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以後,道家的各大派別,都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養生理念

自家講譚 發佈 2020-03-06T07:29:45+00:00

雖說正一崇尚符籙禁咒而全真崇尚養性延命,但以符籙禁咒為主的正一道也並不是完全不講養生,以修真養命為主的全真道也並不是完全不碰符 籙禁咒,只不過是各有偏重而已通觀我國古代養生之 法,道教養生廁身其中,堪稱博大精深,色彩斑斕。

道家養生觀念的形成,最為關鍵的典籍,應該就是《黃帝.素問》了。

中國的道家,自創始以來,在歷史長河風風雨雨的洗鍊中,各種派系生而復滅,分而複合,真是錯綜複雜。自古以來,較為著名的道教派系,就有五斗米 道、北天師道、南天師道、太平道、金丹道、帛家道、龍虎山派、皂山派、樓觀派、上清派 、茅山道、鍾呂派、清微派、凈明派、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教、正一道、武當道等。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道醫不分的說法,可是縱觀這些名目繁多的道教派系,其所奉道術,雖互有異同,但從宏觀角度 分析,不外信奉符籙禁咒的「正一道」和全真修煉的「全真道」兩個 大宗。其符籙禁咒一派,自元蒙滅宋入主中原以來,由忽必烈授命龍虎山三十六代天師張宗 演主領皂山、龍虎山、茅山三山,此後於大德八年(1304)時,又由成宗皇帝授龍虎山三十 八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襲領江南道教。








這樣一來,江 南龍虎山天師道派,與皂山、茅山等符籙一派,終至合流而為「正一道」。發軔 於宋元的全真一派,上承鍾呂金丹道派性命雙修之緒,旁及儒釋兩家教理,主張三教圓融及 識心見性、獨全其真、不娶妻室、不茹葷腥的出家修煉之法。其派又有北宗、南宗之分。北 宗盛行於江北,由王喆開山作祖,下分遇仙、南無、隋山、龍門、嵛山、華山、清靜七個支 派,於修煉主張先「性」後「命」;南宗盛行於江南,由張伯端肇始 其端,於修煉主張先「命」後「性」。此後,由於全真所奉真武帝君 ,也為以煉驅邪為主要方術的武當道所遵奉,所以人們也有把武當道視之為全真一派的。











元明以後,道教天下,經過長時期來的生滅分合,基本成了崇尚符籙禁咒的正一 道以及崇尚養性延命的全真道的天下。雖說正一崇尚符籙禁咒而全真崇尚養性延命,但以符 籙禁咒為主的正一道也並不是完全不講養生,以修真養命為主的全真道也並不是完全不碰符 籙禁咒,只不過是各有偏重而已

通觀我國古代養生之 法,道教養生廁身其中,堪稱博大精深,色彩斑斕。追源溯流,其法多承先秦神仙方士所創 行氣、服餌、房中三大術而來,此後擴而充之,縱而深之,旁及雜修,融會儒佛,汲納軒岐 ,囊括百家,可謂「雜而多端」,蔚為大觀。

在道家「雜而多 端」的養生之法中,可以發現,雖說其法融會儒佛,囊括百家,卻又有著自家濃郁的個 性特色:如修真服氣,內丹修煉,存思守一,房中補益,辟穀絕粒,藥石服餌等等,無不姿 彩瑰異,為古往今來的養生之士所重。








道家養生修煉,品類雖多,名目各異,但 卻無不把修煉的重心落在精、氣、神「三寶」的修煉上。「精」為組 成生命的根本物質,其含義有先天、後天之分:先天之精為與生俱來,稟自先天的生命起源 物質。《靈樞·本神篇》說:「故生之來謂之精。」後天之精來源於飲食 營養,有充滋五臟之功,五臟充滋則其盈溢之精,復歸藏於腎而化為生殖之精。《素問 ·上古天真論》說:「腎者主水,受五臟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 」「氣」的情況較為複雜,既有先天「元氣」,又有後天呼吸之 氣,水谷之氣;既指人體中流動著的精微物質,又指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

由於精、氣、神在人身所占的重要地位,所以其修煉諸術,就自然以 「愛氣、尊神、重精」為重了。如修真服氣、胎息功法、六字氣訣等,專在精、 氣、神「三寶」中起關紐作用的「氣」字上用功夫。為什麼說「 氣」在「三寶」中起關紐作用呢?《太平經》回答說:「神、精有氣 ,如魚有水,氣絕神、精散,水絕魚亡。」可見「三寶」之中,只要 「受之於中和」的「氣」一絕,「神」、「精 」兩者也就隨之渙散消亡了。再如「存思」功法,是以召使易於外游的神返 回身中為主的一種煉養之術。由此擴而充之,於守一、內觀諸法,也莫不以「尊神 」為主。又如房中補益之法,多以房中節慾、「還精補腦」為歸,足見其法 對於「精」的重視。至於內丹大、小周天功法,有所謂「煉精化氣」 、「鍊氣化神」、「煉神還虛」之術,目的就是通過對人體精、氣、 神「三寶」的合煉,使之相抱成一,最後還歸於虛空的「道」,而使 生命長存於天地之間,故尤蔚為道教煉養功法中的奇觀。

辟穀也稱斷谷、絕谷、卻粒、休糧,為道家不食五 谷,代之以咽氣吞津、瓜果藥餌的養生之術。《上清黃庭內景經》說:「百穀之實土地 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亂神明胎氣零,那從反老得還嬰?三魂忽忽魄糜傾,何不食氣太和 精,故能不死入黃寧。」《中山玉櫃經服氣消三蟲訣》則說:「既食百穀則邪魔 生,三蟲聚,貫穿五藏,鑿壞六府,使丹田不華實,滓液不流注,血脈不通行,精髓不凝住 ,胎魂不守宮,陰魂不閉戶,令人耽五味,長貪慾,形老神衰,皮皺發落,若不卻粒絕味, 禁嗜戒色,則屍蟲全而生身必死。」可見辟穀的原因,一則在於除卻五味外美,清理腸 胃;一則在於將寄生人體,而以穀食為生的三屍之蟲置於死地。











伴隨辟穀而行或 單獨可行的服餌之法,除外丹服餌、石藥服餌因有毒而遭淘汰外,以植物藥的服餌補養,至 今猶獲養生家的青睞。關於服餌的藥效,《雲笈七籤》卷七十四《方藥》指出:「夫茂 實者,翹春之珠明也;巨勝者,玄秋之沈靈也;丹棗者,盛陽之雲芝也;茯苓者,絳晨之伏 胎也。五華合煙,三氣淘精,調安六氣,養魂護神,能用得其方,位為天仙,老者復壯,反 嬰童顏,千害不傷,延壽萬年。」就具體可以用作服餌的植物類藥物而言,若從中醫角 度觀察,多為一些益氣養血、填精益髓、充和五臟、強健筋骨的補益類藥物,或為一些開心 益智、明目祛風、疏通血脈、驅散邪氣的綜合性藥物。前者如人參、靈芝、地黃、黃精、枸 杞、大棗;後者如菖蒲、茯苓、遠志、防風、菊花、石葦等。無論實踐還是藥理分析,無不 證明這些藥物可在多方面對人體起良性作用,從而使之延年益壽,邪去正安。

再如沐浴之道,原屬雜修範圍。雖說儒、釋修性養生,也重沐浴,如佛典《十誦律》卷 三十七就說:「洗有五功德:一者除垢,二者身清凈,三者除去身中寒冷病,四者除風 ,五者得安穩。」可是從洗浴的擇日擇時、五種香湯、浴衣澡豆、存思養神等方面得洗 澡旨趣而集大成的,當數道教。其沐浴所獲功德,於「外凈」、「身垢盡除 」的同時,更獲「內凈」、「虛心無垢」之妙。內外諸垢既已除 盡,則神氣清爽,道業自然精進了。


以上內容文字部分為頭條號「自家講譚」原創,歡迎轉載分享。配圖部分來自網絡,如有需要,請私信小編,謝謝大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