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要做多久?都希望3次解決問題,但起效需要時間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發佈 2020-03-15T19:04:26+00:00

相對於健身、接受某種培訓,大眾消費心理諮詢的時數是遠遠低於其他行業的,而且更讓人揪心的是,心理諮詢的脫落率很高,國外的研究達到46.8%,國內的研究更是高,達80%。

點上方藍色字體

來到 #華大溫暖小屋#

『 心理諮詢要做多久?』

精選

作者:俞林鑫

來源:1879計劃(ID:psy-1879project)

//很多來工作室預約諮詢的來訪者或者近期考慮接受心理諮詢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心理諮詢要做多久?

//

這篇推文,闡明了心理諮詢需要多少時間,以及為什麼需要這些時間。

01 諮詢議題和諮詢時長的關係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曾經整理過以下表格,大家可以大致根據自己的議題來判斷下諮詢可能所需要的時間以及費用。

當然這些都是大致情況,每個人的情況也都是不一樣的。就我們很多諮詢師的工作經驗反饋,有些短程諮詢議題的來訪者在諮詢體驗中受益匪淺,還會願意以及探討長程議題。

圖片來自「心理圓」

02 選擇短程諮詢居多,求助者更相信自力更生

來訪者尋求心理諮詢服務的現狀,據某知名在線心理諮詢平台對2018年接受心理諮詢服務來訪者情況的統計,超過70-80%的來訪者接受的是短程諮詢。

如果算上那些找不同諮詢師做諮詢的來訪者(比如在幾個諮詢師那邊分別做了2-3次,但加起來超過12次),那麼,來訪者中做短程諮詢的比率會更高。另外,有30%左右的來訪者只做一次諮詢。

相對於健身、接受某種培訓,大眾消費心理諮詢的時數是遠遠低於其他行業的,而且更讓人揪心的是,心理諮詢的脫落率很高(脫落是指來訪者在開始接受心理干預之後,在其心理困擾或問題尚未解決之前就終止了諮詢的現象),國外的研究達到46.8%,國內的研究更是高,達80%。

大眾對心理諮詢的態度,一方面因為心理痛苦需要心理諮詢的幫助,另一方面又不夠信任心理諮詢,於是,自力更生成為了大多數心理痛苦者的選擇。

這些求助者通過這些渠道自力更生:大量閱讀心理學文章,參加各類心理培訓,簡短的做幾次諮詢獲得一些方法,努力找到短平快的方法。

真正選擇安心地接受一段系統心理諮詢,以期慢慢改變的來訪者其實不多。

自力更生是需要的,但尋求專業的幫助也很重要,兩者完全可以做到相輔相成。

03 個人改變的不同層面

有了前面的鋪墊,我們可以更好地回答「心理諮詢到底要做多久」的問題,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回答。

第一個層面:症狀或問題的改善

大部分來訪者希望心理諮詢達到的目標往往是:

1、改善或者消除症狀或痛苦,如:強迫症狀、焦慮情緒、抑鬱情緒、失眠、進食障礙、性心理障礙......

2、改善或消除心理問題,如:學習或工作壓力感、狀態很差、伴侶關係衝突、親子關係問題、人際相處問題、關係或職業選擇問題......

一般來說,症狀、痛苦、心理問題持續時間越長,嚴重程度越高,來訪者幼時受到心理創傷或缺失越明顯,社會支持系統越不完善,那麼改善的難度越大,需時更長。

相反,症狀、痛苦、心理問題只是短暫出現的,嚴重程度有限,來訪者本身人格健全,社會支持系統完整,改變就容易得多。

但是,諮詢的目標未必是完全解決某個問題,也可能是達到一個階段性目標。

聚焦於症狀或問題的改善,往往是短程諮詢的目標,短程諮詢計劃更強,尋找現實的可以改變的目標,更為聚焦,有時會限定具體的次數(如5次、8次、10次或20次),還需要篩選來訪者,因為並非所有的症狀或問題都能通過短程諮詢得到改善。

也許你會問,通過心理諮詢,改善的效果怎麼樣?我貼上一個比較靠譜的研究,這是一個年代久遠卻一直被廣泛引用的研究。

Howard等(1986)綜合了很多療效研究的元分析發現,16個會談期至少提供了50%恢復常態機能的可能性;26至28個會談期提供了75%的可能性。

實線是客觀指標評估,虛線為主觀評估

第二個層面:心理成長和人格改變

人們往往只把心理諮詢局限於症狀或問題的改變,其實,心理諮詢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心理成長和人格改變。

如果你有機會跟一些在問題家庭中成長起來的人交談,也許會驚訝地發現,他們有諸多自我設限的信念、態度和行為。

比如——

從不會將自己的痛苦跟人傾訴;

從不敢直接表達需要,要麼壓抑,要麼讓別人來猜,猜不到就發脾氣;

認為一旦別人認識了真實的自己之後,就會不喜歡TA;

時時在意別人的評價,把每次人際場合當成了一次生死戰場;

......

如果聚焦於個人心理成長來做心理諮詢,你也可以跟諮詢師一起制訂諮詢目標,比如「提升自尊水平」、「提高處理關係的能力」、「增加對自我的認識」、「處理好與父母的關係」,等等。

當開始諮詢之後,如果覺得諮詢師合適,就投入於諮詢中,根據目標與諮詢師商定諮詢的次數。

聚焦於個人成長或人格改變的諮詢,是長程諮詢的追求的目標,往往耗時更長,會持續半年、一年甚至數年。

如果來訪者有急需解決的症狀或危機,並不適合這種諮詢。隨著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來訪者的情感調適、關係處理、衝突解決、核心信念等逐漸會有積極的變化。

04 諮詢中的合作關係

無論是短程的諮詢,或者是長程諮詢,如果開啟了一段諮詢,在目標達成之前,來訪者一方面擁有隨時退出諮詢的權力,另一方面需要堅持來參加每一次的諮詢,並把困惑或不滿意等想法和情緒跟諮詢師分享,而不要因為療效不佳等原因輕易中斷諮詢。

大部分心理諮詢都存在一個困難期,這個時期如果能夠順利度過,往往能帶來明顯的進展。只有在問題確實難以解決時,結束或轉介才是理性的選擇。

05 諮詢何時結束?如何結束?

來訪者和諮詢師可根據達到目標的程度來決定是否終止諮詢。如果目標順利達成且沒有出現新的諮詢目標,諮詢自然就會到達終止階段。如果來訪者認為無法在某段諮詢中達到諮詢目標,那麼也可以在與諮詢師協商後停止諮詢。

終止諮詢一般也不是一次性就完成,或者不辭而別,而最好有一個終止的過程。

比如十次的諮詢需要留出2—3次,半年的諮詢需要留出1—2個月,數年的諮詢需要半年至一年引入終止的議題。咨訪雙方一起協商決定終止的時間,讓來訪者和諮詢師均有足夠的時間回顧、哀傷和告別。

06 小結:做諮詢比不做諮詢好,系統諮詢比淺嘗輒止好

如果你有心理症狀(問題)並渴望心理成長,那麼,做諮詢比不做諮詢更好,系統的諮詢比淺嘗輒止的諮詢更好。

你可根據想達成的目標來選擇是短程諮詢還是長程諮詢,具體諮詢的次數,根據你本身的狀況、諮詢的進展而定,當然也和諮詢師理論取向有關,雙方最終商定一個諮詢計劃。

當短程諮詢無法達到目標時,可轉為聚焦於人格重塑的長程諮詢。

找個合適的心理諮詢師,在咨訪關係匹配的情況下,大膽地投入進去,並根據目標達成的情況一起規劃你們的諮詢進程,相信你會收穫很多!

參考文獻:

1、周忠英等. 當事人的投入:概念、測量和影響因素. 心理科學進展,2016,Vol24(1):73-82

2、S. Mark Kopta. The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in Psychotherapy: A Defining Achievement for Dr. Kenneth Howard.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 59(7), 727–733 (2003)

原文作者/俞林鑫

文字整理、編輯/如意

學習心理諮詢

加入我們,一起前行

☟ ☟ ☟


初級心理諮詢師全新開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