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

北晚新視覺網 發佈 2020-03-18T16:05:12+00:00

從歷史上遭驅逐、屠戮和強制同化,到如今陷入系統性貧困和被歧視,原本是這片大陸主人的印第安人在美國社會聲音日漸微弱。

今年是「五月花」號登陸北美大陸400周年,包括美國和英國各地將舉行活動紀念這一事件。美國媒體評論稱,回顧歷史和現實,「五月花」號登陸這一美國歷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件,對於美國印第安人而言卻是悲慘時代的開始。從歷史上遭驅逐、屠戮和強制同化,到如今陷入系統性貧困和被歧視,原本是這片大陸主人的印第安人在美國社會聲音日漸微弱。

資料圖 新華社 劉藝霖攝

「五月花」號出發地英國普利茅斯港將於今年舉行系列紀念活動。主辦方日前宣布,將邀請30餘名美國印第安人部落藝術家,於7月到當地展示印第安特色藝術,作為普利茅斯港紀念活動的一部分。主辦方表示:「這可以讓我們從印第安人的視角看待西方殖民主義對北美大陸的影響。」美國《大西洋月刊》評論說,回顧西方在北美殖民的400年歷史,它對美國印第安人是一條不折不扣的「血淚之路」。

「印第安人保留地大多位置偏遠,基礎設施不便,缺乏發展經濟的基本能力」

華盛頓國會大廈旁矗立的美國印第安人國家博物館,用文字、圖片和實物的方式,展示了印第安人400年來的悲慘遭遇。據博物館網站介紹,當初面對「五月花」號上的不速之客,印第安人展示了好客天性。在他們的幫助下,白人殖民者定居下來並獲得了豐收,他們和印第安人共慶豐收的日子後來定名為感恩節。然而此後,白人殖民者卻通過戰爭、誘騙的方式迫使印第安部落簽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從印第安人手中巧取豪奪大量土地。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估算,截至2018年底,全美有570萬印第安人,約占總人口的2%,他們中的22%居住在印第安人保留地。這些保留地主要位於貧瘠的中西部地區,最大的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最小的僅0.5平方公里。在白人殖民者到來之前,印第安人幾乎分布於全美各處,如今卻在東西海岸主要大城市難覓蹤跡。

「我們的呼聲是為了和平,讓它繼續下去。這種和平必須永遠持續下去。願我們的兒子成為你們的,你們的兒子成為我們的。」走進美國印第安人國家博物館,美國印第安部落之一切羅基人的女性首領南希·沃德1781年說的這番話首先映入眼帘,她道出了印第安人希望與白人和平共存的強烈渴望。

然而,沃德的這一願望沒能實現。展覽顯示,1492年白人殖民者到來之前,這片土地估計有500萬印第安人。在19世紀的近百年時間裡,美國軍隊通過西進運動大肆驅逐、殺戮印第安人,侵占了印第安人幾百萬平方公里土地,攫取了無數自然資源。到了1900年,全美一度僅剩下25萬印第安人。

美國印第安人事務協會執行董事兼律師香農·凱勒對本報記者說:「美國印第安人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被殖民和種族滅絕的歷史。美國剛建國時,曾承認印第安部落是獨立的主權政府,但後來卻推行種族滅絕政策,終止了印第安人的治理體系並奪走了他們的土地。現在印第安人保留地大多位置偏遠,基礎設施不便,缺乏發展經濟的基本能力。」

「許多美國印第安人社區非常貧困,一些印第安部落的失業率高達85%」

派恩里奇印第安人保留地位於美國南達科他州,這個地方對於絕大多數美國人來說聞所未聞。《大西洋月刊》之前曾探訪該保留地,發現這裡的失業率高達80%,大多數印第安人生活在聯邦貧困線之下,許多家庭根本不通自來水和電。據《大西洋月刊》報導,由於聯邦政府提供的補貼食品普遍高糖、高熱量,這裡的糖尿病發病率比全美平均水平高8倍,平均預期壽命僅約50歲。無事可乾的年輕人往往在幫派文化中尋求身份和歸屬感,酗酒、打架、吸毒在這裡屢見不鮮。

派恩里奇的困境是當代美國印第安人境況的縮影。據美國印第安人事務管理局的統計,在受教育及收入方面,2017年,25歲以上的印第安人僅有19.6%的人擁有學士及以上學位,而白人的這一比例為35.8%。印第安人中有21.9%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白人則為9.6%。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印第安人健康服務局去年10月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美國印第安人預期壽命比美國人均壽命低5.5歲,糖尿病、慢性肝病和酒精依賴症的發病率分別是美國平均水平的3.2倍、4.6倍和6.6倍。

非政府組織「為了美國印第安青年更強大」發布的報告說,美國最窮的5個縣,有兩個位於印第安人保留地。「許多美國印第安人社區非常貧困,一些印第安部落的失業率高達85%。」美國政府在荒涼、人煙稀少、缺乏水和其他重要資源的地區為印第安人劃出保留地,當地面臨著重重經濟挑戰和地理隔離。美國印第安人的就業率和高中畢業率在所有族裔中都是最低的。印第安人保留地內的公路系統有超過60%為土路或碎石路。

美國《福布斯》雜誌評論指出:「美國聯邦政府與印第安人部落的關係類似於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關係,但從很多方面來看,聯邦政府沒有履行好職責,造成印第安人保留地成為美國最貧困的社區」。

「我們的人民已經遭遇這種待遇幾百年,實在是受夠了」

《大西洋月刊》評論說,從歷史上遭驅逐、屠戮和強制同化,到如今整體性的貧困和被忽視,原本是這片大陸主人的印第安人卻在美國社會聲音微弱。整個國家似乎已經忘記了誰是這片土地的最早居民。甚至有媒體把美國印第安人描述為「正在消失的種族」。美國印第安部落立岩蘇族主席戴夫·阿爾尚博說:「美國政府對印第安人的歧視從未停止,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我們的人民已經遭遇這種待遇幾百年,實在是受夠了!」

香農·凱勒說,對於聯邦政府承認的573個印第安部落,聯邦政府每年會提供一定資金,事實上是作為攫取印第安人土地的補償。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資助很少。很多印第安人保留地的學校已經破敗不堪,教育體系分崩離析。少數州會向印第安部落提供補助資金,但大部分州不會,因為印第安人在美國政治體系中的話語權太小,全美僅有4名印第安裔聯邦眾議員,沒有聯邦參議員。

她還表示,美國印第安人最大的期待是獲得社會認同。「我們有著多樣文化和語言,但卻經常不被當作一個族裔來看待,而只是被看作一個政治階層,基於我們同聯邦的條約來取得有限的自治權。美國政府要承認,美國今天的成功是建立在對另外一個種族的屠殺和滅絕基礎上,這一歷史性創傷今天仍在影響著我們。」

在北達科他州一個印第安人保留地長大的藝術家盧格說,他將懷著沉痛的心情參加「五月花」號400周年紀念活動,「講述印第安人的悲慘歷史很重要,如果我們不去講述,誰來記住這道歷史的傷痕呢?」

延伸閱讀:

環保少女稱印第安人保護雨林被殺 巴西總統:小屁孩

瑞典「環保少女」桑伯格對亞馬孫雨林印第安人被殺的評論引起巴西總統博索納羅不滿。據巴西《聖保羅頁報》2019年12月10日報導,博索納羅用「pirralha」(小屁孩)形容桑伯格。

《聖保羅頁報》稱,2019年12月7日,巴西東北部馬拉尼昂州2名印第安人試圖阻止非法砍伐雨林,但被盜伐者槍殺。16歲的桑伯格2019年12月8日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國際社會對這類事件沉默不語簡直「可恥」。10日,面對記者提問,博索納羅對桑伯格的批評嗤之以鼻,稱媒體對那「小屁孩」的報導這麼多令人震驚。

巴西新聞網站「G1」稱,博索納羅稱,任何死亡事件都令人憂心,他所領導的政府也反對非法伐木,「我們要遵守法律,反對非法砍伐森林,反對非法焚燒。所有違法行為我們都是反對的」。對於博索納羅的批評,桑伯格在其社交平台的簡介短暫地改為「小屁孩」,現在又改為「16歲氣候和環境活動家,阿斯伯格綜合徵患者」。

《聖保羅頁報》稱,巴西總統發言人巴羅斯稱,博索納羅並未對桑伯格不禮貌。他對媒體表示,「pirralha」一詞是指身材矮小的人,「從語法角度來講,總統對她並沒有不禮貌」。

自博索納羅政府今年初上台以來,其有關亞馬孫雨林的政策屢遭外界批評。桑伯格曾發表相關言論稱,有必要讓印第安人參與氣候變化的對話。《聖保羅頁報》稱,桑伯格是激進的環保主義者,在過去的一年爭議不斷。

桑伯格過去一年遊走於歐洲議會、達沃斯經濟論壇、聯合國大會等國際場合,四處發表演說,並受到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德國總理默克爾、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等人的接見,她於2019年12月11日獲選2019《時代》年度風雲人物。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人民日報客戶端 環球時報

流程編輯:TF02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