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能夠統一天下是僥倖?還是歷史的必然?

古今都付笑談中 發佈 2020-03-08T10:46:22+00:00

清朝能夠逐鹿中原,統一天下,我認為不是僥倖,而是其三代人,四位領導人不懈努力的結果,原因不外乎以下五點:一、努爾哈赤的「伐大樹」策略。

清朝能夠逐鹿中原,統一天下,我認為不是僥倖,而是其三代人,四位領導人不懈努力的結果,原因不外乎以下五點:

一、努爾哈赤的「伐大樹」策略。

努爾哈赤是個相當厲害的人物,他最大的功績就是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後金政權,為後代進取中原打下了基礎。努爾哈赤為了統一女真各部,從萬曆十一年他25歲起兵為祖為父報仇,到萬曆四十四年他建都赫圖阿拉(撫順),共用了33年。

「欲一舉滅其勢均力敵之大國,豈能盡滅之?先剪除其外圍部眾,獨留其大樹(都城),如此,則無仆何以為主,無民何以為君」。不斷地削弱對手,最後消滅對手。

他滅女真各部尚且如此,對付明朝也是一樣的,所以他生命的最後十年,就是蠶食明朝在遼東的土地。

二、皇太極雄才大略,是清軍入關,統一天下的關鍵人物。

皇太極是清朝能夠入主中原的關鍵人物。他最大的功績有兩個:一是收服漠南蒙古,造成滿蒙聯手,南向爭天下,二是改國號為清,籠絡漢族,重用漢族文人與降將。

皇太極建立了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擴大了他的統治基礎。為了收服洪承疇,皇太極動用所有的人去勸降,據說還有他的老婆,最後洪承略歸附。但是歷史的戲劇性在於,1643年,就在清軍入關的前一年,皇太極猝死了,據說是腦溢血或者心臟病。

三、多爾袞與順治的努力。

1644年,李自成進京,崇禎帝弔死在煤山。而李自成又缺乏政治頭腦,逼反了吳三桂,一直關注著中原局勢的清朝當局立即順勢而為,抓住吳三桂的借兵請求,收降了吳三桂,山海關之戰大敗李自成,然後一路追擊,第二年李自成就在湖北兵敗而亡。

四、李自成的脆弱。

1637年,李自成還是個帶著17人逃到商洛山中的失敗者,但是次年皇太極入關劫掠,削弱明朝的國力,李自成得到了喘息之機,明軍還要對付張獻忠等農民軍,1639年,李自成趁機帶領幾千人馬殺出商洛山,在短短的五年時間裡,戰河南,陝西,攻入北京。

李自成的團隊也是不牢固的,他的合伙人羅汝才被李自成殺了,他軍師牛金星和宋獻策投降了清朝,沒有堅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與清朝的團隊完全無法比。

五、南明政權的內亂。

與清朝強大的軍事實力和高超的政治策略相反,南明政權可以說是兩者皆無。先是為了誰做皇帝,一場文官集團的內亂,大大削弱了凝聚力,最後選定弘光帝在南京即位後,江北四鎮的軍隊竟然在清軍面前直接投降,還把弘光帝送給了清軍。

隆武帝即位後,他的主要依靠力量,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又懷有私心,最後逼得隆武帝出走,在贛州被俘,絕食而死,鄭芝龍還被清軍誘降。

即使是李定國與鄭成功這樣的名將,也沒有統一的聯合作戰,所以鄭成功北伐時候,在南京功敗垂成。南明換了三個皇帝,每一個都是先敗於內訌。

可以說,在明朝末年這場大亂世中,只有清朝具備了足夠的主觀力量與客觀力量,做了最充分的準備,花了最長的時間,其它的團隊真的是上不了台面,只能陪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