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出名確實要趁早!梵谷如果活在今天,註定被一世埋沒

白水聊藝術人文 發佈 2020-03-01T12:27:38+00:00

這個藝術社交圈的核心場館包括:The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Museum of Modern Art Haus der Kunst Tate 藝術社交

大家好,我是白水。今天給藝術家灑碗科學毒(di)雞(di)湯(wei)。


窮困潦倒的藝術家,他們住在陋室、走在破巷,心中卻燃燒著滿腔的創作熱情和橫豎都溢的才華,夢想終有一天能一朝成名!就像當初梵谷在默默無聞和貧病交加之中備受折磨,他的畫作如今卻成為傳世經典!


別做夢了。


美國東北大學的人際網絡研究者Albert-László Barabási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可以說是讓窮困藝術家最後的幻想破滅。


上面這位Barabási教授說:「很多不太出名的藝術家都懷著這樣一個理想,覺得自己只要堅持,才華早晚會被這個圈子發現。然而,這純屬胡扯。有數據為證。


Barabási的研究對象涵蓋了50萬藝術家,橫跨36年,結果卻相當喪——


「如果你沒有在藝術生涯的早期就被賞識而名揚天下,

這輩子很難再登上所謂藝術和成功的巔峰。」

其實這個理論不僅限於藝術界。


白水在西北大學讀書的時候就選修了Kellogg商學院的研究社會網絡關係的課程,教授Dashun Wang就是東北大學畢業博士,並且和Barabási有多項聯合研究和發表著作。


那節課上就講了很多Barabási的理論和研究,比如:


「名聲和收入並不一定和實際的成就成正比,而決定成功的其實並不是藝術家的自身才華,而是TA的觀眾。」


更直白一點就是,誰能在有名氣的場館辦展覽,誰就有高得多的幾率成為明日巨星。


也就是說,作為一個藝術家,你要沒在年輕的時候受邀在紐約的古根海姆、巴黎的蓬皮杜、或者跨國的佩斯和高古軒畫廊里辦展,這輩子幾乎也不太可能了。


這張圖橫軸是場館的名氣,縱軸是藝術家開展的幾率。


基於德國藝術史家Magnus Resch從1980年到2016年收集的143個國家的數據,Barabási在波士頓的複雜網絡研究所得以針對這些年在24,809個場館中展出和拍賣的91萬多幅作品作出調查,從而模擬出了近50萬藝術家的生涯軌跡:


如果某些藝術家的前五個作品展在相對低端的畫廊或者博物館展出,十年後,他們中只有14%的人會繼續留在藝術產業里。


如果某些藝術家的第一個展覽就是在排名前二十的知名場館,那麼他們中的60%乎一生都享譽比較高的藝術評價。


這些成功藝術家的作品最高價的平均數為20萬美元左右。而之前那些「低開端」藝術家的作品最高價的平均數只有4萬。


所以那些高端的藝廊、博物館、拍賣所會如此牛氣沖天。藝術定價本身就比較主觀,而只有被這些一流場館用信譽背書的藝術家才能飛黃騰達。


天之道,補有餘而損不足。在複雜網絡里,這種現象被叫做preferential attachment,就是本來就多的會得到更多。


當然,總還是會有逆襲的。


剛才研究的那50萬藝術家裡,有240人低開高走,占總體比例0.048%。


也就是說,一萬個藝術家裡,總會有5個人能逆襲成功。而且這五個人改變命運的時機都要在職業生涯的前十年里。


大器晚成?醒醒吧。


這張圖表里也能看到一個有意思的點,高起點的藝術家裡,六成很成功,四成很中庸,還有0.2%墮落了下去——如果起點高,貌似想混得特別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巨大的決心和超低的智慧。


剛才說Magnus Resch,在哥大教書,自己做了一個APP就是為了提升藝術市場的透明度,叫Magnus。他說:「藝術界總是為自己的開放包容引以為豪,其實真相恰恰相反。」


所以,做藝術還是要在紐約和倫敦這種大城市,方便社交。


當然,場館的類型也有區別,不管是在三番還是在上海的當代藝術館,都不如像如Art Institute of Chicago這樣的綜合性場館辦展帶來的影響力大。


因為像後者這種綜合性大藝術館,很少展出在世藝術家的作品,所以分量會比較足。


這個藝術社交圈的核心場館包括: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Los Angeles)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Chicago)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Haus der Kunst (Munich)

Tate (London)


藝術社交圈的核心藝術商和藝廊包括:

Paula Cooper

Pace Gallery

Hauser & Wirth

David Zwirner


之前白水在Kellogg的課上,開始的作業先是分析班上同學的關係:


期末論文時,我這組的期末論文就是分析全球的創業投資關係網:


最後的結論其實也不算意外——被知名投資人和投資機構投過的創業團隊,後面被其他公司跟投(發展壯大)的機率是高高的。創業的朋友們,就找准圖中那些連結比較多,原點比較大的就好了。


參考文獻:

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surprising-formula-for-becoming-an-art-star-1541704849#comments_sector

https://news.northeastern.edu/2018/11/08/why-there-are-no-more-van-goghs/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