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地理分區史:千年來一路南侵獲得大量國土,最終形成三大地區

知越南 發佈 2020-03-04T14:21:42+00:00

越南地理上猶如一條橫臥在中南半島的小龍,全國分為三個地區,越南人稱之為「三圻」。不過越南這種地理劃分在兩百年前的阮朝才形成,形成了越南三種各有不同的文化。

越南地理上猶如一條橫臥在中南半島的小龍,全國分為三個地區,越南人稱之為「三圻」。不過越南這種地理劃分在兩百年前的阮朝才形成,形成了越南三種各有不同的文化。


越南歷史上南進奠定了日後的「三圻」版圖

越南自五代十國土豪丁部領趁亂自立建立大瞿越國,宋太祖承認交趾為外藩之初時國土只有交州一部,以紅河三角洲為中心。丁朝之後越南歷朝國力逐漸強盛起來,一步步開拓疆土。尤其是越人利用武力南侵占城,一步步將國界線推進到現在越南中部地區,到明朝永樂年間越南重新成為中原王朝版圖氏,「大越」國已經恢復了昔日隋朝最南的疆域古日南郡之地。

越南在黎利反明成功後二次自立建立「大越」黎朝,越人重新南侵占城,並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在黎聖宗時期,大越徹底消滅了心腹大患占城國。將大越國界推進到了更南的地方,與昔日中南半島強國真臘為鄰。黎朝中期衰敗,莫朝成立,當時黎朝舊臣不服,越南進入南北朝時期。當時黎莫形成了越南歷史第一個分裂區,使得越南進入二元化區塊時代。歷經數十年,黎朝中興,將莫朝打成在邊陲高平偏安一地的地方政權。

這邊第一次莫黎南北朝剛結束,中興的黎朝內部又發生內訌。掌權的鄭阮兩姓互相爭鬥,弱勢的阮家阮潢避居南部順化廣南等地,與掌權的鄭家形成一個黎朝之下事實上的兩個國主政權,使得進入越南第二次南北紛爭時期,這次南北紛爭從17世紀初一直持續到18世紀末,使得越南南北民眾產出不同的文化和地理認知。中興黎朝時兩次南北長期的並立和時空區隔,深刻形塑當時越人政治地理思維,產生了內路(塘中)和外路(塘外)兩大區塊,這使得越南政區區塊格局最終形成。

18世紀末期位於阮主統治下的西山邑發生農民起義,其中阮氏三兄弟壯大建立西山政權,西山政權先後滅阮主和鄭主,占領越南南北兩大政權,一舉統一越南,結束了長期的分區治理。西山朝的阮惠為了便利政權統治,將越南一分為三統治。最初阮惠為了安定後黎故地,在昔日黎朝最中心的紅河流域建立北城,西山朝北城的軍事性色彩十分濃厚,因此在安定黎朝故地和防範清國方面較有成效。阮惠為了穩定南部嘉定擊敗試圖重新復興的阮主政權,特安排自己的兄弟阮呂出鎮嘉定。而阮惠自己則坐鎮京師富春京,掌握全局。西山朝的這種三分法,是今日越南「三圻」雛形。


阮朝時形成「三圻」地區

西山朝由於內訌和早期沒有穩固政權,導致在19世紀初年被昔日廣南阮主後裔阮福映反攻。最終西山朝眾叛親離,阮福映恢復昔日河山,並在1800年一舉滅了西山朝,占有越南三地全境。

阮福映之後稱帝建立阮朝,阮福映在建立政權後,為了鞏固政權並沒有廢除西山朝三分政區做法,反而繼承下來,並讓嘉定城擴權,最終阮福映嘉隆五年(1806)時將阮朝國土明確分為京畿直隸、北城和嘉定城三大軍民合一的地區。

  1. 京畿直隸以京師承天府為中心,其下有廣德、廣治、廣平、廣南四營,富春南邊之廣義、平定、富安、平和、平順五營,和富春北邊之乂安、清華內、清華外三鎮。以順化為中心,其外部為廣德、廣平、廣治、廣南直隸四營,直隸營的外部則為清華內、乂安、平順等近畿八鎮,由中央派員經制,這裡的京師是阮朝全國的政治中心。
  2. 北城以舊都升龍為中心(後升龍改稱為河內),管轄山南上、山南下、山西、京北、海陽、安廣、太原、興化、宣光、諒山、高平十一鎮之地。形成了內五鎮和外六鎮,「山南上下、海陽、京北、山西皆漢民,謂之內五鎮」,為「升隆城直隸」;「太原、諒山、宣光、興化、高平、安廣,儂土雜居,謂之外六鎮」,為「升隆城外屏」。
  3. 嘉定城以嘉定府為中心,管轄藩鎮、鎮邊、鎮定、永鎮四營、嘉定、河仙二鎮,以及龍川、堅江二道。

在行政制度上,阮朝擯棄了西山的藩王出鎮制,而代之以重臣委任制適宜於當時的形勢,形成一帝王居中掌權的「一京兩城」格局,鞏固了初創之初阮朝的政權。

京師天下根本,故是集驛路程錄,以直隸廣德營為首,自此而南,則次廣南、次廣義以至嘉定,自此而北,則次廣治、次廣平以至升隆,乃所以尊王畿,亦居中制外之意也。

嘉隆後期為了加強皇權控制,控制南北兩中心的權利,嘉隆帝將清華內、清華外和乂安三鎮從北城分割出來,劃入京畿直隸,最後形成今日「三圻」大致版圖分布。明命十二年(1831)和十三年(1832),先後廢除北城和嘉定城,模仿明清制度建立行省制度,阮朝全境設立三十個行省(其中一個京師承天府、三十個省)。

在北城和嘉定城撤銷不久的明命十五年(1834),明命帝下令以「廣南、廣義為南直,廣治廣平為北直,平定至平順為左畿,河靜至清葩為右畿」,實際上是將原有的邊緣大區移植到了中部首都區域。相比與嘉隆時期的京畿直隸,明命時期的直畿建制,使得皇帝直接控制的範圍增大了近兩倍,直畿地區實際上成了京師的輻射帶,形成阮朝地理上最大的一個區塊中圻,這一措施最終使阮朝明命中期分大南國土分為直畿、南圻、北圻三地。

19世紀中葉,東亞諸封建國家淪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阮朝也不例外。當時法國經過二十年的蠶食,在1885年徹底殖民了阮朝三圻全境。法屬時期則分越南為東京、安南和交趾支那三部分,亦是「三圻」。

當時法國人對越南實行殖民方式分而治之,法國在南圻(即交趾支那)直接通知,完全廢除了阮朝官署,建立交趾支那總督為首的殖民政府,首府設在西貢(阮朝的嘉定府);在北圻(即東京)保留阮朝官署,但法國人在首府河內設立法方統使,早先由於北圻地方反法較多,法國人許可阮朝任命北圻經略使和法國人一同剿滅反法義軍,後隨著法國殖民穩固北圻所有權利歸統使所有;而在中圻(即安南)保留順化朝廷,官吏可由朝廷任免,但法國派有欽使,未經欽使同意官員任免無效,而且阮朝皇帝的廢立也必須有法國人的同意才生效。 三圻一詞也是法屬阮朝時期越南人提出。

1908年《南國地輿志》:沿湄公河之平原,居我國之南,是為南圻;沿洱河之大平原,居我國之北,與東京海灣相對,是為北圻;兩圻之中心點,有一帶地稍狹,延長而屈曲,西山林而東瀕海,是為中圻。人嘗譬我國地勢,如一竹槓抬兩箕焉,中圻在中間,則竹槓子也;北圻在北、南圻在南,則兩箕也。形勢可為奇矣。

三圻的區分也是在阮朝形成越南人認知的地理認知,這一點在阮朝訂立的三線國旗顯現無疑。法屬時期阮朝制定的黃地三線國旗含義被解釋為,黃色代表黃皮膚(代表越南的國土),紅色代表鮮血(代表越南人民),三條紅色橫線代表北圻、中圻、南圻三個地區。

短暫分為南北兩越,最終一統分為三大地區

1945年二戰之後,越南人領導的越盟發動了八月革命趕走日本人,阮朝末代皇帝保大主動退位。胡志明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重新成為獨立的國家。然而在不久前被日本人趕走的法國殖民者並不甘心昔日法屬印度支那就此瓦解,在戰後憑英國的協助捲土重來,下山摘取越南人的革命果實。

1945年之後,越南逐步進入一方以越盟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積極對抗法國殖民者,致力于越南恢復為獨立國家。而另一方則是法國人扶持下的越南買辦統治階級,建立南圻自治國,在1947年後,法國人找到陷入窘迫境地的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成為法國人統治奴役越南人民的傀儡國君。


1954年法國人在奠邊府戰役被越盟領導的越南人民軍打敗,最終結束了數十年奴役印度支那三國民眾的殖民歷史。當時根據日內瓦會議制定的越南停戰協議,越南以北緯17度緯線為界分成兩個互不統屬的政權。最終越南南北分治,17度緯線以北成立數年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光復河內,管轄原來的北圻和中圻北部地區,史稱為北越,以河內為首都。17度緯線以南保留法國人扶持保大成立的越南國,之後保大被首相吳琰廷架空,吳琰廷操控下廢除君主制的越南國,建立共和制度的越南共和國,以西貢為首都,史稱為南越。

南北越的局面維持了二十餘年,渴望統一的越南人打敗了介入越南的美軍,貪腐橫行的南越西貢政權滅亡,越南重新統一,成為今天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現在的越南,地理上依然分為北圻、中圻、南圻三地,在三大地區之下有區分為八大地理區,59個省和5個直轄市。

  1. 北圻包括了東北諸省、西北諸省和紅河三角洲諸省市。
  2. 中圻包括了北中部諸省、南中部諸省市和西原諸省。
  3. 南圻包括了東南部諸省和湄公河三角洲諸省市。

人文各異的三圻

三圻是越南歷史歷經千年南進國土一步步壯大下的地理分區,這也是使得三地出現了風格各異的不同人文景觀。大體上浸染數千年華夏文明北圻處處都有中國的影子,語言和飲食上和中國廣西都有幾分相似;黎阮以來政治中心的中圻留存這更多的越南近世特有的文化,在語言和飲食上都有著「天子腳下」的痕跡;近現代被法國殖民將近百年的南圻,更多能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宗教飲食上都更接近歐美。


越南三圻文化上差異頗多,就以服飾為例。越南北、中、南圻三地的國服長衫(俗稱奧黛)就各有不同。北圻人的長衫以河內為主,色彩上較為保守,長及腳踝。而中北以順化長衫為主,講究細腰但裹身不緊,衣襟開衩也不太高,保留阮朝末期的特徵。而南圻以西貢長衫為主,色彩上更鮮亮華麗,剪裁技術深受法式時裝的影響。

時至今日,越南三圻歷史發展的一樣也造就三地經濟的的大不同,北圻以北越時期建立的工業體系為主,重工業體系較好,經濟發展較好較為快速。南圻有南越時期市場化和美國援助打下基礎,在1986年革新開放後,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目前是越南經濟發展的引擎。而中圻地區在近代長期沒有建立完整工業體系,經濟發展很慢,但是中部地區歷史古蹟留存很多,自然景觀很好,是越南旅遊業的主要增長點。


總之,越南經過千年的發展,在阮朝奠定了如今越南地理版圖,由於歷史發展的緣故,越南也最終形成今日的三圻之地的地理格局。

參考資料:《大越史記全書》、《大南實錄》、《皇越一統輿地誌》、《韓周敬:「大河內區」規劃的歷史地理淵源》、《韓周敬 ∣越南阮朝為何定都於順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