帝這樣的人物都不能夠與之相提並論。

那麼為什麼「千古一帝」這個稱號只有秦始皇一人享有呢?為什麼在許多的人們心目中都對秦始皇的地位如此的認可呢?他們同樣都是古代歷史上的皇帝,同樣都建立了豐功偉績​,可為何給予秦始皇一人這樣的殊榮呢?我們今天就來重點的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為何千古一帝為秦皇一人而已?看一看中國古代的歷史上,這個人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又對後來人的生活打下了哪些堅實的基礎?

1.秦始皇結束東周分裂狀態,與隋文帝結束南北朝,宋太祖結束五代十國有本質上不同

秦始皇是結束了東周幾百年的分裂進行統一的人。很多人對於這樣的統一嗤之以鼻,他們認為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的分裂割據時代,像是三國兩晉南北朝、像是五代十國,都是大的歷史分裂階段。

隋文帝就是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進行了統一的,像是宋太祖趙匡胤就是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進行統一的,可是這兩個人卻沒有被人們看作是千古一帝。那麼同樣是結束了分裂割據時代進入統一的秦始皇憑什麼就要擁有這樣的殊榮呢?

其實這兩種統一意義是不同的。在秦始皇那個時代,不僅是土地上的統一,更是思想上的統一或者說是文化上的統一、社會性質上的統一。

實際上,後代無論是三國兩晉南北朝也好,還是五代十國也好,這些亂世的分裂性質與春秋戰國時代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它們只是同一個文明、同一個文化、同一個社會制度之下的分裂割據,是同一個文明的內部矛盾。

春秋戰國,各諸侯國文字、語言、文化、基本政治制度都不盡相同

但是春秋戰國時代卻不一樣,各個國家的文字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也不盡相同,最重要的是它們的基本政治制度不同。也就是說,它們國家的性質在根本上來講是不一樣的,像是楚國實行的一種類似於分封制的分治制度,燕國則是一直崇尚西周的王道,趙國實行軍制,齊國實行吏治,魏國是半王道半法治,而秦國則是實行法治

所以這些國家實際上在本質上面是有著性質上的區分的,進而也就延伸出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這樣的統一不僅僅在局限於土地方面了,而是要延伸到精神方面、文化方面、社會性質方面,可是後來的那些分裂都是在文化相通、文字相同、社會性質相同、國家基本政治制度相同的基礎之上進行的統一,比秦始皇統一的難度要低很多。因此,秦始皇所完成的那次統一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理所應當的完成了統一的秦皇嬴政自然也是不可小覷的。

2.秦始皇完成社會性質的轉變

秦始皇完成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轉變,首創皇帝一詞

秦始皇完成了社會性質的轉變,同時創造了帝國制度。我們都知道在秦統一六國之前,中國古代的歷史社會是屬於奴隸制社會的。那個時代是天下共主,也就是一個天子多個國王,他們崇尚的是一種神權,但是到了秦統一六國之後,天子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皇帝,皇帝這個詞正是由秦始皇首創,而在這個稱號之下延伸誕生出了帝國制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中央集權的絕對的君主制度。

在此之後,國家的權力不會再四分五裂分封到各個諸侯手中,郡縣製取到了分封制,皇權這個詞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中國古代歷史社會的性質發生了根本上的變化。同樣的,在這種社會性質的驅使之下,文化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秦始皇在完成土地統一的基礎之上,他完成了文字上和文化上的統一,那個時候各個國家的人們所使用的文字不同、所使用的語言不同、度量衡不同,甚至是車馬行駛的軌道也不盡相同,這就給了各個國家人們交流上製造了很多的困難,這也是為什麼春秋戰國時代會割據四百多年的原因?

秦始皇完成文化統一,避免走西歐聯合體之路

文化上的不同就會製造分歧,而有分歧必定會有戰爭。因此,為了改善這種局面,秦一統天下之後,書同文車同軌,消除了文化上的差異,讓整個中原地區真正的統一在了一起,真正的被約束在了同一種文化之下,也正是從這個時代開始,華夏文明的文化才有了一個正式的雛形,才有了被傳承的基礎,所以秦始皇在文化上面的功勞也是不可小覷的。

如果秦始皇沒有對文化進行統一,那麼現代的中國很有可能與西歐十分類似。西歐的歷史上也有過統一的階段,但是在之後的歷史發展進程當中卻慢慢地開始分裂,後來這種分裂延伸出了文化上的分歧,而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有人進行統一,那麼相信現在的西歐不會那麼支離破碎,可是沒有,沒有人在西歐的歷史上進行一次大的統一。

因此,現代的西歐雖然有歐盟這樣的聯合體,但他們語言不同、文字不同,理所應當的文化也就不盡相同,所以這些國與國之間是存在分歧,甚至是矛盾的。他們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因為它們只是一個聯合體,而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春秋戰國時代類似於現代的西歐,並不是統一的整體

而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國就像是現代的西歐,有著文化上的根本差異。可是華夏文明是幸運的,有秦皇這樣的人物進行統一,消除了文化上的差異,讓我們變成了一個整體,也讓華夏文明在之後的發展進程當中越來越完善。

哪怕是它在分裂和統一當中不斷地輪迴交替,但是那卻不是因為文化和社會性質的作用,而是因為我們在古代歷史上所實行的帝國制度本身的缺陷所造成的必然的歷史局面。因為在帝國制度的作用之下,中國古代的歷史必須通過王朝更替來彌補自身制度的缺陷,所以在發展進程當中,分裂和統一必然是會循環往復的。

所以秦始皇與後代的那些皇帝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他完成了文化的統一,而後世的很多偉大的帝王,他們的功績更多的是在土地方面。畢竟兩千多年的古代歷史,社會性質從來沒有發生改變,基本社會制度也沒有發生改變。

秦朝制度延續兩千多年

我們通常所說的秦雖亡而秦制未滅,也就是說,後世百代而行秦制,秦朝這個王朝雖然滅亡了,但是由這個王朝所創立的政治制度卻延續了兩千多年,易中天先生曾經在他的《中華史》當中評價說秦是一個雖死猶生的王朝,而China在20世紀之前就是秦,是不叫大秦帝國的大秦帝國。

也就是說,我們後世的所有人都在繼承和發展秦始皇所創立的制度,無論是後來的漢武帝也好,還是唐宗宋祖、隋文帝也好,他們都在秦始皇創立的制度之下不懈努力,他們所取得的成就都是站在秦制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秦始皇要更加的突出一些。

3.秦始皇驅趕匈奴,固守中原領土和華夏文明

秦始皇從來都不缺少後代任何一位偉大的帝王的功勳,他北築長城、南平百越、西驅戎狄,將那個時候的匈奴驅趕出了中原王朝的國界,這一點我們在滅國之戰當中就可以看出。

在戰國後期的時候,趙國和燕國為了保全自己曾經無數次的與匈奴勾結,可是秦國卻從來都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哪怕是滅國之戰進行得如此慘烈,哪怕秦國需要以一個國家的兵力去抵抗六個國家的軍隊,秦始皇依舊要求蒙恬死守北部的九原戰區,無論中原地區發生怎樣的危難都必須防止匈奴南下。

從這一點上來看,秦始皇是一個非常重視中原地區文明的君主,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是文化發展為第一位的,絕對不可以讓外來的文明侵蝕華夏文明。後來建立秦朝之後,他又修築了長城阻止匈奴南下。

有很多人說長城並沒有什麼實際的作用,甚至是著名的聞一多先生都曾經在公開演講的時候質問過他說:他修築了長城,又何曾擋住了匈奴呢?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如果沒有長城,那麼匈奴南下的次數會呈幾何倍數增長;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只有兩個王朝沒有加固過長城,而且兩個王朝,一個是元朝,一個是清朝,都算作是外來的征服王朝。

我們還需要知道的是,宋朝就是因為失去了長城而受北方少數民族影響近二百年,而且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導致這個王朝稱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所有的封建正統王朝當中唯一一個沒有進行過真正統一的王朝。所以我們從這方面來看,秦始皇修建長城實際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

4.秦始皇善待功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秦始皇從來都沒有做過任何飛鳥盡良弓藏的事件,他沒有迫害過任何一個功臣,有很多人說他是暴君,但是那些人們指責它的歷史事件,很多都是因為後代的思想需要而篡改的,真正歷史上的秦始皇並不是那個樣子的,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歷史學家為其發聲說我們欠他一個解釋,欠他一句道歉。

其實秦朝這個王朝所做的基礎設施建設比任何一個王朝都要多,像是長城、都江堰、鴻溝、靈渠、鄭國渠、通靈渠等等,都是為了發展國內的農業而建設的,而除去驪山陵墓之外他也沒有大興土木,所謂的阿房宮只是後人們杜撰出來的而已,所以說他在功績並方面不弱於後代任何一個偉大的帝王。而在王朝奠定之後,他所做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非常的牢靠,從這一點上來看,秦皇依舊是更加突出的

綜述

筆者認為,很多人曾經對比過古代歷史上的很多皇帝,他們企圖選擇出一位最偉大的帝王,對於這樣的比對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並不能夠說哪一任帝王是絕對的偉大,但是千古一帝這個稱號卻只有秦皇一人可以擔當。

因為這個稱號不僅是偉大就可以擔當的,不僅是進行過土地方面的統一就可以擔當的,它裡面包含著太多太多的因素,有文化上的,有精神上的,有社會制度上的,也有社會性質上的,更有在建立國家之後的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而這些秦始皇曾經以一人之力全都做到過。

他完成了社會性質的過度,完成了七個國家之間的文化統一,完成了帝國制度的建立和延伸,因此我們可以說他不是最偉大的帝王,但是千古一帝這個稱號卻沒有人比他更加合適。

其實到了現在,很多人都熱衷於去評判前人們的功過是非,企圖去評價他們甚至去給他們下一個定義,但是事實上,這樣的做法沒有任何的意義。歷史本身就是一個有毀滅英雄的人寫成的故事,在這樣的一個故事當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們沒有辦法去區別其中的對與錯,我們只能夠通過已有的歷史文獻和口口相傳的歷史故事來復原當時的情景。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去評判一個人的功過是非其實作用不大,這也不是歷史最值得我們研究的地方,我們應該做的是將前人們的一些經歷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

歷史其實是在循環往復中進行的,可以說是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歷史從來都不是過去,而是正在發生的事情,所以我們要避免之前的錯誤再度發生就必須要從歷史當中尋找到自己的感悟,就必須要把歷史人物身上經歷的感慨變成自己的感慨,那樣才能讓自己在避免傷痛的前提之下收穫人生道路上必要的思考。

所以秦始皇他究竟是不是一個暴君?並不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在當時那個歷史社會去統一文化、統一社會制度的這樣一件事對於歷史的發展有著怎樣的影響,對於我們現在的制度的確立和發展又有著怎樣的價值。

實際上,在一直以來的歷史發展進程當中,從來都沒有最偉大的人,只有超越了自我和超越了創造了豐功偉績的人。「千古一帝」是否應為秦始皇獨有呢?筆者認為,秦始皇或許被認為不是最偉大,卻舉重若輕,你看看現在的西歐,一個鬆散的結構,疆域面積和中國幾乎相同,卻分裂出幾十個國家,看到這些,你就會一目了然了!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過秦論》、《史記》、《漢書》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