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發佈 2020-03-02T11:18:48+00:00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獲悉,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獲悉,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恆星級黑洞爆發現象研究創新團組負責人苟利軍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大多數矮行星都以希臘和羅馬神話人物命名,天文學家於2007年發現編號為「2007OR10」的矮行星這次獲得一個貨真價實的中國名,一方面將推動國際上更多了解包括古代神話在內的中華文化,另一方面也會讓中國天文愛好者乃至天文學界更多關注「共工」星。

據介紹,作為致力於尋找柯伊伯帶及更外圍遙遠天體的「帕洛瑪遠太陽系調查」一部分,「共工」矮行星2007年被三位天文學家在遙遠的太陽系邊緣、海王星軌道之外發現。它是太陽系柯伊伯帶中發現的表面最紅的天體之一,軌道為橢圓形,距離太陽最近時33AU(AU是天文單位,1AU為地球與太陽之間平均距離,約1.5億公里),最遠點為101AU。

「共工」星是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排在曾是第九大行星的矮行星老大哥冥王星、曾被傳為第十大行星的鬩神星以及妊神星、鳥神星之後。由於太過遙遠,10多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多種觀測手段,估測出「共工」星直徑約1230公里,是月球直徑的35%,質量僅有月球質量的2.4%。數據顯示「共工」星可能有足夠引力使其自轉,也讓其有了成為矮行星的可能,科學測量發現它旋轉得非常緩慢,周期為44.81小時,也是柯伊伯帶測得的最慢旋轉周期之一。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中國國家天文》科普稱,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命名通過網際網路公眾投票方式產生,中國水神共工、歐洲冬季女神霍爾(Holle)、北歐神靈威利(Vili)三個候選神名參與角逐,最終,紅色頭髮、人頭蛇身的中國水神共工勝出,並正式提交處理宇宙官方名錄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2020年2月下旬,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正式接受「共工」這一名稱並更新了目錄。

2016年,科學家從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檔案數據中,在「共工」星附近軌道上發現一顆衛星。此次「共工」星命名時,其衛星也獲得一個中文名字「相柳」。共工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性情十分暴躁,《列子·湯問》中記載了共工怒撞不周山的故事。上古凶神相柳又稱相繇,是共工的大臣。

地球上能用肉眼在夜空中看到「共工」星嗎?答案是因為太遠、太暗而不行。中國天文學家表示,雖然無法親眼看到,但現在知道太陽系邊緣有一顆名為「共工」的紅色星球,相信隨著對宇宙探索的加深,人類目光所及之處,將會有更多中國名字的星辰。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因無法聯繫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本網站聯繫,我們將採取適當措施。來源:中國新聞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