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用了5年,也沒能癒合「出軌創傷」:答案原來在這裡

正新陽心理說 發佈 2020-03-13T05:31:20+00:00

01「時間會平復一切」這是一句謊言文章和馬伊琍現在已經離婚了,但早在2014年文章就被證實出軌姚笛,當時馬伊琍在微博寫道「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01「時間會平復一切」這是一句謊言

文章和馬伊琍現在已經離婚了,但早在2014年文章就被證實出軌姚笛,當時馬伊琍在微博寫道「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並在多個場合表示原諒文章,文章也是真誠道歉,懺悔連連,事情好像就這麼平穩的過去了。

然後5年之後,2人最終還是走到了婚姻的盡頭,宣布離婚。

在文章出軌事件爆發後,馬伊琍的痛苦是真實的,她希望能夠原諒對方,繼續經營婚姻也是真實的,畢竟她是一個2個孩子母親。但最終還是在5年後走不下去了。

時間可以療愈創傷嗎?如果可以,5年的時間為什麼沒有癒合?

所以,不要指望用時間來消化傷痛,心若不變,痛苦永遠不會成為過去!

02「心理創傷」不是邏輯,是感性記憶

在《精神病學》上,心理創傷被定義為「超出一般常人經驗的事件」。而這些「超出常人經驗」就是一些人生大事件,例如遭受自然災害,親人離世,父母家暴,同學欺凌等等。在這些事件中產生的負面「心理印記」,我們稱之為「心理創傷。」

「心理印記」是什麼呢?它是我們對過去發生的事件,在心理中產生的印象和解讀。或者稱作心理記憶。它跟頭腦記憶不同,頭腦記憶是記憶過去事件本身,屬於邏輯記憶。而心理記憶則是記憶的情緒感受,屬於感性記憶。

在邏輯記憶中,我們有昨天、今天、明天,這些時間概念,這是事件發生髮展的過程。而感性記憶中,只有感受程度。並且情緒的感受,往往取決於我們對事件,主管的認知判斷。 所以認知不改變,情緒就無法消除。

我有個同事跟女朋友正處於熱戀期,情人節時候,疫情比較重,出門不方便。所以下班後,他就直接回家了。女友看到情人節,男朋友居然沒有任何表示,非常生氣,於是兩人大吵一架。

他說:「不就是沒有買花,至於嗎?」他不理解的是,在女友的認知中,情人節沒禮物,就是對方不重視自己,不重視自己就等於不愛自己。既然對方都不愛自己,自己付出那麼多,憤怒是理所應當的,這就是她情緒的來源。

隨著時間流逝,也許他女友會忘了這次事件,看似不在計較情人節沒收到送禮物的事情。但在她情緒記憶中,卻會一直記著,男友對她不重視,不關愛的感覺。即使若干年結婚後,當吵架的時候,她可能還會突然說:「我就知道當初你就不愛我,否則以前情人節怎麼會連個花都不送呢?」這就是感性記憶。

時間可以讓我們淡忘事件的景象,但卻無法消除心理對情緒的感受。

03「心理創傷」實質是過去的遺憾

有位來訪者,她現在事業做得不錯,收入也很高。卻總是悶悶不樂,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悅。小的時候,父母對其要求很嚴格,很少給予表揚和肯定。那時候家裡也窮,父母也沒有時間給予很好的陪伴,她的童年感受是孤獨和無力。

長大後,她努力掙錢,覺得自己成功了,父母就會誇讚自己。但不管她多努力,在父母眼中,她總不夠好。經常被指責和批評,這讓她非常痛苦。

案主是一個成年人,有自己的認知和思想,也能夠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擔責任。甚至她也理解父母,理解他們不懂尊重孩子,知道父母的局限性。但是在她的內心,卻跟童年時候一樣一直在渴望父母的肯定和關愛。

那個需求一直在那裡,從沒有消失過。這就是過去的遺憾,一個未被滿足的期待,一直在等著我們去和解。

所以說心理創傷的實質,是過去的心理遺憾,以及曾經沒有滿足的心理需求。

04創傷療愈的2大方法:

時間只能淡忘事件中的邏輯記憶,對於身體的感覺記憶,心中的情緒記憶,時間無能為力。因為情緒記憶被儲存在潛意識中,會被類似的事件不斷調用。

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個「怕」就是就潛意識的情緒記憶,被平時的「井繩」不斷的調用出來,這個「怕」也會不斷被強化。

方法1:創傷事件需處理,完結情緒自消失

要治癒「心理創傷」,先找問題根源,找到那條「蛇」,然後解決了對「蛇」的恐懼。整個過程就是完結「被咬事件」,處理完成,以後再看到「井繩」,也就不再有「怕」了。

因為每個「創傷」都在潛意識中,關聯著過去未完成的事件。

就像一個非常負責任的快遞員,給你送一個包裹,你覺得包裹髒亂差,不願去簽收。你不簽收他就不走。

我們經常用憤怒、痛苦、遺憾、後悔等等方式,來拒絕簽收包裹。以為這樣可以排除過去,但恰恰相反,這些情緒會像鐵鏈一樣,把你緊緊的跟過去綁在一起。

只有我們把包裹簽收下來,完結這個事件。快遞員送完就會自動離開了,我們的情緒會自動消失了。所以,要想告別創傷帶來的痛苦情緒,首先要去完成關聯事件。

完成關聯事件,需要問自己以下3個問題:

①這件事情,讓我產生了情緒,這個情緒的意義是什麼(對我有什麼幫助)?

②發生了這件事情,假如它有一點意義,那麼這點意義是什麼?

③這件事情,對我有什麼啟發,可以讓我學到什麼?

這三個問題,會讓我們重新審視事件的意義,當我們找到事件的意義,這個「包裹」就變得有價值,我們也就很容易簽收了。「包裹」簽收後,這個事件隨之就結束了。

我們拿「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來舉例:

第一:被蛇咬的讓我產生了恐懼的情緒,這個恐懼情緒會讓我在未來,看到蛇的影子就躲得遠遠的,避免我會受到第二次類似攻擊,這是恐懼情緒的意義。

第二:被蛇咬的這件事情,會讓我們知道在外面行走的時候,要加倍小心,提高警惕保護自己,野外不僅僅有蛇還可能會有其他動物,所以,這次的受傷,讓我們可以更好的提高警惕。因為提高警惕,避免了在未來因為不小心而遭受的災難,這是這次事件的意義。

第三:在被蛇咬的事件中,得到的啟發是什麼呢?遇到問題不要驚慌,因為你不動,蛇不會主動攻擊。學會做事情先觀察,再行動,這樣才能更好的控制結果。所以即使下次看到蛇,也要先觀察,而不是驚慌失措。當看到井繩的時候,更是要先確認,在反應。

通過以上三個問題,我們對事件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並從事件中得到啟發。從中也獲得了學習和成長,找到了事件發生的意義與價值,這樣事情就可以完結了。當事情完結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情緒隨之消失。因為情緒本身的意義就是在提醒我們:「這個事情很重要,但還沒有完成,你要重視起來」。

方法2:改變角度看問題,釋放痛苦心泰然

貓抓老鼠是對的嗎?

站在貓的角度看,老鼠是它嘴裡的食物,抓來當飯吃,當然是對的。就像劉慈欣在《三體》中說:「我消滅你,與你無關。」這是這是貓的世界觀。

如果站在老鼠的角度看呢?貓還是對的嗎?如果老鼠世界開個大會,估計沒有老鼠出來說:「貓是對的,我們天生就是貓的食物!」更不會說:「我很願意被貓吃掉。」

所以,問題本身不是問題,看問題的角度才是問題。

怎麼轉換角度呢?有以下2個途徑:

①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對方的行為,讓過去的事實合理化,潛意識就願意放下。

小孩子是無法理解父母的,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創傷,都在童年的原因。

小時候沒有完成作業,被父母責罰,孩子可能就會對父母有怨言。但當我們長大後,能夠理解父母真正用心的時候,能夠站在父母角度,再去看當時發生的事情時候,就可以理解了,那些情緒也就釋懷了。

所以,站到對方的角度,看對方的行為,這些行為就是合理的。既然合理,我們就不需要再用情緒去反抗「發生的事實」。因為不管你有多大的本事,「過去事實」永遠無法改變一分一毫,解決方法只有接受。當我們接受了事實的存在,情緒就會自動消失了。

這裡要說明:接受不是贊同,接受只是允許存在,只是不去對抗。

舉例:老鼠接受「貓吃老鼠」的事實,不是說老鼠認為貓吃自己是對的,而是貓有這個能力的,或者說站在貓的角度是可以吃老鼠的(你接不接受貓都會吃)。

假如不接受,老鼠認為「貓憑什麼吃老鼠」,去對抗這個事實,然後去埋怨貓,到貓那裡抗議,結果可想而知,只能死的更快。

只有老鼠接受了這個事實,它才能採取一些措施,讓自己儘量避免災難發生,這樣才可以讓自己更好的活下來,所以接受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別用「對抗」把自己封印在「創傷」中,換個角度看世界,把自己從「創傷」中解救出來,這才是對自己最大的愛。因為世界上,從來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②站在問題的反向角度,找好處。

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女兒,一個女兒賣鞋,一個女兒賣雨傘。結果老太太擔心女兒,天天哭。別人問她為什麼哭,她說:「晴天的時候我擔心賣雨傘的女兒生意不好,雨天的時候,我擔心賣鞋的女兒賣不出去,我替她們發愁呢!」

路人跟她講:「你這樣想,晴天的時候賣鞋的女兒有生意,雨天的時候賣傘的女兒好賺錢,這多好呀?」老太太聽到後,想了想笑了起來,從此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老太太都是樂呵呵的。

這就是站在問題的反向去思考,從中找出好處,讓自己從情緒中釋放出來。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裡,考試前兩天晚上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他夢見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和自己心愛的表妹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

這三個夢似乎都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白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躺在一張床上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

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闆樂了:「唉呦,我也會解夢,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白菜,不是高種嗎?戴斗笠打傘不是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秀才一聽,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探花。

潛意識沒有是非分分別,它是靠感覺來跟意識溝通。就像故事中一樣,我們解讀的方向不同,認知就不同,潛意識收到的感覺就不同。

我們的「創傷」也是如此,往往它的形成,因為我們看問題角度,而產生的認知偏差,認為好就會產生好情緒,認為壞就會產生壞情緒。

故事中「牆上種白菜」,算命先生把問題,放在「白菜」上就沒有收穫,因為牆上是種不出白菜的,所以寓意就是壞的,就會有壞的情緒,心灰意冷。店家解夢的時候,把問題放在「高牆種」,就寓意「高種」,比較吉祥,情緒也就瞬間轉變,於是信心充滿了。

對於「創傷事件」站在問題的反向找好處,找到好處就會豁然開朗,情緒也會隨之消失。

05小結:

時間不會療愈創傷,心是一切的根源,而認知是改變心的途徑。當我們認知改變了,心中的創傷自然就痊癒了。

不管「創傷」發生了多久,它們就像峽谷中的幽暗,一旦陽光照耀進來,所有的黑暗,都會瞬間消失。這陽光就是我們轉變後的認知。

願每個人心中充滿陽光,在輕鬆快樂中享受人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