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的種植需要注意這幾個細節,才可以實現高產

耀農門 發佈 2020-03-09T10:09:20+00:00

配合深耕操作,一次性施加優質肥料22500-30000kg/hm2、尿素180 kg/hm2、硫酸鉀270 kg/hm2 作為基礎肥料,然後再結合區域病蟲害活動現狀施加二嗪磷15-20 kg/hm2 與5%毒死蜱對地下害蟲進行控制。

馬鈴薯又稱之為土豆與山藥蛋,屬於茄科一年生草本種植植物,其塊莖能直接食用,是人們喜愛的糧食作物,其市場需求量僅次於水稻、小麥和玉米。該文依照興縣氣候特徵與種植習慣,從選地整地、施足基肥,選取良種、藥劑處理,播種技術,田間管理、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以及收穫等方面對旱作馬鈴薯高效高產栽培技術應用進行詳細,總結出在旱情突出區域進行提溫保墒,有助於促進馬鈴薯穩定生長,實現馬鈴薯高效栽培種植目標。

一、選地整地,施足基肥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在種植地區選取過程中優選地勢平緩、土質疏鬆、肥力條件中等的沙壤地作為馬鈴薯種植田地。種植區域中前茬作物是非茄科類作物最佳,前茬作物嚴禁選取重茬作物,不能與茄科類作物實施輪作措施。在馬鈴薯整地操作中,整地活動開展中要選取上一年秋末,等到前作物全部收穫之後對種植田間各類雜物雜草進行清除,及時進行深翻處理,翻耕深度控制在20-25 cm,隨後進行鎮壓保墒。次年播種之前深耕,深耕厚度控制在15-20 cm,再結合種植區域每年測土分析數據開展配方施肥操作。配合深耕操作,一次性施加優質肥料22500-30000 kg/hm2、尿素180 kg/hm2、硫酸鉀270 kg/hm2 作為基礎肥料,然後再結合區域病蟲害活動現狀施加二嗪磷15-20 kg/hm2 與5%毒死蜱對地下害蟲進行控制。

二、選取良種,藥劑處理

在薯種選取過程中依照不同種植要求選取對應的種植品種,依照新鮮薯種食用、澱粉加工應用等選取對應品種。馬鈴薯選在春季種植,儘可能選取早熟品種,在夏季播種選取中晚熟品種。

在種薯選取過程中,出窯之後要認真選取。對種薯質量進行劃分,去除腐爛、凍害、病蟲害、受傷塊莖,要全面適應品種基本生長性狀要求。種薯生長整齊度較高、表皮光滑度較高,能有效提升播種質量。

催芽。在播種之前20 天範圍內,將種薯放置在通風透光狀態較好的種植大棚中攤平,厚度保持在2-3 層,溫度保持在15-18℃進行催芽操作。間隔2 天翻動一次,等到幼芽生長到0.5 cm 之後發現其開始變色,轉為紫色或是綠色之後要及時進行切塊播種,芽塊重量合理控制在40-50 g 最合適。

在切種操作之前,要選取0.5% 高錳酸鉀與75% 酒精對應用刀具進行消毒,定期更換。在切塊過程中,切除種薯尾部,然後依照芽眼分布現狀將其切成三角形。芽塊切好之後及時選取70%甲基托布津、15 g 草木灰、80%代森錳鋅進行拌種操作。

三、播種技術

針對不同種植品種要選取對應的播種時間,其中早熟品種能在4 月份上中旬進行播種,晚熟品種可以選取5 月份中下旬進行播種。依照種植區域自然降水現狀對搶墒入種時間進行調控。每壟兩行,株距、行距、大行距為40 cm、40 cm、80 cm。播種密度保持在41600 株/hm2 左右,播種深度能保持在8-10 cm。在雙溝起壟過程中,耕作帶寬幅擬定為120 cm,壟距與壟寬為50 cm 和70 cm,高度保持在8-10 cm。要求壟土較為散碎,沒有根茬,應用適宜幅寬的農用地膜。

種植區域地勢相對平緩,可以選取雙溝起壟覆膜播種操作,其中播種與起壟一次完成。起壟寬窄度均勻一致,每個種植穴放入一粒種塊。坡地機械化生產種植受限,應用畜力進行起壟,選取人工播種覆膜操作。其中耕作中起壟高低與地膜規格大小沒有較大變化,但是具體耕作方向要與等高線保持平行,便於收取自然降水進行有效的蓄水保墒。在播種結束之後要及時覆膜,避免人為要素與動物隨意踐踏或是受到自然風力侵襲,要定期進行逐壟檢查。

四、田間管理

應用馬鈴薯中耕培土機在春播8-10 天、夏播5 天之後及時在壟上進行覆土,覆土基本厚度控制在3-4 cm 範圍內。要略微選取鎮壓措施,確保覆土厚度更為均勻,確保種植田間沒有直接裸露的地膜。在覆土嚴實性不足的區域要及時打孔放苗,之後用細土對膜面進行遮蓋,避免產生燒苗問題。苗完全長出之後要及時查苗補苗;生長至結實期與塊莖膨大期之後,要對壟內溫度進行控制。要做好除草培土措施,確保地膜覆蓋嚴實。

馬鈴薯從幼苗生長至開花,正常情況下無需澆水,要進行蹲苗處理,自然旱情較為嚴重可以補充小水。通過馬鈴薯蹲苗能有效控制莖葉徙長,對養分消耗合理控制,使其長成壯苗,這樣能控制各類常見病蟲害以及倒伏問題。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從初花期到莖葉生長停止階段,馬鈴薯塊莖增長速度較快,生長過程中需水量較高。此階段要補充各類重要的營養元素。

當種植區域土壤水分不足,補充再多營養物質植株也不能穩定生長。所以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在初花期要補充充足灌溉水源,土壤含水量能保持在60%-80%範圍內。但是灌入水量不能太大,不然將會導致馬鈴薯莖葉在中後期生長速度加快,養分消耗過大,誘發倒伏問題,致使減產。在種植田間管理過程中,技術人員要科學控水管理。

五、施肥操作

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對種植土壤沒有過高要求,在疏鬆土壤、透氣性良好的沙質土壤中進行栽培種植具有良好成效,馬鈴薯生長品形較好。整地過程中,每畝地要施加優質有機肥料3100-4200 kg、磷酸二銨25.5 kg、尿素20.5 kg、硫酸鉀15.0 kg、過磷酸鉀50.0 kg、硫酸鋅1.0-1.5 kg,還要施加適量生物菌肥90 kg。通過生物菌肥施加能全面加速馬鈴薯生長,促使其幼苗生長健壯,能對各類常見疫病進行控制,促使馬鈴薯儘快早熟,提高種植效益。在馬鈴薯播種之前,要對種植田地中雜草與土塊進行清理,便於栽種。

六、病蟲害防治

在馬鈴薯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全面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優選抗病性較強的種植品種,優選脫毒種薯,實施整薯播種與輪作倒茬與合理密植措施。在用藥防治中,在發病之前選取45%薯消瘟600 倍噴霧以及70%安泰森500 倍液進行應用防治。間隔6 天左右防治一次,連續噴施3 次,具有良好防治成效。發病之後要及時將中心病株拔除,應用52.5%抑快凈1500 倍液進行噴霧防控,避免重複性用藥,間隔7-10 天進行噴霧防治一次。在殺蟲菌噴施中,發現草地螟、蚜蟲之後,噴施適量吡蟲啉與敵殺死進行防治。結合蟲害活動現狀,儘可能選取低毒高效、低殘留綠色防控措施。

七、及時收穫管理

在正常種植環境中,馬鈴薯在成功播種60-65 天之後,葉片生長開始逐步發黃,此時就可以收穫了。馬鈴薯種植主要是為了供應蔬菜市場銷售的可提前收穫,結合市場價格浮動現狀及時出售,獲得較高的種植效益。馬鈴薯收穫時確保其生長完全成熟,高效高產。收穫要選取晴天以及土壤乾燥狀態下進行,比如上午10 時之前以及下午14 點之後最佳。收穫中要精細化操作,避免馬鈴薯受到機械損傷。收穫之後病蟲害薯、破損受傷薯要分開放置。薯塊全面乾燥之後進行裝筐運輸,貯藏區域要求乾燥性較好、通風自然、遮蔭條件較好,這樣能提升馬鈴薯整體質量與商品率。

八、結語

本文主要對旱作馬鈴薯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進行應用分析,旨在為相應種植技術人員各項種植活動開展提供基本參考。在馬鈴薯種植實踐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種植原則,對各個種植要點全面控制管理,提高種植效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