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與張恆分手,錯的不是張恆,而是鄭爽沒有」愛「的能力

情感曙光 發佈 2020-03-10T06:26:18+00:00

沒有「愛」的能力的人,換多少愛人都不會幸福鄭爽出道10年,有七年時間都在戀愛,七年間有三段感情史。第一段是與張翰相戀,對藝人而言,拍吻戲是一道家常菜,而墜入愛河的鄭爽卻為了張翰拒絕拍吻戲。也因為張翰的帥氣,極度不自信,害怕張翰嫌棄她不夠出眾而整容,嘴角現存的疤痕,就是整容留下的後

第二季的《女兒們的戀愛》播出後,鄭爽、張恆隨即上了熱搜,網友們紛紛表示:張恆不是一個合格的男友,勸鄭爽和他分手,也替這段感情中愛的卑微的鄭爽心生憐惜。


鄭爽在此之前有過兩段感情,分別是張翰、胡彥斌,前兩段感情鄭爽如何與對方相處,我了解的並不多,但通過這次真人秀節目,我覺得鄭爽是沒有「愛」的能力的人。


在離婚率的研究上,有這麼一個規律:結婚的次數越多,離婚率越高,直到第八次離婚,離婚率才會下降,因為生命已到終點,沒時間換人了。

離婚跟分手本質是一樣的,一段感情失敗後,很大機率下一次感情也會分手,沒有「愛」的能力的人,換多少愛人都不會幸福。



沒有「愛」的能力的人,換多少愛人都不會幸福


鄭爽出道10年,有七年時間都在戀愛,七年間有三段感情史。


第一段是與張翰相戀,對藝人而言,拍吻戲是一道家常菜,而墜入愛河的鄭爽卻為了張翰拒絕拍吻戲也因為張翰的帥氣,極度不自信,害怕張翰嫌棄她不夠出眾而整容,嘴角現存的疤痕,就是整容留下的後遺症。


第二段是與歌手胡彥斌的戀情,兩人曾被拍到在公眾場所親密摟抱,對女明星而言,這種不雅舉動被曝光,網絡的緋聞攻擊自然少不了,但戀愛中的鄭爽也承受了。


如今,卻又為了張恆開公司,她的每段感情都在付出,但,始終未有好結局,公眾難免替她感到不值,也難免心生憐惜。


  • 暈車也願意坐兩個小時的車程,陪張恆去看千島湖
  • 兩人鬧矛盾了,強壓著自己的情緒,去哄張恆
  • 被張恆氣哭後,努力平復情緒,不想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他


《女兒們的戀愛》節目中的鄭爽,很努力想要給觀眾營造一個甜蜜的鏡頭,也很努力去維持這段感情,希望兩人都能開開心心。但,張恆的不體貼、冷暴力,不管鄭爽如何妥協,都並未給觀眾展現出甜如蜜的畫面,而是上演了冷戰、爭吵不斷的連續劇。


  • 酒不過六分醉
  • 飯不過七分飽
  • 愛人不過八分好

凡事都要講究「度」,適可而止,一旦越過了界限,則會被反噬。


節目中的鄭爽多次提到:「自己想成為別人喜歡的人,多年來,她一直壓抑著自己,去成為別人心目中的樣子。」


曾經為了張翰去整容、拒接吻戲,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極度不自信、為別人喜歡的自己而活的表現。


但這次《女兒們的戀愛》真人秀中,鄭爽給我們展現的,除了極度不自信、過於在意別人的想法外,更多的是給我們展現出她在感情中致命的相處方式。


網友紛紛表示:「他們絕對會分手,就算結婚了也會離,立此為證,看著吧!」


果不其然,節目播出後,兩人就傳出分手的消息。


鄭爽與張恆分手背後,隱藏著什麼?
凡事有因必有果,鄭爽與張恆分手的背後,又隱藏著些什麼呢?


(1)強壓自己做正確不愉快的事,容易迷失自我


心理學認為人做事情都是有動機的,但歸根結底人類做的事情只有兩類:愉快的事和正確的事。


所有人類做的事情都在這個範圍內,不是愉快的事,就正確的事,或者即是正確又是愉快的事。


何為愉快,何為正確?

  • 不想學習想看電視
  • 心情不好想去唱歌

這些就是愉快的事,做了心情就會好,愉快的事是受本我支配的,這是一種本我、慾望與想。

  • 尊老愛幼
  • 上課認真聽講
  • 上班要打卡

這些就是正確的事,簡單來講就是符合社會行為規範、大眾的價值觀,正確的事是一種控制、標準、應該與理。


節目中,張恆開車帶鄭爽外出,行車途中,張恆不時給鄭爽介紹自己小時候的生活場所,而鄭爽因為籌備生日會的事情,心理負擔過重,一直棒著手機練習生日會的舞蹈動作。


張恆便失落感嘆說:我感覺你對我的事情沒什麼興趣。鄭爽再三解釋說並不是因為對他的事不感興趣,而是自己壓力太大,需要抓緊時間熟練舞蹈動作。


張恆卻說,如果一開始覺得有壓力,就不要接。之後完全不給鄭爽任何說話的機會,說了句:你練吧,不用跟我解釋。便獨自下車去買小吃,完全不顧車內的鄭爽。


尋找另一半的意義就是過上比獨自一人更好的生活,而張恆的不理解、零安慰、不耐煩、甚至反擊,都讓留在車內的鄭爽感到委屈與失望。



張恆下車後,鄭爽的高壓情緒突然決塌,邊哭邊檫眼淚,最後忍不住用紙巾掩面痛哭。而在觀察室的爽爸,臉上多了幾分憂愁與憤怒,心疼女兒,更是對張恆的行為感到憤怒。


更讓人心疼的是,車內偷哭的鄭爽趕在張恆回來之前,努力平復內心的情緒,掩蓋自己的情緒,不希望自己的情緒影響到他。


這種看似懂事的做法,在愛情中卻是死穴,這就是強迫自己在做正確不愉快的事,強迫自己做不愉快的事情,會讓人不舒服、甚至會傷害到自己。



心理學家的一個著名學派——家庭治療學派觀點就認為,很多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由家庭文化導致的,這些家庭的特點就是有太多的「標準」「規則」,而忽略人的內心是否愉快、感受是否良好,這些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走向社會後帶著一種沉重感,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總是做正確的事,但不開心。


節目中的鄭爽不止一次被張恆氣哭,爭吵次數更是數不勝數,但,基本都是鄭爽先化解尷尬,低頭道歉。儘管鄭爽知道這是為了維持彼此的感情,這是在做正確的事,但,在這段感情中,她一直都很不開心。

俗話說:「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發。」無法想像,在這段感情中一直強壓著自己情緒的鄭爽,多年以後,會變成怎樣的一個人。


好在,他們緣分已盡,鄭爽也不用再受這種委屈了。




(2)強壓自己做正確不愉快的事,無疑親手把對方從自己身邊推走


  • 我要的是蘋果,你卻給我一筐梨;
  • 我要的是愛情,你卻給我麵包;


這都是我們常聽到,比喻一個人不懂一個人的真實需求,導致感動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方。


但,如果,收到梨的那個人一直未告訴對方自己需要的是蘋果,那麼,對方是不是就會以為你喜歡的就是梨?答案是肯定的。


這也就是默認定律,你不說那就是接受,久而久之,在別人的理解你就是喜歡梨。


張恆是個冷暴君,每次氛圍不對,就會選擇逃離、或者冷戰,鄭爽對張恆的冷暴力是不滿的,彼此發生爭執時,鄭爽是有情緒的,但是鄭爽卻又在張恆面前,表現得沒生氣,強壓著情緒不讓他看見,那張恆就會覺得鄭爽是可以接受他的相處模式。久而久之,張恆覺得逃離、冷戰是解決他們發生不愉快事情的一種方法。


爭吵後的鄭爽並沒有讓張恆了解她的感受,而是選擇獨自承受崩潰的情緒,這種沒有反饋的傾向也註定了他們走不長遠。



因為反饋就像通往對方內心的一架橋樑只有到達對方的內心,才能看清對方的喜怒哀樂,如果沒有了通往的橋樑,就像沒有乘法口訣,怎麼能知道3*5=??


沒有告訴對方方式、方法不對,對方又如何進步、改正?這就等於阻止了對方向你靠攏,這跟把對方從自己身邊推走有何區別?


凡事有源所溯,有法可解,贈你5招維繫感情法寶


幸福的感情猶如皇冠的光環,令人所向披靡。但,兩人就像來自不同的星球,總有分歧,發生爭執也是常事,想要幸福談何容易?


知名情感專家趙永久,曾經的婚姻對他而言,簡直就是一場噩夢,他老婆在他睡著後騎在他身上,黑夜裡摁住他說:「我很你,我很你!」


是不是有點像電視劇情節,但這是他真實的經歷,也正是因為惡化的夫妻關係,讓他踏上了情感專家之路,如今,他的婚姻幸福美滿。


下面,我們一起探究,著名情感專家趙永久在《愛的五種能力》一書中,教給我們幸福的法寶是什麼?



⑴愛的基本功是管理情緒——情緒管理


疫情期間看到這麼一則新聞:


2月6號,周口市淮陽區西關普羅斯小區的張某因和丈夫王某生氣,想讓丈夫隔離,一氣之下,播打了110,,謊報丈夫年三十從武漢回來,瞞報行蹤,沒有登記,已有症狀。


剛看到這條新聞時,就想起了怎麼一句話:管理不了情緒,挽救不了婚姻。


很多人有了情緒根本不懂得如何管理,不僅控制不了自己,還成了情緒的傀儡,順著傀儡的指引,一步步走向懸崖。


如果,你發現你老公微信上,有一條別人的女人發的曖昧信息,你會怎樣?
此刻的你是不是很氣憤,而且是越想越氣,接著腦海里浮現出他和別人的女人在一起的場景,果斷認定他在外頭有了小三,然後,你就會跟你老公大吵大鬧,從而引發了一場家庭風暴。


劇情的發展,大家是不是非常熟悉,因為一件事的發生,引發了另一個假設,而你成為了情緒的傀儡,上演了一場家庭風暴。


處理情緒的第一個妙招:保持客觀之無為


我們都知道,一段曖昧的信息,是無法百分百判定他有了外遇,答案是有無數個的,或許是一場惡作劇,又或許是別人不小心發錯了。但,大多數人就是控制不住,就認定他有了小三,這是為何呢?


人在有情緒的時候,更容易看不到其他可能,生氣會使你更堅定自己的假設。這時,你就會和「假想敵」(小三)作戰,忽略其他可能,關注點都在他有了外遇這個可能上,所以,你所做出的決定,都是建立在這個假設之上。


所以我們要保持客觀,在自己暫時不了解真相時,選擇什麼都不做,真相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現出來的。


處理情緒的第二個妙招:保持客觀之驗證


當你有了一個假設,這個假設讓你感覺事情很嚴重,或者急迫知道真相,不一定要無為,你可以採取另一種方法,跟隨情緒的提示(外頭有小三),去驗證你的假設,更早地讓事實的真相呈現出來。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在假設還沒驗證之前,要切記,這只是你的假設,這樣,你的情緒就會好很多。


很多情況下,當發現事實並不是你假設的那樣,情緒自然會完全消失,很好地避免了不必要的衝突。




⑵「喜怒不形於色」是愛情的天敵——述情


作者在百合網工作的時候,曾發現一個現象:諮詢師跟一個情感上遇到困惑的人做諮詢,往往在了解了這個人在情感中遇到的事情後,在給出的輔導意見里經常會有這樣一句話「你需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一個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別人就不知道他的內在感受,也不知道這個人的心理特點,也就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讓這個人開心,又如何做這個人會生氣,也就不知道該如何更好地與其相處,這樣的人,是不容易愛的人,也容易在情感關係中遇到問題。


很多感情都敗在不會表達上,如,鄭爽與張恆,鄭爽選擇背後獨自承受壞情緒,而張恆經常選擇冷暴力、或不顧鄭爽感受說出過激的話。


《愛的五種能力》書中講到,述情是指用不傷害彼此關係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感受。


簡單來說,述情就是準確描述自己內在的感受。


通過述情,我們告訴了對方我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不希望如何,這等於給自己的愛人指了一條愛自己的線路清晰得就像一張線路圖一樣,遵照這張線路圖,Ta就可以知道如何愛我們。


述情是情感關係里最合適的、不傷害任何人的溝通方式。



(3)讓你成為對方最稀罕的人——共情


我們先來想像下:


你在工作上與同事發生了不愉快的事,老闆錯怪這事因你而起,被人誤解的你心情糟糕透了,下班回到家你跟丈夫說了這件事。


說完之後,丈夫跟你說:這有什麼,或許老闆並不知情,因這事生氣不是自找苦吃嗎?


這樣的回答,你滿意嗎?是否覺得說了跟沒說一樣,心情還是一樣亂糟糟。


但,如果丈夫跟你說:是不是覺得很氣,堂堂一個老闆,辦事那麼糊塗,不搞清狀況,就把錯怪扣在你頭上,要是我我也氣……
如果是這種回答呢?是不是覺得對方接納了你的情緒,說完之後,糟糕的情緒就減弱了許多或者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就是《愛的五種能力》書中所講到的「共情」,所謂的共情,是指理解到對方的內心感受,並且準確描述對方的感受。


人的內心裡,不管是某種感受,還是某種願望,都需要得到理解和接納。人在內在的情緒沒有得到釋放時,內心是非常痛苦的,也通常是沒有能力解決痛苦的。所以,我們應該遵循一個規律,就是先解決「情」再解決「事」。


這就是共情的重要性,要充分讓對方的情緒發泄出來,解決了情,事自然會得到解決。



(4)全然接受是真愛——允許


感情中有個詞叫「保鮮期」,為什麼保鮮期內的戀人,幸福感指數是很高,而保鮮期已過的戀人,幸福指數卻大大下降呢?


《囧媽》中的徐伊萬、張璐因愛結合,幸福的起點猶如鴛鴦鳥,相濡以沫度生活,可接著,徐伊萬心裡住著一個幻想的老婆,幻想著張璐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


以這種理想的標準來對待張璐,其實就是不允許張璐存在他不喜歡的點。


很多不允許愛人有缺點的人,在找到自己認為理想的對象時,整個人都沉浸在幸福當中,會以為對方沒有缺點,這其實是「情人眼裡出西施」效應在起作用。


彼此在一起生活一段時間後,會發現愛人有許多和自己不同的地方,不允許這種差異的存在,就會產生很大的失望情緒,甚至會因此放棄兩人的感情。


不允許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干涉、強行讓對方去改變,物極必反,任何一件不是發自內心去做的事,都會產生情緒,這種不滿的情緒是感情破裂導火線。

徐伊萬的不允許,最終的他以婚姻的解散為代價。

那何為允許呢?


允許就是不需要去判斷對方做的事情是對還是錯,也不需要把這些事裝到自己心裡去,允許對方以Ta本來的面目存在,不去做抗爭。


全球幾十億人口,沒有任何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當我們發現愛人有缺點、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我們要允許愛人有一個成長的過程。



(5)愛不是你強我弱,而是勢均力敵——影響


《我的前半生》,羅子君和陳俊生兩人門當戶對、郎才女貌,吃穿不愁,育有一子,男拼事業,女相夫教子,這種有愛情有麵包的婚姻,讓人甚是羨慕。


但,陳俊生的一句話,為他們的婚姻埋下了地雷,也註定了他們的婚姻不會有好結局:


我會養你一輩子,你在家做好全職天天便好


這句令人感動的話,讓他們的婚姻漸漸失去了平衡,一方前進,而一方原地踏步。



兩個人在一起,進步快的人,總會甩掉那個原地踏步的人,因為人的本能,都是希望能夠更好地探索生命、生活的外延和內涵。


之後的陳俊生嫌棄羅子君不懂他的職場辛苦,不能察覺到他的情緒,每日到家只會說些家長里短的話題,正因為羅子君跟不上他的步伐,所以,陳俊生才會出軌。


他們的婚姻,凌玲的出現是間接因素,陳俊生不懂得如何通過自己影響羅子君才是最直接因素。


一對好的夫妻,一定是通過自己去影響對方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改變、逃避、逃離。


《愛的五種能力》講到了「影響」的重要性及給出了影響的方法。


作者認為Ta會因你而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生活環境是會對人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引導其慢慢地發生變化。


影響的前提是「允許」,而不是強行改變,允許對方存在的問題,不要去指責、批評。


接著通過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對方,對方不懂得如何關心你,你就向對方做出關心對方的行為,對方不懂得你職場的艱辛,你就多跟對方說說職場的事,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影響到對方的行為。


有了影響之後,要記得強化,所謂的強化就是及時獎勵對方做得好的地方。

當對方做了你希望Ta做的事情之後,及時表達心情。當對方向你做出讓步時,及時表達感謝。付出得到了正反饋,才能恆久。

結語

痛苦往往來自愛的能力缺失,沒有愛的能力,換個人也不會幸福。

幸福與不幸福,或許就在你一念之間,改變不是通往幸福的橋樑,但允許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