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專欄:五彩斑斕的信息與新聞沙漠

詹新惠1111 發佈 2019-12-29T10:35:30+00:00

來自《2018中國報業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2018年,共有53家報紙停刊休刊,還有大量的報紙減量、縮版。2009年至今已有超過100家報紙停刊休刊,且停刊休刊的報紙大多為報導地方新聞、民生新聞甚至街頭巷尾的市井新聞的都市報、晨報、晚報等。

來自《2018中國報業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2018年,共有53家報紙停刊休刊,還有大量的報紙減量、縮版。2009年至今已有超過100家報紙停刊休刊,且停刊休刊的報紙大多為報導地方新聞、民生新聞甚至街頭巷尾的市井新聞的都市報、晨報、晚報等。

無獨有偶,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媒體與新聞學院在2018年10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稱,自2004年以來,有1800多家美國報紙相繼停刊,其中絕大多數是地方報紙。全美有超過1300個社群成為新聞報導的「盲區」,缺乏與之相關的公共事務報導,「數千個社區面臨成為新聞沙漠的風險」。

如果單純看報紙停刊休刊,似乎不以為然。網際網路、新媒體每天都在生產內容,僅千萬新聞訂閱號產生的五彩斑斕、包羅萬象的新聞資訊就足以把我們淹沒在信息海洋中。但細細思慮,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真是新聞綠洲嗎?還是我們也在面臨著新聞沙漠的問題?

在北卡的報告中,將新聞沙漠定義為「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地區,由於地方媒體減少、消失或當地新聞報導的質量與數量下降,使得當地居民獲得可靠和全面的社區新聞的途徑受到限制,出現無從了解當地新聞與社會狀況的風險」。

從國內的狀況看,網際網路時代的新聞沙漠問題更為複雜,存在著四種現象:

一是沒有水源。即一些地區沒有媒體,或者是關於這些地區的報導、新聞太少,成為新聞盲區。都市報、晚報的停刊休刊對地方新聞、民生新聞是一種缺位,會造成水源減少或者無水的新聞沙漠。現當下,還存在一種沒有一手採訪、洗稿攢稿、缺失事實真相的新聞沙漠,「後真相」的出現即是這一問題的映照。

二是有水源而澆灌不到。停刊休刊的媒體,其從業人員轉戰到網際網路、新媒體,依然在生產、報導地方新聞,民生新聞,但面對蕪雜、無底的網際網路信息黑洞,用戶難以高效、便利接觸到水源,新聞不能傳播、觸達、覆蓋到需要這類新聞的人群。此外,還存在一種被精準算法推送設計的「有水而澆灌不到」的狀況,算法的資源池裡有海量的信息,但如果不被推送給用戶,自然就形成一種有水似無水的新聞沙漠。

三是只有一種水源。清華大學教授李希光在《荒漠化的新聞生態》中寫道,「這是一個垃圾信息和淺薄的娛樂知識塞滿了整個人類生存時間和生存空間的新聞荒漠」「在今天全盤商業化和資本化的中國新聞界,媒介只有聚焦富人關心的議程、喜歡的觀點、需要的信息才能獲得廣告和投資,才能求得生存。結果,關於國計民生重大發展的完整新聞、關於廣大的中下層群眾的故事和觀點被忽視了,中國的新聞地圖上,出現了大片的新聞沙漠。「可以說,當下的製作標題黨、追逐十萬+都是這類新聞沙漠的寫照。

四是提供被污染的水源。近期,一篇火爆的網文《百度已死》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是被污染的水源。搜尋引擎作為信息資訊的入口,提供的水源是否乾淨、充足是用戶期待的,但現實的狀況是,占據市場壟斷地位的百度提供的是有選擇的信息結果,有污染的新聞源,內容良莠不齊中還存在涉嫌侵權和虛假的信息,這可以說是一種人為的新聞沙漠。

一方面,新聞信息在巨量生產,高速傳播,一方面,人們又陷入無水源、水源灌溉不利、單一水源、污染水源的困境。探究背後的原因,看到的是符號霸權、渠道霸權、技術霸權、市場霸權的陰影。自網際網路誕生以來,網絡與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信息不公平、信息生態不均衡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又產生新的信息生態失衡、新聞沙漠風險。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把報紙的停刊休刊看作是新聞供給側改革中的調整產能結構,那麼接下來要做的是優化配置要素資源,解決 「大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需求同落後的內容生產之間的矛盾」,解決「發展內容生產力,尋找用戶閱讀需求」的問題,真正創造出新聞內容的源頭活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