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降噪誰家強?四款主流頭戴式主動降噪耳機橫評

39度發燒堂 發佈 2020-03-17T05:50:39+00:00

本次,我們從市面上分析併購入了四款應用最新技術、也是當前最為主流的四款頭戴式主動降噪耳機進行橫向評測,它們分別是BOSE700、索尼WH-1000XM3、惠威AW-83、B&O H9i。

提到主動降噪耳機,相信有不少朋友們的記憶還停留在BOSE獨撐天下的那個時代。隨著近兩年主動降噪功能在消費市場的需求高漲,不少耳機廠商投入大量研發資金。但由於時間較短但急於求成,在2018年,降噪耳機市場曾一度產生了耳機越來越多,性能體驗卻良莠不齊的局面。直至2019年末,隨著主動降噪技術被逐一攻克,我們也終於在市面上見到了越來越多優秀的新品降噪耳機。

本次,我們從市面上分析併購入了四款應用最新技術、也是當前最為主流的四款頭戴式主動降噪耳機進行橫向評測,它們分別是BOSE 700(2999元)、索尼WH-1000XM3(2299元)、惠威AW-83(1298元)、B&O H9i(2298元)。我們將從耳機的佩戴舒適度、便攜性、降噪性能、穩定性與延遲,麥克風降噪效果、續航能力以及音質表現,共7個維度進行橫向對比。最後,我們將根據每款耳機的功能表現和產品特點,為以上四款產品進行得分同級。那麼事不宜遲,接下來就讓我們先從耳機的佩戴舒適度開始說起吧。

佩戴舒適度(排名:BOSE 700>惠威AW-83>索尼WH-1000XM3>B&O H9i)

BOSE 700:相比於之前的QC35系列,BOSE全新推出的這款700耳機在外觀的設計上進行了大幅度的簡化,比如將頭梁部分所占用的空間大幅縮小、頭梁側方對頭皮的壓迫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舒適度方面,BOSE 700面罩貼合度高、耳機內部留有足夠大的空間能夠避免耳朵邊緣的磨損、頭梁縮小後能夠有效減少頭髮長時間被壓迫的面積,但相對來說長時間佩戴,這款耳機還是會導致接觸部位有壓迫痛感。

索尼WH-1000XM3:索尼的這款新品耳機在外觀上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升級,但這也無傷大雅。WH-1000XM3的人體工學設計已經十分成熟,耳機面罩貼合感好、能夠完全包裹外耳、內部預留足夠的空間能夠避免耳朵邊緣的磨損、頭梁結構設計得非常給力,頂部能夠很好地避免壓痛。但對於頭頂不那麼圓的朋友來說,這款耳機頭梁的兩邊較為收緊,可能導致兩側的頭皮壓痛。

惠威AW-83:這款耳機是繼前代旗艦AW-85後的又一力作,不過雖然名稱相似,AW-83這款耳機的外觀人體工程學明顯是非常用心的重做了。相比於另外兩款耳機來說,惠威AW-83的面罩貼合度高、貼合感好、耳罩內部保留有很大的空間(帶耳釘的朋友也無需擔心磨損問題),最值得注意的是,這款耳機的頭梁設計並非傳統的半圓形,而是類似半橢圓型的設計,這種結構讓頭並沒有那麼圓的用戶避開可能出現的側面頭皮磨損,舒適度最佳。

B&O H9i:B&O這款耳機的造型上可以說是與另外三款耳機有著截然不同的設計,這款耳機的面罩貼合度高、貼合感較好,但其內部預留的空間較小、耳朵較大的朋友可能會導致耳朵在面罩內產生磨損。在頭梁設計上,這款耳機的頭梁與頭皮部分面積大、壓迫感較強,相比前三款耳機來說最不適合長時間的佩戴。

便攜性(排名:BOSE 700>惠威AW-83>索尼WH-1000XM3>B&O H9i)

BOSE 700耳機的總重為250g,耳機的摺疊方式僅支持面罩內翻,用戶在外出不使用時可以將其直接挎在脖子上,方便且不會對行動造成太大影響。

索尼WH-1000XM3耳機總重為255g,耳機的摺疊方式為面罩內翻+可向內摺疊的設計,用戶在外出不使用的情況下雖然可以直接挎在脖子上,但其相比於BOSE 700來說頭梁部分容易造成異物感。

惠威AW-83耳機總重為290g,耳機與索尼1000XM3採用相同的面罩內翻+可向內摺疊的設計。不同的是,這款耳機的頭梁對脖子的異物感較弱,更適合不使用情況下直接跨在脖子上。不過由於耳罩的面積較大,因此對脖子較短的朋友可能不太友好。

B&O H9i耳機總重為290g,耳機與索尼、惠威採用類似的內翻+可向內摺疊的設計,其頭梁頂部面積最大,因此直接挎在脖子上時的異物感也最為明顯。此外,這款耳機的頭梁與耳罩中間的可旋轉部分靈活度有些過高,有強迫症喜歡讓耳機與頭梁保持垂直角度的朋友可能會引起不適。

降噪性能(均選用最高降噪檔位,排名BOSE 700>索尼WH-1000XM3=惠威AW-83>B&O H9i)

BOSE 700的主動降噪能力可以說是傳承到了QC35系列的精髓所在,其不僅在中低頻噪聲消除上擁有者極強的實力,在高頻消噪的硬實力上,它亦是這四款產品中對於高頻聲消除效果最強的一款。另外,這款耳機相比於QC35系列來說,其在耳壓感方面也進行了很大程度的優化,不再會造成的窒息感,因此對於噪聲較小但需要專注的辦公環境來說,用戶終於不用擔心耳壓感導致的痛苦了。

索尼WH-1000XM3的主動降噪能力相比於前代XM2來說,其對能夠消除的聲音頻率範圍更廣,尤其是人聲和高頻率的聲波消除能力有著明顯加強。其中,其對高頻次的噪聲衰減能力稍遜色於BOSE700,但其人聲消除能力占有絕對的優勢。在日常辦公的環境下來說,這款耳機能夠更多的屏蔽周邊他人的話音。

惠威AW-83的主動降噪能力相比於前輩AW-85來說,其在主動降噪能力上實現了"革命級"的性能跨越:其在主動降噪性能上已經完全能與第一線主動降噪性能相媲美。在中低頻次的噪聲消除上,AW-83的性能與BOSE 700在同一水平線上;在高頻次的噪聲消除上,AW-83與1000XM3處於同一水平;在人聲的消除上,AW-83則基本與BOSE 700持平、略遜色於1000XM3。這款耳機雖降噪性能強力,其雖然不能達到WH-1000XM3的人聲降噪幅度,但對於低頻噪聲較多的通勤、辦公環境下,這款耳機均衡的降噪表現讓人感到舒適。

B&O H9i的主動降噪性能偏劣勢,其對於全頻次噪聲和人聲的消除明顯都沒有前三款性能強。不過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來說,建議大家不要將其理解為弱就是差,因為在很多情況下,大家所處的環境噪聲並不是太過複雜,這類用戶其實選擇H9i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穩定性與延遲(四款產品同級別,索尼WH-1000XM3需手動切換至低延時協議)

BOSE 700採用藍牙5.0版本,在連接測試中,這款耳機通過與iPhone &一加7T Pro手機連接能夠實現12&10米(無實體障礙)的穩定音樂播放距離,超過此距離時耳機會出現聲音斷續問題。另外,這款耳機與iPhone &一加7T Pro手機連接的聽感延遲極低,可以實現無感音畫同步,即使進行FPS遊戲,仍能保證很好的用戶體驗。

索尼WH-1000XM3採用藍牙4.2版本,在連接測試中,這款耳機通過與iPhone &一加7T Pro手機連接能夠實現10&10米(無實體障礙)的穩定音樂播放距離,超過此距離時耳機會出現聲音斷續問題。另外,這款耳機與iPhone &一加7T Pro手機連接的聽感延遲較低,幾乎可以實現無感音畫同步,但對於FPS遊戲來說,配合高音質LDAC模式時還是會一定程度上影響遊戲體驗(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選擇更低延遲的連接協議以解決此問題)。

惠威AW-83採用藍牙5.0版本,在連接測試中,這款耳機通過與iPhone&一加7T Pro手機連接能夠實現16&15米(無實體障礙)的穩定音樂播放距離,超過此距離時耳機會出現聲音斷續問題。另外,這款耳機與iPhone&一加7T Pro手機連接的聽感延遲極低,可以實現無感音畫同步,即使進行FPS遊戲,仍能保證很好的用戶體驗。

B&O H9i3採用藍牙4.2版本,在連接測試中,這款耳機通過與iPhone &一加7T Pro手機連接能夠實現10&10米(無實體障礙)的穩定音樂播放距離,超過此距離時耳機會出現聲音斷續問題。另外,這款耳機與iPhone &一加7T Pro手機連接的聽感延遲較低,幾乎可以實現無感音畫同步,即使進行FPS遊戲,仍能保證很好的用戶體驗。

麥克風降噪效果(排名:惠威AW-83>BOSE 700>索尼WH-1000XM3>B&O H9i)

關於麥克風通話降噪,本次我們選取了地鐵車廂、戶外(大風天氣)和美食街(人聲嘈雜)三大場景進行麥克風降噪的效果體驗。從以上三個場景實測下來,BOSE 700與惠威AW-83是四款產品中表現最突出的兩款耳機,它們都可以針對性的使人聲更加清晰,且過濾掉環境的雜音。相對來說,BOSE 700在抗風噪的性能上略高於AW-83,在人聲嘈雜的環境下,AW-83的過濾性能則強於BOSE700。

索尼WH-1000XM3與B&O H9i的麥克風降噪性能表現與上面兩款相比雖算不上差距很大,但這兩款耳機的各方面還是都對噪聲的控制乏力一些。在這兩款耳機的對比上,索尼1000XM3相較B&O H9i 的抗風噪能力更強一些,可與AW-83保持同等水平。

續航能力(排名:BOSE 700>惠威AW-83>B&O H9i>索尼WH-1000XM3)

在續航能力上,我們將採用每款耳機調至最高的音質協議進行播放、降噪調至最高檔、耳測四款耳機處於同一輸出聲壓下測得。其中:索尼WH-1000XM3使用LDAC、惠威AW-83使用apt-X、BOSE 700與B&O H9i使用AAC。相對來說,前兩者因為具備接近無損級別音質的傳輸協議,因此模塊耗電量一般大一些。也許有的朋友會認為這不公平,但如果全部使用對音質有較大損失的SBC編碼,可多數用戶不會去使用它,這項數據便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在續航上,最常續航能力的耳機是BOSE 700,續航能力接近14.5小時;其次的耳機為惠威AW-83,續航能力接近14小時;緊隨其後的第三名為B&O H9i,續航能力接近13小時;最後一位索尼WH-1000XM3,續航能力接近12小時。(PS:為提升測試效率,我們將耳機的音量提升至了較高的音量,若在普通狀態下使用耳機,其續航能力一般高於此數值。)

音質表現(排名:索尼WH-1000XM3=惠威AW-83>B&O H9i>BOSE 700)

索尼1000XM3耳機在音質表現上非常不錯,這款耳機的三頻均衡度高、聲音素質好。在聽感上,這款耳機能夠將音樂中的聲像準確再現於聲場內,其對細節的控制力完全足以應對大家常聽的複雜型流行樂、搖滾樂等。(PS:音質表現所參考的藍牙協議為耳機所能支持的最高品質。)

惠威AW-83的音質水平與索尼1000XM3幾乎同級,其三頻均衡度與聲音素質都能和1000XM3打個平手。具體相比較來說,索尼的聲音偏生冷,而AW-83的聲音比它要更暖一些,尤其是在音樂演奏時,其氛圍感會來的更好。

B&O H9i耳機的聽感偏中下盤,也就是低頻和中頻上的表現更好一些、高頻聽感略暗。此外,這款耳機的解析力和結像感很好、層次分明,雖然在均衡度上與前兩款耳機略有差距,但其在音質表現上仍可視為一款出色的產品。

BOSE 700耳機的聽感在四款耳機中墊底,這款耳機的中頻與低頻和高頻有些不協調,這主要表現在其播放音樂時的人聲位置偏後、且薄,容易被環繞的樂器聲遮蓋。對於喜歡聽旋律的朋友來說可能沒什麼影響,但對於喜歡聽人聲的朋友來說,如果想要入手這款產品,建議大家先到BOSE的體驗店試用一番再下定論。

總結:

僅從性能的橫向對比來看,我們將上述七大維度的排名以第一名4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2分、第四名1分,同名次取同一分值疊加來計算:BOSE 700共獲得24分、索尼1000XM3共獲得18分、惠威AW-83共獲得24分、B&O H9i共獲得12分。

從得分情況來看,BOSE 700與惠威AW-83打出了相同的最高分。前者作為曾經消費類主動降噪耳機的領軍品牌,其能拿下如此高的分數確實是實至名歸。AW-83的性能給了我們過於深刻的印象,我們非常好奇,83的內部是怎麼樣的,可以實現這麼強的降噪性能和諸多智能佩戴的功能。為此我們拆開了送測的AW83,為大家帶來業界第一份惠威AW83的PCBA拆解圖。

惠威AW-83雖然有幾項數據並不是最強的,但其在任何方面都能保證擁有很好的體驗,尤其是兼備了低延遲、好音質和長續航,加上它僅1299元的極低定價,我們認惠威為AW-83完全打破了主動降噪耳機界的定價規則,稱為當前既是性能強者、又是性價比登頂的好產品。

對於索尼WH-1000XM3與B&O H9i這兩款耳機來說,可能有不少鐵粉用戶會為它們的得分而打抱不平。對此,我們認為:這兩款耳機分數較低並非絕對,因為對於不同需求的用戶來說,大家完全可以添加一些維度、或是將自己比較關注的維度予以翻倍的基礎分值,這樣疊加下來的總分會更加接近於個人的取向。

附:排名一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