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名導-史匹柏篇(中):因為自己受過傷,才更嚮往美好

維賽迪 發佈 2020-03-19T10:39:38+00:00

在中國有句老話,「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都是痛苦的最終,《E.T.外星人》上映後震撼了全美國,不但在獲得9項奧斯卡提名,還得到其中4個大獎,不論是影評人還是觀眾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在中國有句老話,「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很多時候,一個人能創造出非凡的成就,背後往往會先承受各種人們意想不到的打擊。

而對於好萊塢傳奇導演史蒂文·史匹柏來說,也同樣如此。

失敗與成功

在拍攝完《大白鯊》以及《第三類接觸》後,史蒂文已經是好萊塢的一線導演,而當時的他僅僅30齣頭。

當一個人年輕時就取得了巨大成就時,往往很容易會迷失自己,即使天才也不例外。

史匹柏自進入電影行業開始,就一直以拍攝更多不同類型的影片為目標,而這次他把目光轉到了喜劇片。

事實上,史匹柏本身也具有不俗的喜劇天賦,然而這次由於他過於自信,因此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

他要拍的,是一部戰爭喜劇片

眾所周知,戰爭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用喜劇的元素去表現兩軍交戰?用喜劇去渲染戰爭中慘死的軍人、無辜平民?

史匹柏當然知道這點,但當時的他被自己的成就沖昏了頭腦,他認為即使再大的困難,自己也能克服。

然而,事實卻是非常無情的打了他一回臉。

他在1979年導演的這部戰爭喜劇片《1941》,不但票房撲街,而且上到影評人下到觀眾統統都給予差評,而史匹柏也因此在接下來的一年都陷入了深深的抑鬱中。

事實上,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次的失敗其實是個好事,因為它將史匹柏從不切實際的自信狀態中拉回到現實,《1941》也讓史蒂文明白到,作為一個好導演,要做的不是強行去將兩種不可協調的元素融合起來,而是給某一種元素找到適合的定位。

也正因為如此,史匹柏接下來才能拍攝出另一部日後成為此類類型片標杆的電影,它就是《奪寶奇兵》。

冒險之旅

《奪寶奇兵》在立項之初,史匹柏就遇到了極大的壓力。

鑒於他之前的三部影片《大白鯊》《第三類接觸》以及《1941》都有過超出預算的情況出現,加上《1941》還撲街了,因此使得電影廠商不再信任他,預算方面抓得非常緊,只給了他1800萬美元,且明確表示沒有談判的餘地。

史匹柏知道,《大白鯊》與《第三類接觸》再優秀,那也是過去式的,人們只會看你最近的作品表現如此,既然《1941》成績如此差勁,自己當然也沒有底氣去跟廠商談什麼追加預算。

在拍攝這部影片之前,史匹柏不再像當初那樣自信過剩,而是先確定好電影的定位,左思右想之後,他決定了將這部影片拍成一部「公式化的娛樂電影」

什麼叫做公式化的娛樂電影?

說簡單點就是有帥哥,有美女,有刺激的動作、特效等場景,故事簡單通俗,其中穿插著各種笑料。

說到這裡,恐怕絕大部分童鞋都會脫口而出,這不就是現在大部分商業電影的樣子嗎?比如漫威電影、《速度與激情》等都是這個樣。

是的,自這部《奪寶奇兵》誕生於1981年之後,絕大多數導演都知道了一部標準的商業娛樂電影應該怎麼拍。

所以說,《奪寶奇兵》的意義在於確立了商業電影的公式標準,誇張地說,這部電影之後大部分商業影片都是套用它的模式。

有一些人認為這種純娛樂商業電影沒有內涵,因此將其看低一線,這其實是不對的,即使是娛樂的商業電影也有高下之分,想要拍得好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否則每年也不會有那麼多商業電影票房落得慘澹收場了。

而史匹柏很明顯吸取了《1941》的教訓,他開始去了解觀眾想看的到底是什麼,並將它們在影片中以合適的方式拍攝出來。

最終的結果自然是令人興奮的,《奪寶奇兵》全球奪得了3.5億美元的票房,成為1981年年度票房冠軍,甚至在奧斯卡上獲得9項提名,還斬獲了其中4項。

當然,雖然《奪寶奇兵》相當成功,但這類商業電影本身是沒有太多的內涵在裡面的,它們的特點就是觀眾喜歡,看著舒服。

而史匹柏的追求,顯然不止如此。


因此,在靠這部電影挽回聲譽之後,他將自己的所有情感都注入了下一部影片。

家庭的破碎

早在史匹柏正式進入電影行業之前,他的家庭就已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災難。

他媽媽愛上了他爸爸的最好朋友,最後父母離婚了。

但當時,史匹柏的父親並沒有告訴孩子們真相,而是把一切都主動攬上身,在史匹柏他們兄弟姐妹眼裡看起來,就好像是父親主動拋棄了家庭一樣。

不過,史匹柏卻經常看到父親偷偷的獨自抹眼淚,當時年輕的他並不知道父親的辛酸,只會不斷地說:「你是個愛哭鬼!」

因為從小到大在他眼裡,父親都是一個很堅強的形象,他沒辦法接受這種落差。

父母的離異,一直都是史匹柏心中揮之不去的創傷。

儘管之前自己執導的不少作品都大獲成功,但對於史匹柏來說,《第三類接觸》是他首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電影的嘗試,因此裡面可以看到很多類似他家庭的情節。

而在他的下一部電影,他更是打算將主題設置成家庭,他要通過電影來釋放自己內心的情感。

這部影片就是1982年的《E.T.外星人》

它是科幻片,卻不主講特效

史匹柏最初對《E.T.外星人》的題材構思,是沒有外星人的,一開始這部影片的劇本只是講述父母的離異會對孩子們造成多大的影響。

但後來史匹柏卻想到,電影如果要講述孩子們在失去父親後如何填補內心的空白,那麼進入孩子生活的這個角色,為什麼不能是外星人呢?

畢竟,要讓一個孩子從傷痛之中回到生活的正規,也許跟外星人相處這種非凡的事情,會更加的有意思。

在《E.T.外星人》中,主角所在的小區,其實也是映射現實中史匹柏小時候居住的郊區,且電影里小區內的每戶家庭都很和諧,沒有紛爭,沒有離異。

當然,現實里並非如此,但卻可以看到史匹柏內心裡一直期望的東西是什麼,更可以看出父母離異給他帶來的打擊有多大。

最有意思的是,拍攝途中史匹柏完全不像個大人,他跟孩子們打成一片,跟他們一起說笑話,嬉鬧,玩萬聖節裝扮。

也許是因為他看到這些孩子,想起了自己的過往,他覺得孩子們在童年就應該快快樂樂的,而他也願意成為那個讓他們快樂的人吧,即使對方只是他的小演員。

也是因為史匹柏就像個大孩子一樣,所以小演員們對他很信任,因此在拍攝時事半功倍,小演員們都很聽他的話,要知道有時候拍攝需要孩子們進入一些黑暗的地方,或許他們會害怕而拍不好,史匹柏拍電影就很少出現這種情況。

說到這裡,可能有童鞋就有疑問了,怎麼你說了半天都還沒講到這部電影的特效呢?科幻片不是視覺特效才是重點嗎?

誠然,一般的科幻片重點的確是在於各種視覺衝擊與畫面,但《E.T.外星人》卻是例外。

儘管電影里也有不少驚艷的特效鏡頭,但它最牽動人心的還是其中角色的細膩情感以及主題。

如果人類都能跟外星人好好相處,那為什麼人與人之間卻一定要彼此傷害呢?

如果一個小男孩都能跟長相奇怪的未知生物產生深厚的感情,那為什麼一對本來很恩愛的夫妻卻要分開呢?

最終,《E.T.外星人》上映後震撼了全美國,不但在獲得9項奧斯卡提名,還得到其中4個大獎,不論是影評人還是觀眾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票房方面,在全球轟下了6.63億美元的票房,比前紀錄保持者《星球大戰》的5億要高出1.63億左右。

《E.T.外星人》的故事雖然簡單,卻詮釋了一種永恆的情感,同時也是史匹柏的情感釋放,正因為他成長於一個破碎的家庭,所以他才更希望通過電影的方式來呼籲人們將美好的事物留住。


雖然史匹柏兩度打破了全球紀錄,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但事實上,這個時期的他其實仍然缺少一些榮譽。

對的,說的就是奧斯卡最佳導演以及奧斯卡最佳影片這兩個分量最重的大獎。

然而,這兩座小金人早晚也會來到他的手上,原因很簡單,他即將迎來自己真正的巔峰期。

關鍵字: