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糧台古城遺址——太昊神農之都

xiaoyao游天下 發佈 2020-03-19T09:20:48+00:00

——《國風·陳風·宛丘》這首《宛丘》就是出自中國最古老的詩歌《詩經》之中,詩歌中所寫道的宛丘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地名,古時也稱陳州,就是包公放糧的陳州。

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

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

坎其擊缶,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翿。

——《國風·陳風·宛丘》

這首《宛丘》就是出自中國最古老的詩歌《詩經》之中,詩歌中所寫道的宛丘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地名,古時也稱陳州,就是包公放糧的陳州。千年之後,這裡改名淮陽,成為河南省周口市的一個區。

提到淮陽,不能不說它的悠久歷史,淮陽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它曾三次建國,五次建都,有中國歷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陽,八千年看淮陽。」的說法,早在八千年前,太昊伏羲氏就在此建都,因此淮陽稱得上真正的「華夏第一都」。太昊伏羲死後就葬在淮陽的龍湖之畔,現在淮陽的太昊陵就是伏羲的陵墓,被譽為「天下第一陵」。



除了太昊陵,淮陽還有著名的「七台八景」,所謂的「七台」包括畫卦台、弦歌台、讀書台、梳洗台、五穀台、望魯台、紫荊台,其中的五穀台又叫平糧台,因為神農氏「教民藝五穀」而得名五穀台,俗稱平糧台。根據最近幾年的考古發現,平糧台遺址就是太昊之墟、神農之都的古宛丘城。







《詩經》中描寫的那個「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的宛丘就是現在的平糧台遺址。平糧台遺址位於淮陽縣城的東南角,東環路、南環路和329省道在此交匯,從淮陽城區駕車十餘分鐘就到了平糧台遺址。

平糧台遺址並不是特別有名的景區,或者說根本不算是一個景區,雖然這裡已經取名平糧台遺址博物館,但是在平糧台遺址上興建的博物館還沒有建起來,平糧台仍然保持著它在發掘時候的形態。也許是剛剛過完春節,這裡的工作人員還都沒有上班,所以當我們來到平糧台遺址的時候,大門緊閉的博物館把我們拒之門外,再加上正好趕上雨雪霏霏的天氣,這樣的情景讓平糧台更顯得荒涼和落寞。




但在幾千年前,這裡卻是中國最繁華的地方。

這裡張貼的宣傳資料證明,在遺址內發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不但包括高足壺、雙耳罐、陶灶、熏爐等原始社會的居民使用過的陶器,還包括一些玉環、玉璜、龍鳳佩、玉圭、玉魚等玉器裝飾品,此外還發現了許多原始人住過的土房痕跡和燒制陶器的窯址等,這充分證明這裡曾經有過一座人類生活的古城池。根據出土的器物判斷,這座城池居然是一座45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古城。





這的確是真正的「華夏第一都」,因為這座古城遺址是目前中國發掘出土的最早的一座古城。根據資料介紹,平糧台古城是一座國內有史書記載的太昊氏和神農氏兩代帝王級都城遺址,是中國方形城的鼻祖,是最早使用小版築城法建築的古城,是目前國內發現最早的設有門衛房的古城,是目前國內發現最早的鋪設地下排水管道的古城,同時還是中國出土「越王劍」「越子劍」最多的地方。




創造了如此多的中國之最的平糧台古城遺址在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評為「二十世紀河南十大重要考古發現」之一。

淮陽古帝墟,鄙夫少所游。最愛城西路,槐榆拱高秋。

城下古濠水,清澄泓不流。嗟哉始封君,千古留一丘。

——張耒《淮陽》

一千年前,人稱宛丘先生的北宋文學家張耒在晚年辭官定居陳州,對於太昊和神農氏兩位帝王建都的宛丘一定有特別深的感情,這首《淮陽》或許就是張耒對淮陽最好的感情抒發,而在千年的北宋時期,這座「華夏第一都」就已經是「千古留一丘」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