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歌里走出極具七情六慾的魯迅

東風新聞 發佈 2020-03-11T19:57:53+00:00

筆耕魯迅詩歌者少,其著作多有局限如同柔弱的草卉與偉岸的樹幹都是天地之氣化育、都流淌著大自然的精髓一樣,魯迅詩歌雖不及他的雜文宏偉,但也是魯迅氣血凝聚而成的,能傳遞思想秉性脈動,折射時代大事小情,描摹其親情、愛情、友情及魯迅與同時代人的關係,是洞悉魯迅的一扇窗牖。

筆耕魯迅詩歌者少,其著作多有局限

如同柔弱的草卉與偉岸的樹幹都是天地之氣化育、都流淌著大自然的精髓一樣,魯迅詩歌雖不及他的雜文宏偉,但也是魯迅氣血凝聚而成的,能傳遞思想秉性脈動,折射時代大事小情,描摹其親情、愛情、友情及魯迅與同時代人的關係,是洞悉魯迅的一扇窗牖。

由於很早就從小康人家墜入困頓,少年魯迅飽嘗辛酸,叛逆之心漸生。

自東京留學參加反清革命開始,他披髮大叫,抱筆而起,要把一切陳腐的東西統統踐踏在地,絕不留情,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雖九死而不悔。

臨近暮年,病體羸弱,可他仍壯懷激烈,渴盼黎明的曙光、滾滾的驚雷,只不過夜色正濃,時不我待,頓覺蒼涼和遺憾。

詩言志,歌言情。打開魯迅詩歌畫卷,仿佛詩人朝我們走近,向我們敞開了心扉,娓娓道來:別諸弟的傷感,斷髮明志的誓言,求索不得的苦悶,同敵手搏殺的痛快淋漓,為朋友犧牲的哀痛不已,對愛人幼子的拳拳柔情,以及善意的調侃、無情的嘲諷、壯志難酬的嘆惋……

可以肯定地說,與小說和雜文一樣,魯迅詩歌也是他留給後人的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如果認真加以研究,不僅能提高對詩歌的鑑賞力,加深對魯迅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多視角地解析魯迅、全方位地透視魯迅的人格特點和魅力。

但是,筆耕魯迅詩歌者本來就少,而且出版的著作大都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由於時代的局限,許多著作墨香猶在,已成明日黃花。

解注式的(偏重於注釋,稍加解說)、分析式的(逐句分析,最後歸納)、匯釋式的(各家觀點的彙編)著作,基本上是就詩論詩,儘管不少著者竭力闡發微言大義,而結合歷史背景和魯迅個人的境遇,透過詩歌來洞悉魯迅思想、人格、人性的不多。

即便偶爾有之,受極「左」思潮的侵蝕,下意識地給魯迅套上了神聖的光環,同時,對魯迅的論爭對手則不能客觀待之。

20世紀90年代後,個別所見到的研究魯迅詩歌的著述,已經有意識地把詩與人相聯結。

不過十分遺憾的是,筆墨極為輕靈縹緲,本該如黃鐘大呂般的震響卻似蜻蜓點水,觀點之曖昧、措辭之朦朧,讀後像霧裡看花,要想從中見到一個客觀真實、栩栩如生的魯迅,顯然不能,更遑論擊節讚嘆、餘音繞樑了。當然,也可能有上品,只是我沒有看到。

用詩歌透視魯迅,用史料還原其同時代人本來面貌

有感於此,我拾遺補闕的念頭沛然勃發。給這本書定名為《魯迅詩說》,創意是由魯迅的詩歌說開去,既要論詩,又要論人。

從量上看論詩多於論人,從側重面看論人重於論詩。以詩歌的時間為序,將詩歌作為透視魯迅的窗口,生髮開去,以求儘可能地描繪出魯迅個性的緣起和思想的發展過程,多側面地展示魯迅的人品風采,讓一個真實的極具七情六慾的魯迅躍然紙上。

《魯迅詩說》

趙冰波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魯迅詩歌里涉及許多他的同時代人,有戰友、朋友、同路人,也有對立面。在研究過程中,我的設想是要以唯物論為指導,以史料為依據,以實踐為標準,對這些人的功過是非,不鋪張揚厲,也不遮掩迴避,還歷史的本來面貌。

這樣做很難,受史料、個人學養的限制,儘管有良好的初衷,在撰寫當中又每每得到河南人民出版社有關同志的有力支持,恐也難完全達其所願。

作為學術專著,自然要考據確切、邏輯嚴密。體例上各章不盡一致,但詮釋為輔、解詩論人為主這點是共同的。對各家的觀點擇其要點評析,除非必要,不做過多臧否,以避免行文滯澀。

為增強可讀性,適時地穿插進了一些逸聞趣事,語言也儘量活潑曉暢。在每篇詩說前,我還冠以七言標題,標題由內容歸納,這樣做,一來有助於對詩歌本身的理解,二來63個整齊的標題一線貫穿,從少年離愁言志到暮年壯心不已,林林總總,本書的內容大概可一覽無餘。

離愁少年初品嘗

獨立寒塘非蓮花

只雞打發灶王爺

不敬財神敬書神

去年離愁今又來

花自飄零人自憐

斷髮明志題照存

抨擊時弊第一聲

此痛綿綿無絕期

撲朔迷離意茫茫……

(部分標題)

這本書耗時一年,撰寫中參閱了專家的大量著述,大有裨益。

魯迅是那樣的博大精深,就像說不完的莎士比亞一樣,魯迅是說不盡的話題。

我不揣淺陋,呈上這本小書,缺失在所難免,將欲就教於方家之時,我記起了魯迅在《未有天才之前》里說過的一段話:「其實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的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幼稚對於老成,有如孩子對於老人,決沒有什麼恥辱;作品也一樣,起初幼稚,不算恥辱的。因為倘不遭了戕賊,他就會生長,成熟,老成;獨有老衰和腐敗,倒是無藥可救的事!」魯迅給了我鼓舞和力量。

作者簡介

趙冰波,祖籍河南滑縣,1955年生於開封,2010年任河南省委黨校哲學部副主任、校學術委員、研究生導師,2016年任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兼職教授。以魯迅研究和中原文化研究見長。



河南人民出版社供稿

作者 趙冰波

編輯 夏賽賽

審核 田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