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主流歌手徐佳瑩:《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

北方公園np 發佈 2020-02-29T17:58:27+00:00

但《我還年輕我還年輕》算是一次大膽又成功的嘗試,台灣主流歌手向來喜歡從獨立音樂中汲取靈感,徐佳瑩再次印證了這一點,畢竟在音樂這件事上獨自是從來無法往前的。

徐佳瑩在《歌手》上唱了老王樂隊的《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
說起來這首歌在大陸已經實實在在紅過幾次了,最初是《明日之子》那檔節目,後來是在某短視頻平台,再後來就是李國慶那條讓人啼笑皆非的朋友圈,讓這首歌達到了一般獨立音樂難以預料的出圈程度。
我們大可以把《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稱為新一代台灣獨立樂團的代表作,它用酒和煙(想不明白煙有什麼不能提的,還改成了眼)兩個最常見的意象,一句很多人掛在嘴邊的自況,就寫出了台灣這個世代年輕人的迷茫和無奈,還順帶在大陸這邊找到了廣泛共鳴。

有很多人翻唱過這首歌,比如去年的上海簡單生活節劉若英就唱了,不過那時候她以為「這是一首老人寫的歌」,後來她還被邀請去老王樂隊的巡演台北場當嘉賓,完成了一次和樂隊非常精彩的合作(劉若英唱這首歌的時候其實挺白的,反而有一種向年輕呼喊的力量)。
《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的 cover 有兩個比較常見的演繹方式,一種是充斥在短視頻平台上的,把這首歌朝著輕快化、浪漫化的方向呈現,另一種則是鼓起煙嗓,試圖流露出一種被生活和歲月摧殘過的狀態。
但在我看來,這兩種演繹方式恰恰都是不合適的(《明日之子》正是這兩種方向的集合),甚至和這首歌的創作動機是大相逕庭的。
《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的核心基調是諷刺的,去年我們對老王樂隊的採訪里,主唱張立長說過,寫這首歌的時候樂隊成員都面臨著即將要畢業步入社會,他們不知道前路在哪,社會已經發展到很完備的階段,需要年輕人的地方越來越少,所以他們只能用「我還年輕」來解嘲。
要知道當年這首歌是給政大的金旋獎,主題就叫「枉少年」,那種蹉跎青春的感覺,酒和煙的確是再合適不過了(再次強調,是煙,不是什麼眼)。
徐佳瑩的確很好地規避掉了那兩種改編所帶來的問題,她給這首歌加上了很濃重的戲劇性,從輕盈流暢過渡到黑暗搖滾風,再到最後高音的全面爆發,她把「我在青春的邊緣掙扎 我在自由的盡頭凝望」唱的很誇張,但給人的情緒卻不再是個人單純痛苦的吶喊,而有了一絲隔岸觀火的戲劇感。
其實這一季《歌手》的三期節目下來,徐佳瑩的表現挑不出太多毛病,但也很難稱得上有很多驚喜,尤其在選歌上,她還是偏向了更符合觀眾想像的選擇。
但《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算是一次大膽又成功的嘗試,台灣主流歌手向來喜歡從獨立音樂中汲取靈感,徐佳瑩再次印證了這一點,畢竟在音樂這件事上獨自是從來無法往前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