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收藏在博物館的蒙古帝國時期武器裝備,了解下

地一眼蒙古 發佈 2020-03-02T07:58:26+00:00

順便說一下,和國人的理解不同,蒙古人認為龍不是一種生活在天上的動物,相反它喜居山洞或井裡,中古的蒙古文化並不認為龍有多了不起,蒙古人的英雄史詩里在描述英雄好漢的時候動不動就說他弄死過龍。

匈奴王冠鎮樓

布爾尼汗的寶刀

11-12世紀的蒙古刀,這種細長刀風格對後來的中亞地區有著深遠的影響,注意看刀柄的弧度,這個弧度在1個世紀後影響了整個中亞-中東地區的風格。


13世紀的蒙古刀,這個角度看比例已經完全失衡了,其實這把刀的刀柄不長,但刀鋒的長度卻很足。

喀爾喀蒙古刀,這種刀用蒙語叫做tuushin ild,翻譯過來就是直刀。渥巴錫的直刀-tuushin ild。


小dondov的寶刀 jagalmai ild! 十字刀~ 蒙古帝國時期的古典風格

准格爾汗國達什達瓦戰刀☝

這種風格的蒙古刀對中亞的影響深遠,西到賈巴爾汗的戰刀、東到滿清乾隆皇帝的刀 都能找到這種風格的影子。

這是札費尼的《世界征服者》一書的插畫,描繪的是蒙古人西征時的場景,這幅成作於當時的細密畫,很清晰的畫出了當時蒙古人所用的兵器,其中這種十字風格的細長蒙古刀對西亞和中亞的劍風有著深遠的影響,名噪一時的大馬士革風格就是以這種蒙古刀為原型的基礎上融入了中東圖案和西方長刀風格後而製成的,在西域這種蒙古刀的巔峰造極之作就是15-17世紀的布哈拉長刀,布哈拉長刀就是以蒙古刀為原型製作的。

屠龍圖,左面那位穿銀色袍子的人手上握的就是十字刀。順便說一下,和國人的理解不同,蒙古人認為龍不是一種生活在天上的動物,相反它喜居山洞或井裡,中古的蒙古文化並不認為龍有多了不起,蒙古人的英雄史詩里在描述英雄好漢的時候動不動就說他弄死過龍。


此槍徵集於內蒙古東部的巴林右旗,清初時期的蒙古火槍

投石車乙☝


收藏於俄羅斯的darhad蒙古人的箭袋,darhad蒙古人的箭袋和色楞格流域的喀爾喀、布里亞特的箭袋屬同種風格,這種喀爾喀北部樣式的箭袋完整的傳承了北元時期蒙古箭袋的形制。

清初,虎皮式箭袋,肯特省徵集,喀爾喀車臣汗部的箭袋,從其大量使用萬字符的情況來看,大抵能判斷該箭袋為喀爾喀貴族的遺物。

14世紀末,伊爾汗國戰錘塗有菱紋的蒙古的盾牌,衛拉特式。他們的盾牌用柳枝或者別的什麼樹枝做成.——《普蘭.加爾賓行紀》


14世紀的蒙古盾,直徑75cm☝

17世紀,北元末期的蒙古盾☝

那曲達木地區的和碩特式蒙古盾,完全繼承了帝國時期的風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這種頭盔用蒙語叫talsat dulah,翻譯過來就是瓣試頭盔。這種頭盔和其他頭盔相比,好處在於當襲擊物瞬間襲來時,他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衝作用,這種頭盔直到18世紀還在西蒙古地區被廣泛使用。

經典的帝國時期風格面具盔,13世紀,46.5х24см☝


13世紀的蒙古頭盔☝

蒙古帝國時期的輕騎兵頭盔☝

這算是元代的經典款了☝

元代頭盔,北元風格☝

14-16世紀的蒙古頭盔,完全是北元風格的,注意底下的圍沿兒已經轉變成前沿兒了,尤其北元中末期以後的頭盔已經非常少見圍沿兒的頭盔了。

16世紀初的蒙古頭盔,這是蒙古頭盔、鎧甲朝後中世紀風格轉型的關鍵時期,這個頭盔就屬元和北元風格之間的過度類型。

15-17世紀的蒙古頭盔,風格已經很接近清代的蒙古頭盔了。越到後來天山以東蒙古人的武器上的銘文就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梵文,而天山以西的蒙古後裔的武器銘文則有越來越多的古伊朗銘文。

和碩特式蒙古頭盔,當和碩特人跟隨著圖魯拜胡的刀鋒殺入藏地以後,無往不勝的蒙古軍隊奠定了黃教在今天藏傳佛教當中的地位。不同於中部和東部的蒙古人,在北元時期衣甲在西部蒙古地區的傳播收到了阻力,衛拉特蒙古人一直到到18世紀還在廣泛的沿用著蒙古帝國時期風格的裝備,這個形制奇特的頭盔即有帝國時期的瓣試頭盔的底子,又有北元時期發展出來的前沿,實數罕見。

這個蒙古面具出土於伊朗,造於14-15世紀,根據工藝可以判斷這是一個普通士兵的abgaldai。蒙古人管面具叫Bag,但是這種面具卻有一個特殊的稱謂-abgaldai,所謂的abgaldai是薩滿教一種可以方便讓靈魂附體的媒介,直到現在蒙古東部的科爾沁、布里亞特、達斡爾的薩滿在跳大神的時候還會用到它。蒙古人相信戴上標有自己祖先面容的abgaldai,口念咒語,就可以讓祖先的靈魂附著到自己的身體上,這樣會在短時間內擁有更強大的力量,但據說這麼做的代價就是透支自己的生命。

同樣出圖於伊朗的13-14世紀的蒙古面具。就像其他武器裝備一樣,我們可以通過它的材質來判斷它的主人是誰,這樣的面具顯然是貴族的,和愛德華.諾頓在天朝王國里扮演的鮑德溫四世所帶的面具是不是很像,p.s:高高的顴骨看起來很親切啊,蒙古人~


一種樣式罕見的蒙古帝國時期的重甲☝

一個護臂,而且此甲的色搭還是類似於鮮卑風格的「復古版」。此甲就是上面提到的那種罕見帝國時期鎧甲的延續型,此甲經測算是15-16世紀的遺物,有學者認為可能是這種鎧甲的消失和蒙古人騎兵戰術的改變有很大關係,由於北元時期的蒙古人對運動戰的使用更加頻繁,使得繁重的重型鎧甲騎兵成為了負擔,再加上雙箱式鼓風器的普及讓蒙古人鑄鍛更大強度的鋼鐵成為了可能,因此在鎖子甲的強度大為加強後,蒙古人也逐漸淘汰了這種重型鎧甲。至此在北元末期,盛行於帝國時期的重甲騎兵因此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蒙古帝國時期的重騎甲,恐怕是北方遊牧民族使用最普遍的鎧甲了,尤其在蒙古——突厥系民族當眾使用的更為廣泛,此甲也被蒙古人稱為鱗甲。

科里亞克勇士的老照片,作為阿爾泰民族的親族一直到19世紀還在穿著這樣的鎧甲,正是因為他們的反抗,俄羅斯人在勘察加地區的擴張時間整整被延後了100年。

整幅完整的蒙古重騎裝備全在這裡,包括那個經典的筒式箭筒。

復原圖,值得一提的是右手的那個頭盔現藏於彼得堡博物館。這種頭盔的圍簾甲,用蒙語叫做shuvuun huyag,也就是鳥甲的意思。因它比鱗甲更重,在衣甲開始大為流行以後,逐步被後世的蒙古人所淘汰,從此它偶爾只當做局部部位的內甲用在諸如胸部和腹部這樣的地方。

這幅畫描繪的是蒙古人內戰時的場景☝

蒙古內戰圖,這種蒙古旗的形制非常有意思。放大右下角那個被長矛捅死的傢伙能清晰的看到他的頭盔圍簾甲就是上面所提及的shuvuun huyag-鳥甲,這是當時幾種蒙古人常用的鎧甲之一。

蒙古人和西方人一樣,在鎧甲外面喜歡套一層布,這樣鎧甲不會再暴曬之下灼傷身體。

蒙古帝國時期的鎖子甲

清初期的蒙古鎖子甲,此甲源於四子王旗王府,是清代四子王的戰甲,注意這是輕騎甲。

經典的蒙古式鎖字甲、衛拉特—喀爾喀樣式☝

17世紀西部蒙古人的全套制式裝備——西韃靼鎧甲,原托木斯克博物館收藏。在那個時期喀爾喀的阿勒坦汗多次攻下焚毀過該城,但俄國人總是不久就能修復焚毀的城池。幾十年後,阿勒坦汗國最終在喀爾喀的內鬥當中被南部嫡系喀爾喀諸王所滅。

14-15世紀的蒙古中北部鎧甲——出土於色楞格河的中游,telmun嶺的東端。此甲用蒙語也叫huvtai huyag,就是衣甲的意思。這種比鎖子甲強度更大的鎧甲在北元時期逐步替代了帝國時期的蒙古鱗甲,只在衣甲內部的要害區縫有鐵甲,這使得它的重量比它的老前輩更輕。這種風格的蒙古鎧甲在達賴孫汗時期隨著察哈爾、科爾沁等部迫於俺達汗的壓力翻越大興安嶺進駐烏梁海三衛的駐地後,開始廣泛流傳於今天的東北地區,後世的滿清鎧甲就是在這種中世紀蒙古中北部鎧甲的風格上逐漸演化而來的。

15-17世紀,蒙古戰馬的重甲面具,這個面具收於青海地區,和俄羅斯收藏的那副輝特衛拉特式馬甲的風格為一個類型,因此基本可以斷定這是一套和碩特衛拉特式馬鎧甲,上面提到隨著重騎兵在戰術地位上的沒落,馬兒也就不用像以前冒那麼大的風險了,沒有重甲的束縛馬兒又可以輕鬆的馳騁了。

馬胸甲☝

15-17世紀 蒙古馬頭盔

16世紀,青海的和碩特式,這是馬的護脖甲和護胸甲。這種風格的武器伴隨著蒙古人混入西藏的教派戰爭,對後世西藏的武器裝備起到了巨大的影響,蒙古人愛用的鱗甲、鎖子甲也頭一次大範圍的傳到了西藏。

來源:蒙古文化周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