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壇動盪,會不會給中德關係帶來不確定性?

觀察者網 發佈 2020-02-28T15:32:51+00:00

第二重危機則是卡倫鮑爾辭職的直接導火索——2月5日圖林根州爆出的州長選舉醜聞,基民盟竟與右翼選擇黨為伍,此為聯邦州層面的政府危機。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黃穎】

德國政府目前正在經歷一段風雨如磐的時期。

在執政夥伴社民黨剛剛換上雙主席後不久,基民盟主席卡倫鮑爾於2月10日宣布將辭去主席並且放棄參選聯邦總理,這將讓長期以來存於基民黨內部的派系爭鬥變得更為激烈,為德國政局再添不穩定因素,此為聯邦層面基民盟內部的領導危機(Führungskrise)。

第二重危機則是卡倫鮑爾辭職的直接導火索——2月5日圖林根州爆出的州長選舉醜聞,基民盟竟與右翼選擇黨為伍,此為聯邦州層面的政府危機(Regierungskrise)。

基民盟內部領導權之爭即為路線之爭

當前基民盟內部明顯存在兩大派系的爭鬥:自由黨派和保守黨派。在卡倫鮑爾任黨主席的14個月中,黨內分裂不減反增:一個派系希望重新回歸到典型的保守主義政治,另一派系則是默克爾所代表的堅持社會自由派的中間路線。這兩個派系在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政策、難民政策和歐盟政策走何種路線都有所差異。

回顧基民盟的歷史發展,二戰後該黨自身定位是一個有明確基本原則的標準中右翼政黨。隨後,默克爾擔任黨首的18年中,對中左翼路線採取較為開放的態度,在與社民黨聯合執政過程中不斷趨於政治圖譜的正中,這一「左傾」位移極大地擠壓了社民黨的政治空間。不過,同時基民盟自身也遭受來自德國極右翼選擇黨的不斷擠壓,而且有不少中間自由派政黨的選民倒向了綠黨。默克爾的「左傾」政策只注重了內圍的對手,卻忽視了外圍的競爭者,直接導致基民黨內部保守派反對力量的快速發展。

在2018年12月於漢堡舉行的黨代會上,基民盟再次重申了黨的發展路線:基民盟拒絕與左派和右翼選擇党進行任何類似形式的合作。事實上,這一原則並沒有被基民盟中的每個成員所認可。其中,黨內自由務實的派系主張向左開放。例如,2月8日德國北部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州基民盟籍州長丹尼爾·岡瑟(Daniel Günther)表示,可以容忍基民盟與左派在必要時組成聯合政府。在他看來,基民盟與選擇黨之間的距離遠大於與左派的距離,如果基民盟能與左翼黨合作,圖林根州的危機便能避免。

在基民盟內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將左翼與右翼等同對待是錯誤的。雖然左派仍是基民盟的政治對手,但與來自選擇黨的敵對不同,因為他們想要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共和國。

卡倫鮑爾辭職留下的權力真空,將進一步激化基民盟內部的權力之爭,無論誰上台,都面臨解決基民盟未來政策方向的問題,特別是黨內在處理與選擇黨的關係上仍存在分歧。

路線之爭也在德國的東部和西部蔓延開來,德國西部的大部分基民盟黨員認為應堅決與選擇黨劃清界限,但在東德地區,有不少基民盟成員則考慮同選擇党進行某種形式的政治合作。如果基民盟能夠在不放棄其自由度的情況下,同時重視黨內保守派的呼聲,將會重新贏回流向選擇黨的選民。

三位候選人的權力角逐

為了避免給選民留下基民盟內部不團結的印象,基民盟需要儘快落實新的黨主席候選人以及日後的選舉日程。在尋找新的領導者時,基民盟黨內高層正在討論可能的「團隊解決方案」(Teamlösung),即要選擇一個主席團隊,而不是一個繼任者。雖然主席的位置只有一個,但是選出的領導層可以擔當黨內其它重要角色。基民盟副主席拉舍特表示,一個包括三個以上具有不同能力與個性的參與者的團隊將有利於基民盟的發展。

確實,權力爭鬥不會幫助基民盟贏得更多的選民,但是這個「團隊解決方案」要麼會危及到默克爾的總理位置,要麼基民盟新的主席的權威會因為黨權政權分離被削弱。目前,這一方案因黨內存在異議而被拋棄。基民盟內部的確需要一個具有個人魅力且能夠整合黨內各股勢力的強有力的領導者。

往常基民盟都是在每年12月召開黨代會,為了儘快選出黨主席和確認總理候選人,經基民盟主席團2月24日商討,計劃將於4月25日召開一次特別黨代會來選出新的黨主席。這樣不僅可以迅速穩定政府和民心,也可以為基民盟備戰2021年的聯邦議院的選舉留有足夠時間。目前,有三位候選人公開宣布競選主席一職。

其中,較有利的競爭者是現年64歲的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作為保守派領袖人物之一的他,曾於2018年12月初以微弱差距惜敗卡倫鮑爾,可見其在黨內有不少支持者。他主張,德國的歐洲屬性和價值觀不可侵犯,德國應對移民的數量進行嚴格限制,而且移民必須受到德國自由價值觀的同化。因此,黨內不少保守派都對默茨給予厚望。卡倫鮑爾的辭職讓黨內約4000名成員組成的「價值聯盟」(Werteunion)距離其要糾正默克爾長期以來「左傾」路線的目標更近了一步。如若默茨當選,基民盟與選擇黨之間的某些形式的合作將成為可能。那麼這一舉動對基民盟來說是冒險的,「右傾」路線會不可避免地讓基民盟的選民流向綠黨或者是社民黨。

基民盟黨內異軍突起的弗里德里希·默茨(@維基百科)

另一位黨主席熱門人選是現年59歲的北威州州長、基民盟副主席阿明·拉舍特(Armin Laschet),他代表著黨的中間立場,屬於基民盟中的自由派代表,是默克爾政策的忠實支持者。在2月14至16日的慕尼黑安全峰會上,拉舍特罕見批評默克爾當前的歐盟政策,認為德國聯邦政府對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歐盟政策提議的回應過慢,德國應該像科爾時期一樣為歐洲制定出一個重大的發展計劃。這一舉動可視為他正試圖與默克爾保持距離。他被視為最富有經驗的候選人,曾於2017年一舉贏下被視為社民黨大本營的北威州議會選舉,他可在黨內不同派別之間進行調停和斡旋,這將有利於其成功競選。

另外,2月18日又出人意料的冒出了一位新的競選人,即現年54歲的聯邦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諾貝特·羅特根(Norbert Röttgen)。他曾於2009至2012年擔任過聯邦環境部長,曾重點參與了2005年聯盟黨的聯邦議會大選計劃和實施,是默克爾的親信之一,曾被視作默克爾的熱門「接班人」,但後來因其領導的北威州基民盟在2012年的州議會選舉中落敗,直接導致他的政治生涯前景暗淡。又鑒於其一度與綠黨聯繫過密,其政治路線過於自由了,同年被默克爾革去其環境部長一職。近些年來,他作為聯邦議員以外交事務作為政策重心,去年11月初,他在訪談中直接批評了當前大聯盟政府的政策:我們一直忙於自身的問題,而不是人民的問題。他認為,基民盟需要一個明確的戰略定位,一個簡單的人事安排並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他主張基民盟應與左右翼政黨劃清界限,同時要讓德國的東部和西部保持平等對話。從這一表述看,他則屬於自由務實派系的代表。

在2月25日聯邦新聞發布會上,北威州州長拉舍特宣布正式競選基民盟主席,他將致力於減少社會分裂,增強社會凝聚力。而另一位熱門競選人現任衛生部部長延斯·施潘 (Jens Spahn)則放棄競選主席,轉而支持拉舍特競選黨主席。如若拉舍特當選主席,那麼施潘很可能擔任拉舍特的副手。拉舍特正在發揮其極強的協調能力,現已與施潘的聯手,如若再有基社盟的助攻,那麼他勝選的幾率將會大增。

默茨、拉舍特和羅特根三位基民盟主席候選人已就位,新一輪的權力爭鬥由暗變明,務必促使基民盟對一些政策展開公開和實質性地探討。聯邦層面,基民盟需儘快選出黨首來主持基民盟的大局,進而穩定大聯合政府,這一重危機破局的關鍵在於明確黨內下一步的發展路線;聯邦州層面,圖林根州的情況更為複雜和棘手,各黨派之間需要儘快找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破局關鍵則在於妥協。

默茨、拉舍特和施潘三位候選人已通過各種場合表達了其政策取向,基民盟領導層嘗試通過在三者之間進行調和,來避免權力鬥爭可能帶來的分裂,而羅特根的意味加入無疑打亂了三者之間膠著狀態,會促使基民盟不得不對一些政策展開公開和實質性地探討。聯邦層面,基民盟需儘快選出黨首來主持基民盟的大局,進而穩定大聯合政府,這一重危機破局的關鍵在於明確黨內下一步的發展路線;聯邦州層面,圖林根州的情況更為複雜和棘手,各黨派之間需要儘快找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破局關鍵則在於妥協。

圖林根州政府危機讓基民盟領導層左右為難

在圖林根州政府第三輪州長選舉中,州議會最小的議會黨團——自民黨州長候選人托馬斯·凱梅里奇(Thomas Kemmerich)在自民黨與極右翼選擇黨的幫助下,以一票優勢當選州長。從法律層面來看,州長產生過程沒有任何爭議,問題在於選舉結果。從制度層面來看,作為來自州議會中最小的議會黨團的候選人如何能代表大多數民眾擔任政府首腦,而且還是在極右翼選擇黨的幫助下。這一事件打破了政壇禁忌成了聯邦德國歷史上一件轟動事件。圖林根州的政府危機已經引發了聯邦層面各黨派的不安,不僅僅是逼退一個基民盟黨主席,還將激化基民盟內部的路線之爭以及德國各黨派之間的矛盾,而且民眾對該州黨派的信任度明顯下降。

默克爾(右)和原定的接班人卡倫鮑爾(左)@德新社

選舉後,左翼、社民黨、綠黨和基民盟都呼籲支持者集會,來表達對州長選舉結果的不滿。面對輿論的強烈批評以及各黨派高層的施壓下,凱梅里奇不得不在當選第二天就辭職並解散議會,為自己和自民黨挽回顏面的同時,也為重新選舉鋪平了道路,在新州長產生前,他仍需代理州長事務。前左翼州長拉梅洛建議,讓基民盟籍圖林根州前州長(2009-2014)的利伯克涅希特(Christine Lieberknecht)臨時擔任政府首腦,希望在70天內重新舉行州議會選舉。這一提議很聰明,即考慮到臨時政府首腦的聲望又巧妙的避了嫌。隨後,圖林根州社民黨和綠黨紛紛表示支持左翼的提議。

據德國最大民調機構迪麥頗(infratest-dimap)於2月7到10日進行的民調顯示:左翼黨將從此次危機中受益,比去年10月的議會選舉多了8個百分點,右翼的民意測驗沒有太大變化,受這次政府危機影響最大的是基民盟,驟降了8.7個百分點,而自民黨已低於5%的門檻,連能否進入議會都是個問題。

日前,該州基民盟黨主席莫林因違背基民盟領導層的宗旨已引咎辭職,留下一堆爛攤子,儘快重新選舉形勢對基民盟不利,因此基民盟黨團拒絕了拉梅洛的提議。莫林認為,必須從各個黨派選出專家組建臨時政府,然後草擬2021年的州預算,然後由議會批准,之後再談論重新選舉的事宜。很明顯,基民盟實施的是拖延戰術,希望那時民眾對基民盟所打破的政壇禁忌已經淡忘。

目前,左翼與基民盟對何時進行重新選舉的日期仍僵持不下,好在,圖林根州的左派、社民黨和綠黨已於2月21日與基民盟就所謂的「穩定條約」達成協議,以克服政府危機。經過四黨談判與協商,圖林根州基民盟議會黨團多數議員同意為解決自由州的政府危機作出妥協,不排除支持左翼州長候選人拉梅洛獲出任州長。然而,這將違反聯邦層面基民盟所堅守的不與左右翼政黨合作的中間路線原則,基民盟有可能因此失去更多選民的信任。2月22日,基民盟秘書長保羅•齊米亞克(Paul Ziemiak)明確警告圖林根州基民盟不要助力左翼黨成為州長。然而,圖林根州的政府局勢留給基民盟的選項並不多,一方面是要堅守基民盟黨的基本價值觀,另一方面又要讓癱瘓數周的圖林根州政府儘快恢復運轉。

圖林根選舉之後的前左翼州長拉梅洛(@德新社)

一個運轉良好的政府應該給民眾傳遞穩定和可信的信號,接連的權力交替和政治動盪,不利於提升民眾對政府的公信力。當前德國內政面臨的雙重困局將會持續數月,直接束縛德國在歐盟層面的創造力和執行力。

德國政局動盪對中德關係的影響不大

不少人會問,德國政壇動盪會不會給中德關係帶來不確定性。筆者看來,德國對華政策基本上不太會受到影響。雖然中德經濟關係日益緊密,但是從政治角度來看,中國對德國的戰略重要性次於歐盟和美國,德國內政的動盪不會改變其基本政治制度。無論德國政黨格局怎麼動盪,德國不會停止對中國制度和人權問題上的詬病。中國經濟和政治崛起被德國政界和學界都視為挑戰者,不僅挑戰其經濟制度,還可能挑戰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德之間存在著根本的不可逾越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衝突,兩國對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等方面有著不同的解讀,無論德國哪個黨派執政,這一衝突都不可調和。

不過,最近的中德關係有所緩和,這主要表現在兩件事上。第一件是備受關注的德國政府對是否允許華為參與德國5G網絡建設的表態。一月底,英國明確表態:允許華為參與英國5G網絡非核心部分的建設,但不能參與核電站和軍事基地等重要網絡和敏感地點的建設。這一表態實現了兩全:一方面不危及國家安全和不破壞與重要盟友(美國)的關係,另一方面又可以使英國使用新技術和保持市場競爭力。

隨後,歐盟也建議不要一開始就將華為排除在外,允許成員國採用華為的設備,前提是要收緊對行動網路運營商的安全要求,嚴格實施保護國家安全的設施,避免對一個供應商產生過分依賴。在繼英國和歐盟紛紛表態後,果不出意外,德國聯盟黨議會黨團於2月12日便達成一致,表示不應自動將中國的華為排除再5G網絡建設之外,但要求華為必須遵守最高的安全要求。這一決定目前還要與執政夥伴社民黨協商通過,此前,有不少社民黨成員都反對華為參與德國的5G建設。基本上可以確定,在5G網絡建設上,德國不會將華為排斥在外,而且德國的表態還會積極影響歐盟其他國家對華為的態度,這將有利於中德兩國關係穩定發展。

2018年10月,默克爾訪問華為德國公司 圖源:「華為德國」推特

另外,給中德關係帶來轉機的是,在中國舉全國之力抗擊抗新冠肺炎的時刻,德國給予了中國必要的支持與幫助。2月初,德國外長海科·馬斯(Heiko Maas)對中國政府在抗「疫」過程中採取的公開、透明、合作態度以及有力、有效的措施表示欽佩。借撤僑之機,將5.4噸援助物資運抵中國。

2月13日,默克爾在柏林會見王毅外長時表示,德方高度讚賞中國在對抗疫情時採取的果斷有力的防控措施,會繼續向中方提供支持和幫助。2月18日,德國外交部又組織了價值超過15萬歐元的8.7噸的援助物資。馬斯外長表示:「希望繼續竭盡全力幫助中國政府抗擊新冠病毒。……德國堅定地同中國站在一起,同中國政府進行密切和充滿信任的合作。我們對中國已經作出的努力表示最大的敬意」。雪中送炭的情誼無疑會增進中德人民友誼和促進兩國國家關係。

德國將於2020年下半年接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默克爾計劃於今年秋季在萊比錫舉行一個由歐盟27個成員國、歐盟機構和中國領導人參加的歐中峰會。一方面是為了協調和統一歐盟成員國對華的立場,以應對中國日益成為歐盟在第三市場的重要競爭對手所帶來的挑戰;另一方面,德方也想藉此平台與中國一起探討共同的區域和國際話題。從這一方面來看,這將給中歐關係的深入發展帶來新動力。在地區和國際局勢急劇變化的背景下,中德可相互借力成為歐亞大陸乃至世界的穩定錨,相互合力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規則。而中德經濟和政治關係的發展有助於德國經濟的穩定以及執政黨尤其是基民盟政權的穩定。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