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大面積種植經驗,採用這個栽培制度,讓西瓜又大又甜

you網羅 發佈 2020-03-05T08:14:37+00:00

導語:分析輪作與間作套種這兩種種植西瓜的方式,因地制宜,合理調整,大力提高西瓜的品質,提高西瓜的產量合理種植,制定適應的栽培制度,對於種植西瓜來說是非常有益的。

導語:分析輪作與間作套種這兩種種植西瓜的方式,因地制宜,合理調整,大力提高西瓜的品質,提高西瓜的產量


合理種植,制定適應的栽培制度,對於種植西瓜來說是非常有益的。然而,今天就來看看輪作與間作套種這兩種栽培制度對西瓜種植有什麼影響。咱們接著往下看吧!

一、輪作:

西瓜採用連作是不合適的。由於西瓜連作後易受土壤傳枯萎病的侵染,產量略有下降,整個園地不收穫即可被破壞。這種疾病是最嚴重的疾病,威脅到西瓜的生產,很難控制疾病的傳播。日本利用抗病性強的葫蘆、南瓜等作砧木進行嫁接換根的辦法,有效地控制了枯菱病的蔓延;美國則採取選育推廣抗病品種的辦法來解決枯菱病的危害;我國各地長期以來都是沿用合理輪作的辦法,避免了枯萎病的發生、發展和危害。由於此法簡便易行,不需增加任何投資成本,效果也好,所以,根據我國國情,預計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尤其是在地多人少實施輪作並不困難的地區,將會繼續推廣應用。

西瓜合理輪作防病的有效間隔年限,將根據枯萎病病菌在不同土壤中的有效成活時間的長短而定,在水田中,該菌的生存年數較短,在旱地中其生存年數要長得多。根據各地的實踐經驗和試驗結果證明,西瓜水稍田輪作時只需間隔3--5年即可,而在旱田上輪作則必須間隔6-8年以上才比較安全。

連作西瓜後,即使沒有發生枯萎病,植物的生長潛力也變弱,果實變小,也經常發生減收這樣的不良情況。所以,西瓜不宜連作,必須實行合理的科學輪作制度。

我國各地瓜農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瓜田合理輪作經驗,為了減少同類病蟲的感染傳播,一般不與西葫蘆、黃瓜、甜瓜等其他葫蘆科作物進行輪作,也最好不在病蟲較多的老菜地上進行輪作。通常與糧、棉、油等大田作物進行輪作時病害發生較輕。

南方地區瓜田的後茬均以晚稻為多,旱田則常以栽培紅薯為主,而前茬往往都是套種早熟麥類作物、早油菜、早蠶豆等越冬作物,華北地區瓜田的後茬作物均以小麥為多,也有一部分是接茬種蘿蔔、大白菜等秋菜的,也有後期套種玉米、棉花、花生的,其前茬地一般均選用去年的大田秋作物茬口,其中以玉米、紅薯、棉花、花生為多,亦有部分地區前期套種小麥、油菜等越冬作物的,有的地區瓜農認為,瓜地忌選豆茬,農諺雲"豆茬種瓜,不壞也瞎"。因豆茬地的地下害蟲較多,不易保苗,但也有人認為,豆科作物由於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致使豆茬的肥力較高,有利於需肥量大的西瓜作物生長。

西瓜是個好茬口,它的後效高,因此農民在大田上實行合理輪作時能因地制宜的安排運用這個茬口,以促進種植業的全面增產。

二、間作套種:

間作套種是充分利用光熱資源、高度發揮耕地潛力的集約栽培方式。它更適合我國人口多、耕地少、農作精細的傳統情況,是提高複種指數、提高單位面積年產量的有效措施。

西瓜作物的生長季節較短,行間距離較大,在其生產過程中,地面與空間均具有比較明顯的空閒階段可以加以利用,因此,非常適於運用間作套種技術,各地瓜農在這方面積累有許多切實有效的成功經驗。

間作是指同一陸地主要作物行間同時種植另一種子作物的栽培方式,兩種作物的共生時間長,在主要作物行間進行普通子作物的全生長過程。西瓜在間作中常作副作物為多。目前生產上應用較多的是幼齡果園內間作西瓜,由於幼齡果樹行株距大、空閒面積多、幼樹根系和樹冠又均未充分伸展,不會影響間作物的正常生長,同時,建圓前期由於尚未結果,沒有經濟收益,因此難以進行大量投資用以加強幼樹的管理,所以,幼齡果園間作西瓜,不僅西瓜可以正常生產,而且由於種植西瓜的經濟收益比較好,因此,可以起到以短養長,促講果園早日建成提前結果增進效益的積極作用。由此可見,幼齡果園均可推廣發展間作西瓜。

大田作物由於生長季節比較短,間作物之間的爭光爭肥矛盾比較大,所以,很少進行間作西瓜,而只實行短期套作。套作是二種作物部分生育期共生,而大部分的時間均為單作生產,前作物與後作物的生長時間緊密地銜接起來,一般均是在前作物的生長後期、在其行間播種或定植後作物,這樣後作物利用前作物的生長後期,而前作物也利用了後作物的生長前期。南北瓜農在生產實踐中因地制宜巧妙地創造出了多種多樣的套作方式,並獲得了多種技術經驗。

好了,以上 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小編希望這兩種種植制度可以大力推廣並大幅度應用於西瓜種植中。大家對今天內容有什麼想法,有什麼疑問,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我們下期再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