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網紅升級、明星下凡」歌壇更怪:年輕歌手不再面向大眾

好歌獻給你 發佈 2019-12-29T12:07:31+00:00

復盤2019年的娛樂圈,我們不難發現,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網紅「升級」,明星「下凡」。但且相信:環境會變好,粉絲會更理智,年輕歌手們也能認識到大眾需求同樣重要。

復盤2019年的娛樂圈,我們不難發現,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網紅「升級」,明星「下凡」。

簡而言之,就是我們所說的:網紅與明星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從快手到抖音,再到淘寶直播,多種渠道下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的網紅達人。在娛樂圈遭遇「寒冬」的時候,網紅們卻忙碌的熱火朝天。

正在經歷著「行業危機」的明星們,也不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接地氣」的同網紅們攜手並進。如薇婭、李佳琦等一眾大牌網紅,更是成了眾多明星「營業」的推手。

此前胡歌與桂綸鎂現身李佳琦直播間,宣傳《南方車站的聚會》。而「口紅一哥」當然也是不負眾望,10萬張電影票5秒之內一售而空。這讓明星們真正見識了,網紅的「威力」。

而有些明星則是選擇直接加入網紅行列,開啟主播生涯。

曾經只是面對小眾群體的網紅,如今逐漸登上了主流舞台。網紅成為明星,明星變成網紅,似乎成了一線之隔的事情。

到底是面向大眾,還是服務小眾,成了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回看整個2019年的娛樂圈明星們的發展趨勢,倒是讓大家感嘆道:想要在雲巔之上,成為最小眾的那一撥人,奈何現實所迫,終究要回歸大眾。

區別於娛樂圈的大環境,回歸到當下的華語樂壇,則呈現出一種截然相反的態勢。

當所有人都在玩命的研究、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面向大眾,讓自己的作品成為為大眾所能接受的問題時。

華語樂壇,尤其是年輕的一輩歌手,卻在思考著:如何才能更好的服務好粉絲們的需求

粉絲作為針對某個偶像明星的特有存在者,相較於整體觀眾或聽眾而言,畢竟還是「小眾存在」。

想要倚仗著小部分人生存,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或是多強的實力,才能有如此的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在殘酷而激烈的競爭中,突出重圍?

難道是年輕歌手們,都秉承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義無反顧的堅持「小眾服務」嗎?細想之下,其中的緣由也摻雜著諸多的無可奈何。


作為藝人,除了自身努力與經紀公司的運作外。歸根結底,粉絲才是掌握著生殺大權的實際掌權人。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今日,粉絲肯掏腰包力捧偶像,僅僅是因為他們今天喜歡的是這個明星而已;明日,有了新的偶像出現,或是明星做了讓粉絲不高興的事情。粉絲轉投其他明星懷抱的事情,絲毫不稀奇。

年輕人,千萬別高估了粉絲對於偶像熱愛的忠誠度。

而這也是為什麼在「粉絲經濟」催生下的年輕歌手,相對於想要獲得大眾的認可,他們更傾向於得到粉絲的認同。

正如此前,吳亦凡新專上線5小時內,就力壓Lady Gaga、Ariana Grande等眾多實力派歐美歌手,登上了美國iTunes四榜單Top1。

並且專輯《Antares》收錄的14首歌中,分別占據了iTunes總榜前七位,創造了華人歌手的新紀錄。

面對這樣的傲人成績,吳亦凡的粉絲們無不歡欣雀躍,恨不能普天同慶。

所謂「樹大招風」,成績太好也容易招致質疑。

因為成績太好,「吳亦凡粉絲刷榜」的消息甚囂塵上。畢竟對於這位強勢「屠榜」的歌手和歌曲,美國網友紛紛一臉蒙圈,甚至在線提問:「Who is Kris Wu ?」

吳亦凡的高人氣,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於他的音樂成就,屬實不能苟同。

而在此次疑似「刷榜」事件中,也不難看出「粉絲經濟」的厲害。與其說吳亦凡的這張專輯是做給大眾聽的,不如說是專門為粉絲而出。

因為不需要普遍認同,就能夠輕而易舉的獲得榮譽。這樣不費力還討好的事情,換做旁人,大抵也會是同樣想法。

可是只面向小眾粉絲的做法,真的就是對年輕歌手好嗎?

或許正如脫口秀節目主持人池子所說的:「粉絲刷榜,只能讓歌手永遠不知道自己音樂什麼水平,沒辦法進步。」

粉絲溺愛下的年輕歌手,千萬不要讓他們逃離舒適圈,否則面對外界的強烈衝擊和激烈競爭,只能落個遍體鱗傷的結局。

當然,如果把年輕歌手只面向粉絲唱歌的行為,完全歸咎到歌手和粉絲身上,未免以偏概全,有失公允。

眾所周知,近年來華語樂壇態勢低迷,雖然年輕歌手奮力突圍,但仍難逃「兩面夾擊」的窘境。

夾擊之一就是來自歌壇前輩壓力。

這種「壓力」,絕不是指前輩們的惡意壓迫。很大程度上,是在於聽眾選擇過多,就不會好好珍惜新出的歌手和歌曲。

誠如最近頗受吐槽的周杰倫,每每新的作品一經問世,鋪天蓋地的「江郎才盡」和「差強人意」的質疑聲就層出不窮。

但是前輩就是前輩,不論是綜合實力,還是粉絲基礎,依然能夠吊打許多年輕後輩。

此前,周杰倫「夕陽紅打榜團」事件,讓大眾見識了周杰倫的粉絲影響力。而後,僅僅是一場濟南演唱會,就足足占據了好幾天的頭條信息。

如今的年輕歌手們,想要突出重圍,似乎成了難上加難的事情。

以EXO組合中的「歸國四子」——吳亦凡、張藝興、黃子韜和鹿晗來說。雖說四人如今已不算是完全的歌壇新人了,但是真正首個在萬人體育館開演唱會的,也只有彼時作為頂級流量的鹿晗。

即便是放眼整個90後華語歌手,能夠駕馭得了萬人場館演唱會的,屈指可數。

如今的唱片市場,做音樂不僅不賺錢,反而虧錢,甚至歌手和經紀公司還要倒貼。很多時候,年輕歌手不得不只面向粉絲,畢竟粉絲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很多時候也非自身選擇。

而另一方面,如今「大眾歌曲」的定義,早就不是當初人們認知當中的「大眾」含義——被廣泛接受和喜歡的歌曲。

為什麼大多數人,開始懷念曾經的「華語樂壇黃金時代」。因為現在年輕歌手實在太少,優秀的作品更是鳳毛麟角。

在這個「流量」至上的環境中,神曲與口水歌洗腦式的注入聽眾的耳朵里。正統歌手才華得不到施展,網絡歌手反而迅速崛起。

在這種「鳩占鵲巢」的音樂環境下,年輕歌手可以說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既然對於符合大眾的評判標準和定義已經改變,索性不再苛求引起大眾共鳴,不如好好的服務來之不易的粉絲們。

就像是「占地為王」,不求千秋萬代,但求在自己的一方凈土中,牢牢鞏固住現有的粉絲基礎。

雖然這樣的做法難逃過於依賴粉絲的嫌疑,但至少要比苦苦尋求知音共鳴不成,反而還會流失粉絲的做法要穩妥的多。

如今的年輕歌手們,講實話,在重重壓力和競爭中,想要安然度日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於流量,分秒必爭、點滴必奪;對於粉絲,卑躬屈膝求留住。

再加上年輕歌手們一個個化身「千手觀音」,恨不得歌唱、演技、綜藝全面開花。在如此繁忙的行程中,還想要在有限的精力中,創造出既符合大眾審美,又能讓粉絲喜愛的優質音樂,堪稱「天方夜譚」。

年輕歌手們也都變得更加聰明,沒人會傻到去做「偷雞不成蝕把米」的事情。所以,既然精力有限,那就不再「廣撒網」,只要「重點培養」粉絲就好。

只是年輕歌手們所體現出的「聰明」,不管是對華語樂壇的發展,還是對自身實力的提高。到底是有益還是無用,現在蓋棺定論還為時過早。

但且相信:環境會變好,粉絲會更理智,年輕歌手們也能認識到大眾需求同樣重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