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坦克部隊損失慘重,光顧著隱瞞實際損失,不急著下單造新車

麥田軍事觀察 發佈 2020-03-02T21:09:02+00:00

如果了解一下世界軍火工業的話,大家都知道烏克蘭擁有非常發達的坦克工業,其擁有的坦克工廠規模在全球都可以名列前茅的,比如:哈爾科夫馬雷舍夫工廠,在和平時期,月產量可以接近百輛,一年可以達近千輛的水平,這僅是眾多工廠之一。

如果了解一下世界軍火工業的話,大家都知道烏克蘭擁有非常發達的坦克工業,其擁有的坦克工廠規模在全球都可以名列前茅的,比如:哈爾科夫馬雷舍夫工廠,在和平時期,月產量可以接近百輛,一年可以達近千輛的水平,這僅是眾多工廠之一。

如今烏克蘭的坦克工業已經大不如前,新坦克的生產基本中止,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僅限於坦克升級,水平也不低,新推出的改進型T72坦克水平就不低,那麼現在全球排名前列的烏克蘭坦克廠生產情況如何?答案:早已大不如前,連以前的十分之一都沒有,比如:基輔坦克生產工廠,目前已經不具備生產新坦克的能力,僅能進行坦克翻修,將戰損或者老舊坦克進行維修與翻新,將坦克完全拆解,再重新組裝,更換所有無法使用的部件,目前的月產為5輛,連以前的十分之一都沒有。

現有產能只是企業為了保持生存所維持的一種低速度,主要原因就是造多了也不行,沒訂單不敢多造。原本目前僅有一個客戶:烏克蘭國防部,以一年計劃向企業採購軍火,不存在多少年的遠期採購計劃,造成企業只能夠為了維持現有的訂單,而不會考慮長遠的發展。

企業的生產設施是足夠的,工人卻是一個大問題,企業需要按生產任務安排工人崗位,如果有長期穩定的訂單,企業可以考慮招募更多的工人,現在僅是升級現有坦克,不需要多少工人,多招募工人只能給自己造成麻煩。原本該企業是生產輪式裝甲車的,即BTR-3型,生產過100多輛,可惜現在因無訂單,只能讓相關生產線停產了。

不是企業沒有生產能力,相反生產能力不低,這不是企業的最大產能,連正常生產都不算,整個工廠擁有一支700多人的團隊,可以完成維修項目,可以生產坦克炮塔的幾乎所有零部件,其負責人表示,除了消防系統,火炮穩定器和監視設備之外,可以製造炮塔的主要零件,幾乎金屬部件都可以在本廠內生產。

如今的關鍵是沒有穩定的訂單,烏克蘭國防部按照企業現有生產能力,而不是未來預期的生產能力來決定採購多少軍火,按企業的說法:我們不知道再過幾個月是否還有訂單!這樣企業就無法做什麼長期打算,只是應付一時了。

如此行為,等於自己坑自己的,也許應該批評一下烏克蘭國防部,在近年的東烏衝突當中,烏克蘭坦克部隊損失慘重,現在光顧著隱瞞實際損失,不急著下單造新車,本來有著好的條件,國產裝備怎麼也是最便宜的,結果非搞一個年度訂貨。為什麼不搞一個多年計劃,向俄羅斯一樣,讓企業知道需求有多大,提前作好準備工作,從而保證生產規模可以按需求不斷的提升,不是現在這種受到種種制約的現實。

也許烏克蘭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軍工發展政策問題,明明家底子不少,為何卻混成了今天的樣子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