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打了9個月,不是火燒烏巢就完了,為你還原詳細戰局

小凡讀史 發佈 2020-03-15T19:04:56+00:00

冷兵器時代,一場大戰往往都是曠日持久的,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一陣沖啊殺啊就結束了。為了便於了解整個個戰局,我們可以把官渡之戰劃分為3個階段:袁進曹退公元199年6月袁紹在曹操進占河內郡之後,就決定討伐曹操,但是正式出兵是在公元200年的2月,發布了陳琳那篇著名的檄文。

冷兵器時代,一場大戰往往都是曠日持久的,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一陣沖啊殺啊就結束了。比如三國時期著名的官渡之戰,從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一直到十月,共歷時9個月,這還不包括前期準備時間。

為了便於了解整個個戰局,我們可以把官渡之戰劃分為3個階段:

袁進曹退(2-6月)

公元199年6月袁紹在曹操進占河內郡之後,就決定討伐曹操,但是正式出兵是在公元200年的2月,發布了陳琳那篇著名的檄文。二月,袁紹進軍黎陽,曹軍收縮河南。袁紹令劉備協助顏良為先鋒,渡河圍白馬。沮授對袁紹說:「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意思是說顏良不能獨當一面,袁紹不聽。

四月,曹操北上解白馬之圍。用荀攸計謀,屯兵延津偽裝渡河,造成進攻袁紹後方的假象,使其分兵西向。達到目的後,曹操親自率領精騎,帶領徐晃、張遼、關羽等奇襲白馬,關羽陣斬顏良,袁軍潰散。曹操組織白馬的軍隊和百姓撤退,丟棄輜重軍械,引誘袁紹大軍來追。這就是所謂的白馬之戰,關羽斬顏良。

雖然曹操小勝一場,但是袁軍還是大舉推進。五至六月,袁紹大軍渡河,行進到延津。沮授又進諫:顏良敗沒,曹操反而後退,這其中說不定有什麼陰謀,應當全面考慮。建議袁紹分兵,大部隊留在延津,分兵官渡,如果取勝,大軍跟上,如果有詐,可以退回。袁紹又不聽,沮授非常氣憤,稱病辭職,袁紹不同意,將沮授降職隸屬郭圖。

袁紹大將文丑和劉備追擊曹操,在延津南白馬山中,文丑被陣斬,劉備倉皇逃走,是為延津之戰。顏良、文丑是河北名將,接連被殺,袁軍士氣受挫。與此同時,曹操派于禁、樂進率5000步騎,奇襲袁紹後方。這一階段,袁紹大舉推進,曹操則選擇戰略性的後退,拉長袁軍的戰線

相持階段(7-9月)

雖然曹操取得了幾次小規模的勝利,但是袁紹仍然憑藉優勢兵力,密集推進,最終與曹操在官渡對峙。八月,袁軍逼近曹操軍營,東西數十里,曹操也分軍營抵擋袁紹。袁紹逼近官渡的同時,派劉備迂迴到曹操後方,與汝南黃巾何辟等人騷擾許都。同時,袁紹派人到豫州招降各郡守,很多相應袁紹的。

九月,曹軍再度出擊,與袁軍交戰不利,再次退回營壘,堅守。袁紹構築樓櫓,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營。曹軍製作了一種拋石裝置的霹靂車,發石擊毀了袁軍所築的樓櫓。袁軍又掘地道進攻,曹軍也在營內掘長塹相抵抗,粉碎了袁軍的計策。雙方相持三個月,曹操外境困難,前方兵少糧缺,士卒疲乏,後方也不穩固,曹操幾乎失去堅守的信心,一日見運糧士兵疲於奔命,於心不忍,不禁脫口而出,「卻十五日為汝破紹,不復勞汝矣!」

實際上曹操卻已經堅持不住了,他寫信給荀彧,商議要退守許都,荀彧回信說:「袁紹將主力集結於官渡,想要與公決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這是決定天下大勢的關鍵所在。當年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劉邦、項羽沒有人肯先退一步,以為先退則勢屈。這正是出奇制勝的時機,千萬不可坐失。」

於是曹操決心繼續堅守待機,同時加強防守,命負責後勤補給的任峻採取十路縱隊為一部,縮短運輸隊的前後距離,並用復陣(兩列陣),加強護衛,防止袁軍襲擊;另一方面積極尋求和捕捉戰機,擊敗袁軍,不久派曹仁、史渙截擊、燒毀袁軍數千輛糧車,增加了袁軍的補給困難。

決戰階段(10月)

十月,袁紹又派車運糧,並令淳于瓊率兵萬人護送,夜宿於袁軍大營以北約20公里的烏巢。恰在這時,袁紹謀士許攸因為家人被審配收捕,一氣之下投奔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曹操立即付諸實行,留曹洪、荀攸守營壘,親自率領步騎五千,冒用袁軍旗號,人銜枚馬縛口,各帶柴草一束,利用暗夜走小路偷襲烏巢。到達後立即圍攻放火。

袁紹獲知曹操襲擊烏巢後,一方面派輕騎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張郃、高覽率重兵猛攻曹軍大營。可曹營堅固,攻打不下。當曹軍急攻烏巢淳于瓊營時,袁紹增援的部隊已經迫近。曹操勵士死戰,大破袁軍,曹軍驍將樂進斬殺淳于瓊等,並將其糧草全數燒毀。張郃、高覽聞得烏巢被破,於是投降曹操,導致了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崩潰。袁紹和袁譚倉惶帶八百騎兵退回河北,曹軍先後殲滅和坑殺袁軍七萬餘人,沮授被俘。

袁紹官渡戰敗,損失了很多兵馬、輜重,但其實地盤並沒有變化,曹操也無力進軍河北,雙反還是相互對峙。不過袁紹回去之後就殺了關在獄中的田豐,因為田豐反對袁紹進攻曹操,沮授因為拒不投降曹操,被殺。我認為比起軍隊輜重的損失,沮授和田豐的死才是對袁氏集團影響最大的。後來袁紹202年病死,曹操在207年終於徹底消滅了袁紹的勢力。

參考:《三國志》、張大可《三國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