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廈門援鄂心理醫生:部分隊員出現失眠甚至整夜無眠

澎湃新聞 發佈 2020-03-02T20:03:41+00:00

鄭一雄醫生是廈門市仙岳醫院的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心理治療師,同時他也是福建省心理危機干預二隊成員、廈門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干預小組專家組成員,2月20日他跟隨廈門醫療隊前往武漢。

過去一段時間,不少援助湖北的醫療隊已經開始配備專門的心理醫生,專門為醫護人員做心理輔導和危機干預,鄭一雄就是其中的一員。

鄭一雄醫生是廈門市仙岳醫院的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心理治療師,同時他也是福建省心理危機干預二隊成員、廈門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干預小組專家組成員,2月20日他跟隨廈門醫療隊前往武漢。

鄭一雄 本文圖均為受訪者供圖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鄭一雄大部分時間裡通過視頻及電話連線等方式與前線的醫務人員溝通,為醫護人員及患者緩解心理壓力,放鬆心情,提供心理幫助。

鄭一雄醫生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援鄂一線醫護人員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及被感染的風險,加上原有的生活節奏被打亂,有相當一部分隊員出現失眠,有的甚至整夜無眠,也有的出現緊張、恐懼、焦慮等表現。部分醫護人員工作過了急性應激期,如果沒有很好處理情緒,可能出現焦慮障礙、抑鬱,也可能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等。

鄭一雄醫生建議,參與一線的醫護人員要儘快調整好作息,合理去表達自己的情緒,保持好的睡眠狀態及飲食。如確實有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導致無法自己調解的,應及時找心理專業人士進行干預和治療。

鄭一雄在病房裡,給護士做放鬆訓練。

【對話】

焦慮和睡眠障礙是主要問題

澎湃新聞:出於什麼原因考慮在隨行的醫療隊中配備心理醫生?

鄭一雄:1月27日,國家衛健委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明確了確診重症患者、一線醫護人員及相關人員是干預的一級人群。這類人群出現心理危機的可能性更大。

2月9日廈門衛健委派出第一援鄂廈門醫療隊出征武漢抗擊疫情,後發現有一些隊員出現了一些應激的反應,主要集中在睡眠問題以及一些焦慮問題。所以之後的援助湖北的醫療隊中增加了我們心理醫生來隨隊,為醫護人員提供一些心理幫助。

澎湃新聞:您的工作模式是怎樣?

鄭一雄:來到武漢以後基本上是24小時待命,主要是了解一線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態,及時識別高危人群,避免極端事件的發生,並針對一線醫務人員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置,及時為一線人員解壓,放鬆,及提供心理支持及幫助。當然,有些病人如果有一些心理問題及相關問題我們也會幫助處理。

澎湃新聞:他們主動來找你,還是你主動與醫務人員他們接觸?

鄭一雄:都有,我們定期通過視頻,做些宣教課件,開展小組輔導等,鼓勵各個隊員互幫互助,互相支持及時了解隊員的情況,並主動提供我們的聯繫方式。慢慢地,醫護人員知道隨隊的醫生中有心理醫生後,會主動聯繫我們做心理諮詢,我們主要通過視頻面對面的形式進行諮詢。近期諮詢的人數會慢慢增加。

澎湃新聞:主要的心理反應集中在哪裡?

鄭一雄:這麼多天觀察下來,我遇到睡眠方面的問題占多數,因為工作強度大,進病房需要一層又一層的防護服,這種情況下工作強度是很大的,下班後也都是一個人隔離在房間了,不能像往常一樣出門、會友、逛街,不能及時舒緩自己的情緒,生活上的節奏完全打亂。

很多人來了以後就出現失眠,多表現入睡困難、早醒,嚴重的整夜無眠,還有就是一些焦慮、恐懼的情緒,畢竟面對新冠病毒這個無形的對手,工作時無形的壓力悠然而生,有些出現過度警覺,甚至感覺病毒無處不在,不敢觸碰任何東西。

澎湃新聞:應激反應的強弱和什麼因素關係會比較大?

鄭一雄:主要和人的個性以及應對方式關係比較大。一些醫護人員心態較好相對來說會自我調整比較快,一些人因為處於高壓環境中缺乏正確的調節應對方式就有可能心理問題相對會突出一些。不同群體或者不同科室之間的反應可能需要等到疫情結束之後我們對數據進行一定的分析才方便得出結論。

澎湃新聞:心理醫生可能更多的是面對面的觀察,那為什麼主要是通過視頻進行溝通?

鄭一雄:首先可能是考慮到安全性的問題吧,其次是一個效果的問題。我來到武漢期間曾經去過兩次的重症病房,需要穿著一層又一層的防護服,還要帶著護目鏡,面屏,與患者的溝通時他們看不清楚我們的面部表情,感受不到我們的共情,會影響到心理治療的效果。

做諮詢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一般需要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穿著防護服長時間的溝通會出現缺氧,對心理治療師來講也是不小的挑戰,所以我們更多的選擇視頻溝通的方式。

直接面對患者壓力大

澎湃新聞:我們知道,重症醫生和發熱門診這些科室直接接觸的醫生應該算是高危人群,他們的心理問題是不是相對更多或者更突出?

鄭一雄:這是肯定的,國家之前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中將這次疫情心理干預的人群分為四級,其中確診及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疾控和管理人員等屬於心理危機干預的一級人群,高壓之下他們相對來講更可能出現心理危機。

澎湃新聞:重症醫生這類人群和一般人的心理問題是否不太一樣?

鄭一雄:對,因為他們必須直接面對肺炎患者,本身疫情的特殊性和傳染性,他們本身就存在暴露的風險,對於醫護人員所造成的心理壓力蠻大的。包括治療的過程中,存在比較高的傳染風險,接觸過程中會出現患者體液的噴濺以及咳痰,都可能會咳到醫護人員身上,這些都加大了他們被感染的風險。

此前病人不斷攀升,治療的壓力越來越大,一些醫生會出現除了之前所講的失眠和焦慮外,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可能會出現恐懼、抑鬱,有的人可能會出現創傷性的應激障礙。

澎湃新聞:嚴重的案例會到什麼程度?

鄭一雄:有些嚴重的案例會整宿都沒辦法睡覺,沒有休息的那種狀態,會影響每天的正常工作,而且得不到好的休息,身體的免疫力也會下降,增加被感染的風險。

澎湃新聞:如何對他們進行干預?

鄭一雄:一般來講,出現情緒及心理方面問題就會影響到他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及時進行干預,幫助他們及時調整適應達到儘快恢復正常的狀態是心理危機干預的原則。主要工作是通過幫他們舒緩,解壓,指導他們正確識別面對自己的不良情緒,並引導他們合理表達宣洩自己的情緒,做好有效的傾聽,支持撫慰,教給他們放鬆情緒的技巧,提高自我照料的能力來幫助他們儘快度過應激反應。

如果通過調整無法恢復的,明顯影響正常工作生活的,我們會建議用一些藥物的幫助進行輔助。還有很多醫護人員是因為過度疲勞導致的心理問題,我們會建議他們進行一個調休,待狀態調整後再重返崗位,人體本來就需要一個更好的休息才能夠良好的工作。

澎湃新聞:是否也有給患者進行一些心理干預?

鄭一雄:對,因為這次疫情的影響,患者的心理問題會比一般人大得多,他們可能焦慮等心理問題也會更加嚴重。和醫護人員一樣,他們的也會出現焦慮、失眠以及一些情緒的反應,嚴重的話可能會精神異常的表現。

學會自我調解

澎湃新聞:對他們進行干預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特殊的方法?

鄭一雄:做心理干預的主要是傾聽他們的訴求、接納他們的情緒,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撫為主。值得關注的是患者和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因為兩者本身都是處於焦慮和高強度的狀態。我們後期針對這個做了心理手冊和安心卡等小物品,放在病區里來促進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的溝通。

澎湃新聞:諮詢前和諮詢後的狀況會不會有變化?這些問題會長期存在嗎?

鄭一雄:我們會在諮詢後前進行一定的篩查,並隨訪他的恢復情況。一些患者在經過心理疏導以後心理壓力會有所下降。和剛才講的一樣,應激反應可分為急性應激和慢性應激,急性應激,往往表現失眠、緊張、恐懼、亢奮、自責、內疚等,如果急性應激反應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往往後期會出現一些慢性應激反應,可能會出現焦慮障礙和抑鬱,甚至會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這可能對其對以後的生活造成長期的影響。

澎湃新聞:您本身在醫院接受那麼多負能量,包括自己也可能有感染的風險,自己本身會不會壓力很大?

鄭一雄:會有的,人家說我們心理醫生是個「垃圾桶」,有煩惱會往我們這邊倒。我們自己有團隊,各個級別的心理醫生對進行督導。督導就是自己如果有不良情緒或者或者難以處理的案例,我們組織督導來討論解決,大家一起去解決面臨的困惑和困擾。

澎湃新聞:目前你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鄭一雄:困難和大家面對的一樣,就是武漢特殊的環境。然後因為肺炎的原因開展工作要一直處於隔離的狀態,確實有些工作會比較難以開展。隨著時間的推移,後續可能會暴露出更多的心理問題。

澎湃新聞:對於疫情過後醫護人員的心理恢復您有什麼建議嗎?

鄭一雄:其實這些奮戰在一線的醫生,是我們在疫情期間非常需要去關注的一個群體。首先我們建議在經歷疫情過後,儘快恢復日常的工作作息,及時識別自己的不良情緒。鼓勵他們合理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確實有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導致無法自我調整的,建議及時找專業人士進行干預和治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