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的創作的四大原則詳細介紹

盆景大世界 發佈 2020-03-18T07:14:01+00:00

盆景的創作的四大原則詳細介紹一、源於自然、巧奪天工盆景是大自然中奇古老樹,丘壑林泉的藝術再現。「千里之山豈能盡奇,萬里之水不能盡秀」,所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應用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手法,才能使源於自然的盆景,高於自然,巧奪天工。

盆景的創作的四大原則詳細介紹

一、源於自然、巧奪天工

盆景是大自然中奇古老樹,丘壑林泉的藝術再現。創造盆景,首先必須收集素材,使胸有丘壑林泉,而後才有「再現」可言。所以,學習自然是創作的前提。

既是創作,就不是照相式的「縮影」,不是大自然的照搬、照抄。在盆景創作中必須運用剪裁、取捨、渲染、誇張等手法,才能更集中更典型地再現大自然。「千里之山豈能盡奇,萬里之水不能盡秀」,所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應用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手法,才能使源於自然的盆景,高於自然,巧奪天工。

盆景工作者只有通過對景物作仔細觀察、深入研究,捕捉特點才能達到創作時胸有成竹,如探囊取物。春夏秋冬、朝夕晴雨、變化萬千。樹:或遒勁豪放,或瀟洒飄逸,或老態龍鍾,或生意盎然,或婀娜嫵媚;竹的瀟洒,松的剛勁,桂的香韻、海棠的嫵媚;山:或幽、或秀、或險、或雄、或奇。對每一素材,只有體察入微,抓住特徵、神情、態勢,搜盡奇峰打草稿,才能使創作題材豐富多采,形象構圖優美動人。立意新奇,才能「應物象形、隨類傳彩」,使作品不僅「形似」且要達到「神似」,使其生動感人。


二、創造意境、突出主題

盆景的最大特點是創造意境。意境如何,是品評盆景作品優劣的重要標準。意境高雅新奇,則氣韻生動,耐人尋味。「景無險夷」,刻板老套,就平淡無奇。

中國盆景,自唐、宋以來,十分注意意境創造。每一新作都富於新意,別開生面。這一優良傳統,應很好繼承發揚。

盆景的意境創造,不僅在動手之前要匠心獨運,仔細推敲,蘊釀主題,即所謂「意在筆先」。而且立意還要貫穿於盆景創作的始終,因材取意,即所謂的「筆到意生」。因為盆景材料不能象筆墨那樣,可由畫家隨意揮灑,而必須照顧盆景材料的自然美態,所以,把意境創造貫穿於盆景創作的始終,才能使之達到完美境地。

正確應用景名,對盆景進行題名、點景,畫龍點睛是突出主題的又一重要手段。樸素的自然山水花木,經過歷代文人、畫家的反覆吟詠,精心描繪,匾額、對聯、詩詞點景的這種手法,在盆景中也早有應用。

三、巧於布局、小中見大


盆景的意境是通過布局來體現的。所謂布局就是布置安頓景物,即構圖、造型。小中見大,咫尺千里是盆景最鮮明的藝術特點。要在小小盆盎中表現參天古樹、千崖萬壑的場面,需要憑籍特殊的藝術手法:

1.利用透視中近大遠小,近濃遠淡,近清晰、遠模糊的原理。

在盆景布局時,在垂直高度和水平方向上安排適當的層次,把狹小的咫尺空間分成若干等級,取得擴大景深的藝術效果。

對不同層次的景物作相應的藝術處理。山石輪廊、紋理,近宜細膩,遠宜概括;下宜清晰,上宜模糊;以低矮山石表現遠山,以高瘦山石表現中近山嶽;石材則深色在近,淺色宜遠;近樹宜大,遠樹宜小,或僅用青苔表現遠山森林。

所以,在盆景創作中,往往把層次安排概括為「遠中近三重法」。如遠景用模、中景則多豎,近景又當用模。通常遠山用低排橫臥態勢,中景用高聳峭拔之形,而近景或用水景,或以老樹偃臥橫斜,或用臥石鋪作山腳等表現手法。所謂「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下面兩個作品中近、中、遠景很好地表現出來。

2.利用對比烘托

也是取得小中見大藝術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法。事物總是有比較才有鑑別的。畫論中的「丈山、尺樹、寸馬、分人」,就是講其間的大小尺度比例,是對比手法的依據。石雖小如拳,若人僅大如豆,則能對比出拳石如山,這是作形的對比。「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是講意境的對比烘托,鳥鳴蟬噪的山林,更烘托出其間的幽靜。高低、大小、欹直、明暗、濃淡、疏密、動靜等都因對比而存在,因對比而生色。

盆景中的景物都是通過縮景的手段達到小中見大的效果的,樹木山石等素材都應按適當比例加以處理。所以在盆景創作中,就要求既考慮不同素材間的恰當比例,又可運用不同的比例互相對比烘托以達到小中見大的效果。運用得當,景物間就能相稱協調,相得益彰,否則就受到破壞,用小型的橋亭舟車人物能托出山水的巍峨,浩瀚,相反山石在過大的人物、亭台前就相形見絀,暗然失色。

3.善藏善露

景愈藏景愈大,布置山水,藏得妙時,就會感到山前山後,山左山右無限廣闊。 藏景可以山石竹樹、帆橋亭閣相互掩映,作為主要手段。不僅在平面構圖上,要相互掩映,有藏有露,而且在立體構圖上,也應一層之上更有一層,一層之中還有一層。溪縈迥,洞曲折,路隱現,山掩映,景就深遠。利用山石的相互遮掩,創造一條曲折的江河,在有限的空間表現出很強的層次感。

4.應用特定靜物來引起聯想

起使人觸景生情,使有限的景物寓無限的意境。某些景名也能起到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


四、賓主分明、變化統一

所謂賓主,就是力求主景突出,賓主分明。盆景中一般山水樹石多作主體,樓閣、船橋、人物只作陪襯。主山要莊重威嚴,群山要恭謹順承,不得各自為政。主山與客山在奔趨向背上要求相互顧盼,主次分明,才能起到眾星扶月的作用。山林樹叢,也要主次分明。如三株一叢,一株為主,其餘為客。主樹的體量、姿態造型要高於客樹,才能使主體突出。

盆景布局,還要求有變化有統一。所謂變化,就是要求一盆景物的安排上,要自然多變,各有異趣,而不呆板雷同。無論風姿神態,紋理輪廊、色彩明暗、疏密虛實、前後高低都能變化多姿。

自然景物本身就是群峰有參差,樹木不齊頭,叢林低昂聚散,孤樹俯仰倚斜,水有曲折蜿蜓,地有陡緩平夷,色有濃淡明暗,形有疏密虛實。所以在景物安排上,避免整齊對稱和形成規則的幾何形。自然生長而在一起的兩株樹木,就多是有高低、俯仰、向背,所謂「顧盼有情」的數株一叢,就絕少會形成規則等距的三角形、方形、菱形、梅花形,而是各有遠近,有疏有密的,樹冠的高低大小也是參差錯落,千變萬化,活潑多姿的。

盆中各景物,山與山、樹與樹、樹與石、樹石與擺件之間要顧盼照應,一脈相承,渾為一體。

盆景在變化統一中,同樣要求講究動勢和均衡。所謂動勢,就是賦神於形,使形生動活潑。創作盆景很注重布勢,即布置發自景物內部的力量。這是作者思想、意向、感情的灌注。如果忽略景物的動勢布置,勢必滿盆如死物,毫無生氣。人有坐臥行走,山有偏正倚斜;峰巒樹石,無不各具風姿神態。

所以盆景中樹木可有偏正倚斜之形,俯仰懸垂之勢;山有奔趨向背之形,拳曲飛舞之勢;又可配以鳥獸、人物、舟車作點綴,以靜中求動;甚而通過題名、點景寓景物以動勢。

無論山水盆景或樹樁盆景,均應「寧空勿實」。但是,盆景的意境不同,虛實要求也不一樣。一般發現高遠、深遠、實處可略少於一半,超過一半,多顯臃腫迫塞。但少於三分之一則又顯單調鬆散。通常易犯正視過實,側視過虛的毛病。幾片青石立於盆中,正視迫塞,側視單薄。

上述的一些盆景創作原理與手法,當然不應成為束縛我們手腳的框框。「有法之極,終歸於無法」要靈活掌握,勇於創造。熟能生巧。開始心手相離,景不達意,「熟」就能得心應手,信手拈來,恰到好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