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重點劇《綠水青山帶笑顏》18日開播,湖南衛視領軍開播脫貧攻堅戲

廣電時評 發佈 2020-03-17T03:15:23+00:00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脫貧攻堅重點劇目《綠水青山帶笑顏》,將於3月18日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帶領觀眾走進這些都市青年返鄉創業的故事。


緊扣「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兩大主題,脫貧攻堅題材劇《綠水青山帶笑顏》以細膩的情感和平視視角講述鄉村脫貧振興的故事。


作者:饒文淵


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如果在一線城市有一份體面且收入不錯的工作,你願意捨棄這些回到家鄉嗎?面對這個問題,年輕有為的藝考教師許晗和擁有豐富行業積累的文創設計師杜笑語有著相同的決定——回鄉創業。

對於這個選擇,他們生活會有怎樣的變化?家鄉又會因為他們的到來發生怎樣的改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脫貧攻堅重點劇目《綠水青山帶笑顏》,將於3月18日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帶領觀眾走進這些都市青年返鄉創業的故事。

「不一樣」的鄉村振興故事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立足於推動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綠水青山帶笑顏》緊扣「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兩大主題,通過「返鄉創業」「大學生村官」「精準扶貧」等元素,生動展現都市有志青年飲水思源、建設家鄉的鄉梓情懷,也展現出生態經濟發展中「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格局和新風貌。

如何將宏大的主題進行「落地」,講述一個不同的鄉村振興故事?《綠水青山帶笑顏》通過年輕人的視角,結合劇中主人公的勵志創業經歷和豐富細膩的情感變化,在「生態文明」和「鄉村振興」兩大主題之下,展現當代大學生村官深入基層一線、都市青年返鄉創業,攜手共建美麗家鄉的經歷。

劇中年輕人在創業途中的種種「遭遇」,直接來源於現實中的案例。在劇本創作之初,《綠水青山帶笑顏》編劇徐正超曾到福建、貴州、甘肅、浙江、山東等地進行採訪,當地不少年輕人回鄉創業的事跡對他有所觸動。在「三農」題材上深耕多年,對當代鄉村風貌有著獨到理解的徐正超決定精挑細選一些真實故事,並以此為創作藍本,講述一個新時代、新環境下的脫貧攻堅一線故事。

不同於人們印象中的鄉村劇集風格,《綠水青山帶笑顏》節奏明快,情節生動,在平凡真實的生活中蘊藏著歡樂。在徐正超看來,整個團隊在製作中一直貫徹著「喜劇的底子文藝劇的范兒」這一創作理念。具體而言就是:故事內容快節奏,矛盾衝突劇烈;劇作畫風唯美;用喜劇的底子,幽默的方式表達深邃的主題。

通過主人公們幫扶家鄉走向振興之路的經過,劇作生動形象地展現出脫貧攻堅過程中的「大視野」和年輕創業者的「小故事」。

在「改變」與「矛盾」中推進故事

在《綠水青山帶笑顏》劇中,年輕人從大都市來到農村,身份也有所轉變,他們創業面臨的不僅僅是「農村新生態」與「都市北上廣」在產業模式上的不同,還要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對於這批年輕的鄉村創業者、建設者而言,他們一方面努力改善鄉村現狀,一方面又要努力改變村裡保守持舊的思想,同時也要時刻呵護鄉土的生態,從鄉村的變化中汲取自我成長的養分。作為編劇,徐正超表示,在角色的創作上更多的是著墨於每個人的改變,這種改變是由內在的變化逐步過渡到外在的變化。


劇中,由楊爍飾演的許晗,在北京做了8年藝考培訓,偶然被鄉村風景所吸引,決定回鄉創辦精品民宿。潘之琳所飾演的文創設計師杜笑語,對家鄉制琉璃的「老手藝」有著深厚的情感,辭職回鄉後,決定成立一家琉璃工坊。馬蘇飾演的大學生村官鄭菲,從團縣下基層來到鄉村,幫助當地鄉民走向振興之路。


在徐正超看來,這些年輕人創業背後的不易具有時代意義:「這部劇中年輕人帶回的不是一紙文憑,而是把外面學到的新思想帶回家鄉,將外面優秀的內容『嫁接』到鄉土中,培植出一個更新的『花朵』來。」

具體來看,劇中幾位主角的創業經歷並非一帆風順。許晗的精品民宿一開始便遭遇了一連串意外挑戰;杜笑語無法得到家人理解與支持;鄭菲屢次面臨鄉土民風等方面的「水土不服」。這一過程中,他們不順利的原因既有產業與鄉村資源結合過程中的磨合,也有年輕人的新觀念與老一輩舊思想之間的碰撞,徐正超將這些視作劇作矛盾,「劇中尤其前期部分的主要矛盾衝突是觀念碰撞,這是生活的真實展現,而劇作有了矛盾衝突,劇情才能進一步發展,人物才能更好實現成長改變」。


劇中,這種「改變」也反映在了主人公的成長經歷中:在鄭菲及當地村民協助和支持下,許晗和杜笑語不但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將落後的家鄉扶上了小康之路;而鄭菲在與村民融為一體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他們的觀念意識,也磨礪了自己的秉性,從一個在稻田地里每走一步都會掉靴子的嬌姑娘,逐漸成長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第一書記」。

記住家鄉最美時,留住鄉愁這一刻

將「創業」和鄉村振興的大背景進行結合,《綠水青山帶笑顏》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背景,講述了幾位主人公曲折坎坷的創業之路,既有深刻主題又充滿戲劇看點。

談及鄉村扶貧和振興,在徐正超看來,這是兩個概念,「打個比方,前者是雪中送炭,後者是錦上添花。振興是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後,進一步的鄉村振興。」因此,《綠水青山帶笑顏》這部劇不僅僅是一個脫貧攻堅的勵志故事,更是在體現當代年輕人幸福觀、鄉土觀、價值觀的蛻變。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節目交易管理中心總監陳汝涵表示,這部劇用生動的人物和故事,做到了扶貧主題「新表達」,正能量的「巧植入」,用年輕人接受的方式,引導觀眾產生對作品價值的認同,真正讓主旋律傳播「入腦入心」,劇集紮根現實、青春陽光、溫暖向上的氣質,與湖南衛視的需求和定位不謀而合。

劇中創業者的奮鬥故事發生在鄉村,特殊環境和特殊群體有力推動了《綠水青山帶笑顏》的戲劇發展。在鄉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鄉民們亟需脫離貧困;自然環境美好而脆弱,新興綠色產業有待形成;城鄉思維差異較大,衝突在所難免。該劇不僅反映著創業者的生活,也反映著鄉村老百姓的真實情感和喜怒哀樂。

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湖南衛視適時推出《綠水青山帶笑顏》,在湖南衛視總編室主任周海看來,《綠水青山帶笑顏》在真實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帶來的深刻變化的同時,更以人文溫度觸摸家國情懷,發揮了文藝作品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也為觀眾帶去了溫情與力量。


編輯 | 王海婷 袁鑫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