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風雲之陳慶之

大秦書生學歷史 發佈 2019-12-28T03:49:12+00:00

書生挂帥,古今罕見。陳慶之,一個連弓弦都不能拉開的白面書生,竟然在南北朝的紛紛戰亂中闖出了「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的巨大聲望。

書生挂帥,古今罕見。陳慶之,一個連弓弦都不能拉開的白面書生,竟然在南北朝的紛紛戰亂中闖出了「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的巨大聲望。

將軍蟄伏

出生在庶民之家的陳慶之,一直跟隨在梁武帝蕭衍身旁,史書上說他「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身體文弱,連普通弓弩都難以使用,也不善於騎馬,所謂「射不穿札,馬非所便」,讓誰看來也不是能帶兵打仗的材料,事實上,直到41歲,陳慶之才獲得了領兵的機會。

英雄始建功

開始領兵一年後,陳慶之就立下了巨大的軍功。當時南梁和北魏主要在淮河兩岸展開爭奪,公元526年,北魏胡太后專權,朝廷內部動亂,梁武帝看準時機,派遣安西將軍元樹進攻壽春,陳慶之負責具體的軍事指揮,在此次戰役中,陳慶之領兵攻占北魏五十二座城池,梁軍大獲全勝,陳慶之也用此次勝利證明了書生亦可為將。

聲名漸鵲起

第二年,北魏境內起義軍愈演愈烈,同時各地接連叛亂。梁武帝於是派遣曹仲宗進攻渦陽,也就是今天的安徽蒙城一帶,陳慶之此次也隨軍出征。

陳慶之面對北魏十五萬人馬的援軍,帶領部下幾百人大破敵軍前鋒,打擊了北魏士氣。雙方相持半年之後,北魏又派遣了援軍,曹仲宗有意撤軍,陳慶之以梁武帝密詔相逼,阻止了撤軍並取得了梁軍的指揮權。

陳慶之率軍一夜之間攻破敵人四座堡壘,渦陽守將開城投降。陳慶之乘勝追擊,擊破了剩下的九座堡壘,打得魏軍幾乎全軍覆沒。

白袍傳天下

一年後,北魏發生了河陰之變,爾朱榮屠殺了胡太后和皇帝在內的兩千多重臣,北魏北海王元顥投降南梁。梁武帝為了利用元顥的聲望,命令陳慶之領兵7000護送元顥北歸。

第二年,陳慶之看準時機北上,圍攻睢陽,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睢陽有守軍七萬,陳慶之以七千對七萬,還是攻城戰,結果只用了不到一天時間就大破魏軍,逼迫守將投降。

隨後陳慶之在考城(河南民權)以水上築起浮壘之術,用區區七千人馬輕而易舉的攻破有兩萬兵馬且四面環水的城池。

自此,陳慶之白袍軍威名傳遍河南,一路上魏軍望風而降。一直征戰到滎陽,在河南鄭州附近,北魏楊昱率領七萬精兵守城阻攔陳慶之。而此時緩過氣來的爾朱榮派遣二十萬大軍合圍陳慶之,在關鍵時刻,陳慶之以言語振奮軍心,終於在包圍圈形成之前攻克滎陽,而後親率3000騎兵反撲包圍過來的大軍,打得魏軍全線潰敗,主將僅以身免。虎牢關守將被嚇得驚慌失措,棄城而逃。

於是陳慶之順利的護送元顥進入洛陽,元顥在洛陽改元建武,過起了皇帝癮。北方的爾朱榮當然不甘心失敗,親率三十萬大軍南下。陳慶之帶著自己的七千白袍軍在黃河對岸的中郎城與爾朱榮鏖戰三天,成功使爾朱榮被迫撤軍。

爾朱榮於是改變策略,大軍繞開陳慶之,直撲洛陽,元顥不堪一擊,輕易地被爾朱榮打敗。接著南撤的陳慶之路遇山洪,軍隊被洪水吞沒,陳慶之本人幸免於難,在當地人的幫助下回到南梁。

後記

陳慶之後來一直坐鎮江淮地區,直到五十六歲去世,梁武帝賜諡號「武」。陳慶之以一介書生的身份,挂帥北征,攻城必克,在歷史上留下了及其濃重的一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