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劉邦往儒生帽子裡撒尿,卻不知道後來的劇情大反轉

島主歷史觀 發佈 2020-03-15T00:40:36+00:00

劉邦作為大漢王朝的開國之君,卻有著「流氓皇帝」的惡名,其中,劉邦侮辱儒生的故事尤其家喻戶曉:劉邦不喜歡讀書人,當有儒生求見劉邦,他就摘下儒生的帽子,當眾往裡面撒尿,與儒生說話,更是經常破口大罵。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劉邦作為大漢王朝的開國之君,卻有著「流氓皇帝」的惡名,其中,劉邦侮辱儒生的故事尤其家喻戶曉:劉邦不喜歡讀書人,當有儒生求見劉邦,他就摘下儒生的帽子,當眾往裡面撒尿,與儒生說話,更是經常破口大罵。


而且,這個看起來有點誇張演繹的故事,並非出自民間傳說或稗官野史,而是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原文是:「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

(劉邦劇照)


後世往往以這個故事為論據,得出劉邦不尊重讀書人的結論。但是,歷史真相卻並非如此。劉邦往儒生帽子裡撒尿,這只是故事的開頭,而非結局,如果我們就此下結論,無異於斷章起義。若要弄清劉邦是否真的輕視讀書人,我們應該把這個故事看完。

故事的背景是這樣的:讀書人酈食其想要求見劉邦,劉邦的門客告訴他,沛公不喜歡儒生,並舉了往儒生帽子裡撒尿的例子,意在奉勸酈食其不要以儒生身份拜訪劉邦。(註:酈食其,讀音為lì yì jī)


那麼,後來酈食其與劉邦之間又發生了什麼呢?且看《史記》接下來的記載。

(酈食其劇照)


話說,酈食其到旅舍拜見劉邦時,他正叉開兩腿坐在床上,讓兩個女人給他洗腳,這在古代是十分不雅的姿勢。可見,劉邦聽說有儒生求見,態度確實不夠恭敬。


酈食其見狀, 只是禮節性做了長揖而未傾身下拜,直截了當地問道:「您是想要幫秦國攻打諸侯?還是要率領諸侯滅掉秦國呢?」劉邦聞言大怒,罵道:「你個臭儒生!天下苦秦久矣,所以諸侯才群起而攻之,我怎麼可能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酈食其回說 :「如果您志在滅秦,就不應該用這種態度接見長者。」


劉邦從酈食其的言行與氣度中看出他與其他紙上談兵的儒生確有不同,於是立即停止洗腳,重整衣衫,把酈食其請到上賓座位,並主動求教。當時劉邦正在攻打陳留,酈食其自請入城勸降陳留縣令,讓劉邦帶兵緊隨其後,二者裡應外合,最終不僅攻克了陳留郡還獲得了大批軍糧。事後,酈食其被封為廣野君,自此留在劉邦身邊,成為首席說客兼謀士。

(酈食其畫像)


酈食其強在博聞強識、能言善辯,他首先做的就是遊說列國,為劉邦建立起滅秦統一戰線。緊接著,他又成功勸降了秦國守將,幫助劉邦不戰而下武關,率先攻破咸陽,滅亡秦朝。楚漢戰爭中,酈食其又獻計奪取滎陽,占據敖倉,為日後反敗為勝奠定了基礎。


酈食其的落幕之作是勸降齊國。公元前203年,韓信接連平定魏國、趙國、代國和燕國後,率軍東進攻打齊國,但大軍剛剛挺進平原縣,卻收到了齊國已經投降的消息。原來,是酈食其隻身入齊再次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勸降了齊王田廣,使其同意以七十餘城歸順劉邦。

(韓信劇照)

本來,這一次又可以兵不血刃、不戰而勝,但是,韓信為了爭功,聽取了謀士蒯通的建議,在齊國已經投降的情況下繼續攻打,齊王以為是酈食其背信棄義,盛怒之下,便將他殘忍烹殺了。


正如蒯通所言,韓信統帥千軍萬馬,付出了死傷無數的代價,花了一年多時間好不容易才攻下了趙國50多座城,而酈食其僅憑一張嘴卻能一日之內降服了齊國70多座城,他總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這樣的人,劉邦怎麼可能不愛?所以,酈食其慘死後,劉邦悲痛欲絕,進而對韓信恨之入骨,只是礙於韓信手握重兵,暫時不能為酈食其報仇,但這件事卻為韓信日後的人生悲劇埋下了伏筆。


從亡秦到滅楚, 酈食其在其中都居功至偉,如果他不死,西漢建立後必將成為與蕭何、張良齊名的開國功臣。劉邦當上皇帝後沒有忘記酈食其,將他的兒子酈疥破例封為了高梁侯。

(漢高祖劉邦畫像)


由酈食其的例子不難看出,劉邦並非輕視所有讀書人,他討厭的只是那些只會裝腔作勢卻沒有真才實學的儒生,而對於真正的飽學之士,他實則既尊重又器重,蕭何、張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後人只知道劉邦往儒生帽子裡撒尿,卻不知他對酈食其有計必從、情深義重,這實在是斷章取義。試問:一個不懂得愛惜人才、尊重人才的人,又怎麼可能建立千古霸業?


參考資料:《史記》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