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雪國列車》看奉俊昊,他的電影有何魅力,讓人慾罷不能?

影視劇材優選 發佈 2020-03-14T00:31:42+00:00

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雪國列車》,改編自獲得1986年昂格萊姆國際漫畫節大獎的法國同名科幻漫畫。不管是作為向好萊塢邁進的試水之作,還是小場景大格局的反傳統科幻創作,奉俊昊通過《雪國列車》帶給人們的視聽盛宴不容小覷。

如果你在末世有幸登上"諾亞方舟",卻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被安排在方舟的黑暗底層,你會選擇順從制定好的規則還是奮起反抗?

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雪國列車》,改編自獲得1986年昂格萊姆國際漫畫節大獎的法國同名科幻漫畫。與前段時間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寄生蟲》一樣,奉俊昊通過自己獨特的影片設計反映了社會的階級問題,暗喻著體制。

在不同末世題材的電影中,會以不同的設計來拯救倖存的人類。《流浪地球》中,在地表溫度過低的情況下,建立了地下城;《2012》中,向走投無路的人們發放諾亞方舟的船票......

《雪國列車》影片的開頭將世界生態定位於生物滅絕的"冰河世紀",通過具有科幻片般設定的永動列車,將存活的生命形成一個新的階級性生物鏈故事以好萊塢常用的英雄敘事開場,講述車尾人民在長期的壓迫下,由柯蒂斯領導,掀起了一場革命。

色彩基調下的全面表達

一部電影是完整呈現,離不開視覺畫面與聽覺語言的結合,但視覺畫面是傳達情緒的更直接準確的表達。在畫面表達中,色彩基調又是影片情感基調的奠基石之一。

奉俊昊一如既往的延續了按情節發展控制影片色彩的手法,在《雪國列車》中融入了大量對比色調,形成同故事情節相呼應的反差感。

寫實的色彩塑造是對情節場景的真實表達。影片的開場便將視角聚焦於"人間地獄"般的末節車廂。鳩形鵠面、捉襟見肘的底層人民黑壓壓的蹲在狹窄的車廂,黑暗沉悶的黑灰色調展現了階級底層人民的傀儡般的生活狀態,為影片奠定了沉重的情感基調,為掀起一場反烏托邦式的革命埋下伏筆。

而隨著柯蒂斯一行人向前方車廂的不斷"升級打怪式"的進攻,鬱鬱蔥蔥的綠色植物、清澈碧藍的海洋世界、金黃氤氳的桑拿房間、燈紅酒綠的歌舞場景,像《飢餓遊戲》的兩個世界對比一般,與末尾車廂的陰暗潮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對比明顯的場景和人物服裝表現,富有層次和深度的展現了列車階級分化的嚴重性。

奉俊昊電影色調大多色調冷峻,比較愛好使用長鏡頭來提升情緒上的真實感。但在《雪國列車》中,可能由於列車場地的局限性和影片打鬥場景的節奏型原因,長鏡頭較少。但影片整體帶給人們的視聽語言的美學感受,是極為優異的。

奉俊昊式的敘事方式

縱觀奉俊昊導演的藝術足跡,通過《殺人回憶》、《母親》、《漢江怪物》、《寄生蟲》等優秀作品,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敘事軌跡和主題表達:通過賦予社會底層人物豐富的形象,塑造挖掘現實生活本身來折射社會現實。

在奉俊昊的作品中,實現了將社會話題戲劇化、電影化的能力,實現了電影藝術與大眾文化的嫁接,與社會生活的交織。

他從昆汀·塔倫蒂諾的經驗中取得敘事靈感,運用非線性模式,使故事情節飽滿。《雪國列車》中,不屈服於壓迫的柯蒂斯率領末尾車廂人民發起對權利階層的革命鬥爭,以列車這一封閉的系統映射出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階級地位差異、權利的不平衡,揭示了自然規律法則與人類自由發展之間的永恆矛盾,表達了體制的宏觀穩定與部分人利益的矛盾。

在影片《漢江怪物》中,奉俊昊導演就嘗試了多元素的混合融入敘事:科幻、生態環境、國際關係等。在成熟的作品中漸漸有了好萊塢電影的影子。

著名美國的《綜藝》雜誌稱《雪國列車》是一部野心勃勃、視效極佳、內涵豐富、非常令人滿意的未來史詩。影片以反傳統的敘事模式,向好萊塢界邁進。但與《星球大戰》、《復仇者聯盟》截然不同的是,奉俊昊的《雪國列車》沒有獨立的彰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將故事設定在富有真實性的隱喻中,將科幻災難片拍出了現實的味道。

奉俊昊說:"我不喜歡在電影里得出結論。"的確,《雪國列車》、《寄生蟲》等影片的結局,都有所留白。

《寄生蟲》的結尾,兒子夢想著努力變成富人,買下房子,救出寄居在富人地下的父親,但這個願望能否實現,是導演給觀眾留下的問號。

而在《雪國列車》中,破壞了生存體系的反叛者導致了整輛列車的崩壞,倖存的女孩走出車廂,看到了遠處的北極熊,影片就此結尾。那我們便可以遐想,北極熊作為鮮活的生命,可以在外部世界存活,外部世界似乎象徵著對嚴格秩序的毀滅。那麼是否就意味著地球上已經存在了一條可以供人類生存的生物鏈了呢?

深度的主題表達

奉俊昊導演的作品,似乎都是從社會底層出發,逐漸探究其與高層權力階級的關係。

《雪國列車》也並不例外,他仍然堅持著不站任何一方的清晰認知,窮人追求金錢是本能,富人習慣富有也是人之常情,所有人的行為都是出自於趨利避害的人類本能。

如果說《寄生蟲》多少還體現著對社會現實的觀察,那麼《雪國列車》則完全是一場架空的隱喻故事

在片尾,維爾福德的闡述動搖著披荊斬棘到達終點的柯蒂斯。他認為,"列車"作為一個能夠循環的生物鏈,應該達到一個基本社會的資源平衡,魚類、花草同樣也包括被分為不同階級的人。而作為這一切規則的制定者,維爾福德容忍叛亂,也要讓暴動者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現狀,從而達到列車內病態的平衡。 因此,後車廂的人為了列車社會的平衡,服從前車廂的統治便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

影片徹底回歸人性,充滿壓抑感。奉俊昊導演也在影片中運用了他擅長的黑色幽默手法。在混戰中停戰互相祝福新年快樂,學校中老師對孩子的洗腦教育等情節的超現實設定,為影片蒙上黑色幽默的同時,也加深了諷刺韻味。

在筆者看來,《雪國列車》雖然不敵同樣描寫反抗壓迫的影壇經典《戰艦波將金號》,但它科幻色彩下的現實表達,比後者純粹哲學性的政治塑造來得更加靈活。

看到《雪國列車》這樣一部未來末日片,不難聯想到我國近期的優秀作品《流浪地球》。

從劇本創作的類型主題看,《雪國列車》屬於"鬼怪屋型"。像《閃靈》中的別墅,故事的發生局限於一個封閉的空間。而《雪國列車》則是在一輛永動列車中發生的故事,側重於強調個人主義的反抗行為,折射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性。

《流浪地球》則屬於"金羊毛型",主角在路上尋找某物,從而得到某種感悟。主角一行前去運送火石,重啟發動機,在路途上,注重於集體主義的合力,通過互幫互助的人物真摯情感,表達社會主義的價值精神。

兩者同為末日題材,有著很大的差別性。

不管是作為向好萊塢邁進的試水之作,還是小場景大格局的反傳統科幻創作,奉俊昊通過《雪國列車》帶給人們的視聽盛宴不容小覷。他以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創作出了一部又一部劇情淺顯易懂,但主題頗有深度的優秀作品。他以自己對於現實社會的真實感受,贏得了票房,收穫了人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