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善的康熙皇帝和他治下的病態清朝

一枚心內科醫生 發佈 2020-03-05T10:33:21+00:00

很多電視劇影視劇都描寫了康熙平三番、收台灣、平定叛亂的壯舉,甚至描寫康熙皇帝為了滿漢一體下足了功夫,不乏一些影視劇胡吹康熙皇帝治理腐敗等歷史功績。

康熙皇帝一直以來是大家口口相傳的一帶明君聖主。很多電視劇影視劇都描寫了康熙平三番、收台灣、平定叛亂的壯舉,甚至描寫康熙皇帝為了滿漢一體下足了功夫,不乏一些影視劇胡吹康熙皇帝治理腐敗等歷史功績。今天我們就透過現象看本質,把這一帶明君聖主的那層外衣脫下來,看看此君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皇帝,在他統治中國的那段時間裡,都發生了那些讓人唏噓不已的荒唐事兒。

陳道明扮演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大家都知道,算是中國歷史上對西方算術、數學天文曆法研究的很深入的一個皇帝。據康熙皇帝自己說他學習天文歷算,數學、幾何是因為自己不懂這些東西,沒有辦法在臣子們打架是判斷誰是誰非,因此他才要發憤苦讀。由此想來他對中國古代典籍的鑽研,大約也有這樣的動機。除了好奇心、求知慾之外。他肯定不願意被漢族臣子看成只會騎馬射箭,只會殺人放火的粗野夷虜。自尊心會要求他在精神文化層面上,在個人修養上也都成為勝利者。到了後來當他深切而明確地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時,必定會令他自覺地將這種東西當成一個君主治國平天下的立身立國之本。

康熙晚年讀書像

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三藩之亂尚未平息他就寫到:天生聖賢,作君作師。萬事道統之傳,即萬世治統之所系也。表明他特別清楚地知道,儒家意識形態的道統與他帝王統治的治統,是不可分割的兩位一體。苦心研讀四書五經之類就此超出了自身的慾望,成為他現實政治的需要。天不變,道亦不變。出自先世大儒之口,說的真好。他要讓那些漢族士大夫們知道,除了皇家姓氏之外,天沒有變,道也沒有變,一切都不會變。這應該是他學習那些儒家經典的最深動機。

康熙初年曾經一度廢除了,八股經義取士改為策論,要求應考的學子們針對社會問題,在命題範圍內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是唐宋時期實行多年的科舉考試方式。康熙親政後將這種有助於活躍思想的方式再次廢除,又改回了那種僵死的經義和八股之中。由此我們就會知道此人的大體思路,一切以維護皇家的權利為基本前提,任何可能的背離都不在允許之列。由此也就能夠明白,在他手裡是不可能實現什麼科學昌明了。只有清楚了這一點,我們才會明白,同樣實在康熙皇帝身上,為什麼會有截然相反的另外一面。

康熙藝術圖

從各種史料中判斷康熙的文化素養還不錯,他的父親順治皇帝福臨有一股狠勁兒,在刻骨鑽研那些古代典籍時,曾今累的吐過血。玄燁和他的父親一樣,據說也曾經在廢寢忘食的學習中咳中帶血。有資料說為了練習書法,他臨摹的大家手卷有萬種以上,手書寺廟榜閣多達千餘。高士奇等當時和後代的書法家稱讚康熙的書法深得古人之意,應該不僅僅是在怕馬屁。

康熙五台山題字

至於康熙寫的那些詩文辭賦,就真的不太好說了,基本看不出什麼古意來。透著一股大紅大綠金碧輝煌的暴發戶氣息,很少能夠讀出什麼才華靈氣來,能讓人記住的東西不多。可能是特別害怕別人說他沒文化,所以康熙拚命堆砌華麗辭藻和古僻典故。使很大盡頭輪那些高大的形容詞,聲嘶力竭地加重語氣,結果因為太使勁兒反倒露了怯,透出一股子小家子氣。就像今天讀書沒讀通的文化人寫出文章來通沒人能看懂的生造詞彙,仿佛患上了精神上的消化不良,吃什麼拉什麼。

康熙皇帝本質上十分專橫,他的所謂仁慈寬厚基本上可以理解成是,為政治目的做作出來的。他太想博得這樣的名聲了,於是六十年間沒有培養出一個像樣的歷史文化名人,僅有的一個納蘭性德還夭折了。由此可以知道玫瑰花的美是自然而然的,如果這朵花每天嚷嚷著讓人們來欣賞自己的美貌的話,大概只有居心不良的人才願意接近它。所以除了曹雪芹之外,整個大清朝三百年沒有產生一位,放在中國歷史上能叫的響的一流歷史文化人物。原因大概端在於此。而曹雪芹之所以能寫出紅樓夢大約也是拜沒有躋身官場之賜。

康熙年有名的詩人納蘭性德

有一種說法認為康熙皇帝出於仁慈寬厚,出於對漢族士大夫的尊重和推崇,出於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大力推行孔孟之道,並禮遇士大夫。這種說法固然會為康熙所欣然接受,但很有可能不是事實。在現實生活中活不出個人樣的中國文人,特別喜歡沉浸在白日夢力意淫,有眾多證據表明康熙皇帝鄙視滿洲人等與漢族士大夫詩文唱和的情趣追求,特別討厭他們學習漢族文化,他堅持騎射武功為滿族之根本國策。他多次訓諭自己的兒子們:我們這些上等人要時時訓戒,防止沾染漢族習俗。歷史上金、元時代漸漸漢化,竟變得和漢人一樣,我對此深深警戒,並屢屢告誡你們這實在是我朝首要的事物,對此你們一定要小心謹慎。對滿族大臣他說的十分坦率,為國家長治久安考慮,滿洲人絕不可學漢人。文臣中許多人希望我學習漢族習俗,漢族文化有什麼難學的?一入漢俗便大違祖宗明訓,我誓死都不會去做。我身邊的這些兒子們,若有人沾染漢族習俗的話,我絕不會繞過他。有祖宗成法在就是想姑息也難。在這種心態下,他的確只會推行孔孟之道,來維護他一家一族的利益。而不會為這個國家民族的長遠考慮,去提倡什麼科學。

康熙批閱的奏章

對於漢族士大夫他嘴上說的和心裡想的,可能也有不小的差距。 其中有多少寬容仁慈的成分,實在可以成為一個很大的疑問。最能表達他真實體會的應該是康熙五十八年八月的一次談話。這次談話發生在康熙和他的子孫之間,因此特別坦率。當時康熙已經六十三歲,他告誡自己的子孫漢人人心不齊,不像我們滿人、蒙古人那樣,數千萬人一心一意。我治理這個國家這麼多年,深知漢人之所以難治,都是因為他們不能齊心的緣故。國家太平日子久了,你們一定要居安思危。

後來,康熙皇帝成立南書房,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統治,在自己的兒子雍正和後來演變成了軍機處,這一切都是在康熙皇帝仁慈寬厚的政治秀中逐步實現的

康熙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