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人為什麼喜歡和田玉

藏玉 發佈 2020-03-02T08:39:36+00:00

中年男性生活壓力實在是大,他們大多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每天早出晚歸、蓬頭垢面、拚命工作賺錢養家,無暇顧及自身形象,心理上也容易出現自我否定、懷疑不安等情緒。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里泡枸杞。枸杞難擋歲月催,杯里再加點當歸。」歲月催人老,很多人開始紛紛加入了中年人的行列,保溫杯泡枸杞也成為人到中年的一個標誌。

  甚至很多中年人開始自我調侃,以「油膩大叔」自稱。中年男性生活壓力實在是大,他們大多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每天早出晚歸、蓬頭垢面、拚命工作賺錢養家,無暇顧及自身形象,心理上也容易出現自我否定、懷疑不安等情緒。

  其實油膩並非他們的本意,拿著保溫杯才有的安全感也是被生活所迫,他們對於美和高雅的也是有著追求的。

  尤其,到了中年的男性,會謎一般的喜歡上玉,而玩玉也成了他們是否邁入中年的一個標誌。

  許慎《說文解字》載:「玉,石之美者」,也就是說在所有石頭中,美到一定程度的石頭就可以把它稱為「玉石」。

關於這些石頭的由來,初中地理課本告訴我們:地球上的石頭的來歷分兩種:一種是火山噴發,岩漿冷卻;一種是地殼運動,擠壓隆起。

  因為現在人對於玉石有了嚴格的區分,玉和石也就分開了。他們把地球上那麼多的石頭中最出眾的,稱為玉石,而最被男人喜歡的那些石頭也就是這些玉石,古代文人墨客重點欣賞把玩的對象還是這些玉石。

  誠然古人愛石,更愛玉。賞石是因為奇石所具有的抽象與空靈之美與中國傳統審美文化精神十分契合,而賞石之美者之玉則是為了和這種抽象和空靈之美的玉石渾然一體,達到天人合一之境。

所以通讀中國幾千年歷史,愛玉的人數不勝數,尤其是乾隆皇帝,被稱為「玉痴」,他不僅收藏許多玉,為玉賦詩,甚至給自己的兒子們取名也是和美玉有關,嘉慶皇帝名顒琰,而琰就是美玉的意思。

  中國古代文人對於玉的審美以「質、形、色、工」為主要標準。一塊玉最美的地方往往體現在它的「質」和「工」上。《禮記》上說:大圭不琢,美其質也。

可見在古代的玉器雕琢中,真正好的材質的玉器恰恰要採用「素」的方式雕琢,號召保持自然,簡約之美,體現了一種藝術境界。

  《莊子·天道》中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唐司空圖關於詩的藝術特徵也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具在說明樸素簡約之美是一種很高的美學境界,它要求創作者必須具備深厚的美學感悟和藝術積累。而這些在古玉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文人的和田玉


  依據這樣的審美標準,「和田玉」在一眾美玉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年男性的最愛。

  和田玉,和藍田玉、岫玉、獨山玉並成為中國四大名玉,因產自和田而出名,而和田玉也是其中最能體現「質、形、色、工」之美,堪稱玉中極品。

  在這些中年「油膩大叔」的眼中,和田玉之美,美在一種意境。

他們以和田玉喻人喻情:亭亭玉立、玉貌花容、玉潔冰清、溫潤如玉;他們以和田玉喻事喻物:玉潤珠圓、玉斧修月、金帛玉珠、玉粒桂薪;他們以和田玉喻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不琢,不成器、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拋磚引玉。對於他們來說,玉是有靈性的,方寸玉石間,煙霞具足。

  他們在和田玉中看到了山的深情偉岸,海的熱情澎湃,花草皆有故事,他們見到了雲海翻騰,江潮洶湧,蟲鳴鳥啼都暗藏情愫,他們賞的是玉,也是骨子裡的世界和心性。

  而中國人到底從何時開始,就開始愛上玩和田玉呢?

  先秦時期的和田玉文化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目前可考的最早記錄和田玉的古籍是《穆天子傳》,其中記錄了周穆王西征的傳說,傳周穆王駕八駿西巡天下,行九萬里,至西王母之國,會見西王母,然後「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載玉萬隻。」對於和田玉的記載,在古書中比比皆是。

《古玉圖》是元代金石學所著,朱德潤撰寫而成,這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著錄玉器的專書,其間對於和田玉所雕成品的描寫尤為詳細。

  愛玉成痴的人數不勝數,除了我們提過的乾隆皇帝,孔子、管仲等古人,都是和田玉的忠實粉絲。

  這些美玉簡直散發著致命的香味吸引著文人雅士,「油膩大叔」也有權力追求美與藝術,甚至瞬間覺得愛玩玉的「油膩大叔」也因玩玉而褪去了油膩,高雅了起來。

了解更多和田玉知識,結交更多玉友,請下載藏玉app。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