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人瞧不起,怒而寫下一首詩,卻成千古名作

慶余 發佈 2020-03-05T10:38:58+00:00

宋代理學家朱熹的《論語集注》中,有這樣一句話,「狂者,志極高而行不掩」。總的來說,李白被人瞧不起,怒而寫下一首詩,卻成千古名作。

宋代理學家朱熹的《論語集注》中,有這樣一句話,「狂者,志極高而行不掩」。我想李白就是這樣一個狂人。早在李白青年時期,他便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表露過自己的遠大志向。即「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內清一」。

但現實很殘酷,李白的這種狂者姿態,不僅不被世人所理解,還常常會被當作「大言」來恥笑。如李白漫遊渝州(今重慶市),謁見當地名士李邕時,就因放言高論被說是「大言」,從而瞧不起他。李白對此很不滿,便在臨別時怒而寫下一詩《上李邕》以作回應。

《上李邕》是一首七言古詩,寫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在這首詩中,李白不僅對李邕瞧不起青年人的態度表示了強烈不滿,還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畫與歌頌,表達了自信、自負、不畏流俗的狂者姿態。僅開頭兩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便令人不得不佩服。


《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首先,詩的開頭兩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即大鵬某一天只要乘風而起,就可以直上九萬里之高。「大鵬」,本是《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後來成為了莊子哲學中自由理想的象徵。而李白青年時期就志向遠大,非常自負,這裡顯然是以大鵬自比。即你李邕不要瞧不起我,我李白有朝一日,會同大鵬一樣直上九萬里,那時你只能仰望我了。

緊接著兩句「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意思是說,假使大鵬沒能藉助於風的力量「扶搖直上九萬里」,它也能扇一扇翅膀就將滄海之水簸干。這是因為在神話傳說中,大鵬鳥「其冀若垂天之雲,水擊三千里」,即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雲,拍擊下水面就能激起三千里的波濤。結合開頭兩句來看,李白的狂者姿態可謂溢於言表。大鵬的形象,也就是李白自己的形象。

然後,我們來看詩的後四句「世人見我恆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也就是李白對李邕瞧不起他的回答。即凡夫俗子見我喜歡發表不同凡響的言論,聽到後就恥笑我在說大話,當年的孔聖人還說後生可畏呢?你李邕可不要瞧不起年輕人啊。因為這首詩是李白直接給李邕的,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它的語言還是比較委婉。

但真實目的就是對李邕瞧不起年輕人的批評。也就是李白沒有想到身為名士的李邕,竟然與那些凡夫俗子一樣,所以便拿出《論語·子罕》中記載的孔聖人識拔後生的故事反唇相譏。言下之意,便是說你李邕難道比孔聖人還要高明?從這四句詩來看,其實我們還能看到青年李白的氣識和膽量,也難怪後來的李白敢於「笑傲權貴,平交王侯」。

綜觀這首詩,李白主要是以大鵬自比,表達了自己的遠大志向及強烈的用世之心,對名士李邕瞧不起年輕人的態度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全詩語氣直率不謙,具有磅礴的氣勢,是李白代表作之一。總的來說,李白被人瞧不起,怒而寫下一首詩,卻成千古名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