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冷一暖間,危險趁機而入

工人日報 發佈 2020-03-16T04:47:09+00:00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發展,吸引著全世界目光的聚焦,也讓一些新聞無意中被「淹沒」了:3月10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說,去年是全球有氣溫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發展,吸引著全世界目光的聚焦,也讓一些新聞無意中被「淹沒」了:

3月10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說,去年是全球有氣溫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因此認為,由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目前的高溫紀錄再被打破「只是時間問題」。

「熊出沒」提前上演

據外媒報導,從俄羅斯、加拿大到美國,正提前上演「熊出沒」。往年這個時候,大多數熊還都在冬眠期呼呼大睡。

「熊出沒」的背後,是歐洲剛剛度過有史以來氣溫最高的一個冬天。

來自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分析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2月,幾乎整個歐洲都比以往平均溫度高出3.4攝氏度。

同期,美國的平均氣溫也高於常年。高溫,讓熊提前從冬眠中甦醒。

但歐洲的溫暖,又難比南極氣候的變化更讓人觸目驚心。

據法新社報導,巴西科學家卡洛斯·舍費爾及其團隊2月9日在南極北端一個島嶼的監測站,一度錄得 20.75攝氏度的高溫。

這也是有紀錄以來,南極洲的溫度首次超過20攝氏度。

而自去年9月開始燃燒的澳大利亞森林大火,至今未完全撲滅。

截至今年初,這場「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叢林大火」,已經致33人死亡,過火面積總計達700萬公頃,幾乎占澳大利亞森林覆蓋總面積的21%。

大火的背後,則是澳大利亞在歲末年初遭遇極端高溫,並在2019年12月18日創下41.9℃氣溫紀錄。

成一個惡性循環

受澳大利亞森林大火影響的,不只是一個澳洲。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估計,這場大火可能向大氣中排放了3.06億噸的二氧化碳,這無疑會加劇全球變暖,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據《中國氣象報》報導,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這份《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中,就用了一定篇幅講述了由高溫和乾旱引發的這場嚴重林火。

聲明還稱,氣候變化不僅會造成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洋升溫和酸化,還會對人類健康、糧食安全等產生重大影響:

溫室氣體濃度持續升高。2019年溫室氣體濃度繼續上升,預計將繼續增加0.6%左右。

海洋生態系統破壞嚴重。2019年,全球海洋平均經歷了近2個月的異常高溫,約84%的海域經歷了至少一次熱浪。這一年,全球海平面高度已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熱浪致千人非正常死亡。2019年,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和歐洲均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其中日本的嚴重熱浪導致100多人死亡。氣溫升高還加劇了登革熱病毒的傳播,最近數十年來,全球登革熱發病率急劇上升,目前約有一半人口面臨感染風險。

近2200萬人將成「氣候難民」。2019年上半年,襲擊非洲東南部的熱帶氣旋「伊代」、南亞氣旋「法尼」和加勒比颶風「多里安」,以及發生在伊朗、菲律賓和衣索比亞的洪水使670多萬人因災流離失所,預計全年的「氣候難民」總人數將接近2200萬。

對此,美國時代(TIME)網站近日刊文指出,不斷變暖的氣候會令人類的免疫力下降,這意味著病毒有了可乘之機。

無人能獨善其身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讓很多人對自己的體溫變得敏感。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與全球氣候變暖不同,日前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期刊《eLIFE》刊發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的體溫正在穩步下降。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帶領團隊研究了美國的相關數據,發現自19世紀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

換句話說,一個多世紀以來,37℃(98.6華氏度)一直被用作人類健康的體溫標準,但這個標準卻在受到質疑。

原因是什麼?相關研究還在進一步進行中,但體溫的下降,對人類而言卻不是一件好事。

儘管還有爭論,但大多數研究者都比較認可的一點是,體溫下降可能意味著人類免疫力下降,這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

與此同時,全球變暖帶來的凍土層解凍,則可能導致潛藏在南北極地冰層之下的遠古病毒的釋放。

顯然,覆巢危卵,沒有誰能獨善其身。

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世界氣象組織《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發布會上表示,全球變暖正在加速。2020年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希望各國在今年底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提出更有力度的行動計劃,爭取實現全球控溫目標。(趙曉展)

責任編輯:曹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